思维·理解·建构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活动年深入开展之际,摆在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现实是“数学教学课时减少为每周四节,而数学教学内容却在不断增加,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追求“高效课堂”。数学教师如何做到呢?我认为,首先要真正做到与学生的思维对话;其次关注理解;第三引领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1.注重思维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有的老师片面地追求教学效率,课堂上直接教给学生具体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去模仿,这样的教学就属于“教学效果差,教学时间短”的那一类,就算是有效率,也是短效的。长此下去,学生只会其一,不知其二。理想的教学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既具有挑战性,又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想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出来,教师仅做适当的点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这里的点拨是需要智慧的,如何点,点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提前去研究、把握。通过与学生思维对话,学生具备了能力,学习数学自然就高效了。
  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山东版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先借助比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大小的问题,引出测量体积的任务。要测量体积,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测量标准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面积单位的建立过程,通过类比,提出猜想,即想到测量长方体要用小正方体作标准。然后,引领学生仿照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逐步建立体积单位。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之后,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是直观的,思维是深刻的,相信今后再应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时,就不至于含糊不清,与面积单位混淆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数学课堂从形式上看,有问有答,有讨论甚至争论,学生似乎在数学学习上很是投入,但细细品味,课堂上的含金量(思维含量)却很低。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师绝不是让学生的活跃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也许他们的课堂表面上是安安静静的,但学生的内部思维却在高速运转,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注重理解的教学。
  海德格尔认为“理解即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我认为数学教学中的“理解”至少包括两层意义,一是情感上的理解,二是认知上的理解。情感上的理解,理想的状态是“亲其师,信其道”。对数学教师来说,更要做好认知上的理解。要把自己所教的数学知识理解透彻,然后把自己所理解的数学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递给学生。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教师利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将深入浅出的教学活动有效地落到了实处。”让学生理解记忆数学知识。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上,经常有教师这样问学生:“你们明白了吗?”“你们理解了吗?”这样的话,学生通常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明白了!”“理解了!”,可是通过做练习,我们会发现,学生有时并没有真正的明白和理解。而我们知道,学生所谓的“明白了”或“理解了”,要么是不假思索、口号式地答应,再好一点,就是学生认为自己眼前没有了矛盾,接受了教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就觉得自己真的“明白了”或“理解了”,实際上,我们知道,学生是“把教师讲的听明白了”,因为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和学生消化了教师传递的信息是两回事。
  这又让我想起了关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三组不等式:听≠懂、懂≠会、会≠通。由“听”→“懂”,需要“学”,需要学生主动地学,投入地学;“懂”仅是信息的输入,“会”却是信息的输出,由“懂”→“会”,需要“习”,需要科学高效的练习,这个练习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练习,即通过知识的运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不能以“会”为“通”,有时看起来“会”的,却做不对,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内在的本质,由“会”→“通”,需要“思”,需要学生独立的思考和领悟,自我消化、反思、订正。
  注重理解的教学,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这几个层次,注重从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作业中对综合问题和迁移性问题的解决等多个方面来获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并做出综合判断,进而调控自己的数学教学。
  3.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中,我们经常议论,为什么同样很努力的两名教师,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却截然不同呢?抛开客观因素,我认为,是否注重了引领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作为数学教师,引领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首先要深钻教材,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例如,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体系就十分清晰、完整。学生最先接触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在备这一课时,一定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一方面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另一方面又必须意识到,学生在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探究过程的同时,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更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探究思路和方法”的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完成。在此基础上,当学生后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就比较容易想到:“我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它的面积呢?”,接下来学习“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计算”时就更得心应手了。
  其次,引领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要全面分析学生已经拥有的认知结构、新知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科学有效地确立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旧知与新知如何发生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新知的学习,有效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确保课堂高效。
  思考着“高效课堂”,我想起了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事出有因,师出有名”。如果说,个别学生的高效率数学学习非数学教师之功劳,那么,一个班级的高效率,必然是一位高效率数学教师的杰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理应尽己所能,与学生的“思维”对话间关注“理解” ,实现“建构”,努力让自己的责任田里成就一批又一批的高效率学生。
其他文献
我校有一大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相当部分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给化学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学上的“大锅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积极措施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1.对学生分层  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学生分为实验、A、B三个层次。
期刊
近年来,随着职业中专的大量扩招,入学门槛逐年降低,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因此,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很多新的问题,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教育好、管理好职业中专学生,将他们培养成社会实用人才是职业中专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场严重。职业中专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来校学习多数是完成父母的心愿,自身学习动力
期刊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数学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为手段,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目标,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体系.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高三数学课中,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将教师
期刊
一、情绪和消费行为的基本理论  1.情绪  心理学对情绪的定义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特定的行为。  这个定义使我们知道:第一,情绪是本身对外界的一种自然反应。情緒没有好坏对错,只是本身需要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而且人人都有喜怒哀乐等情绪,因此要主动接纳自己正在发生的情绪,不去批判和怀疑它。第二,情绪是感受与认知的一种内在互
期刊
班会,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总结、沟通的一种特殊方式,老师的好多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都是通过班会的方式来贯彻给学生的。因此,班会是所有班主任应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但是,我观察过好多学校及班级的班会,发现有很多老师水平很高,在班会上讲得激情飞扬,可惜讲台下死气沉沉,學生们甚至哈气连天、毫无兴趣,完全是一场独角戏。这样,班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老师整节课苦口婆心的教导也成了白费力气。  是什么原
期刊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促进“快乐·高效!”的教学模式向纵深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落实市教育局倡导的高效课堂教学,结合校情实际,实行“六步”教学法,即:情景引入→出示目标→导引自学→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当堂训练。  在这六步教学法中,我教学的突破口是小组建设和以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小组建设和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
期刊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当今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是:促使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来获得知识,即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这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就要采用探究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欣赏教学旨在从培养学生“爱语文,喜读书”入手,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夯实文学底蕴。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评价标准的改变等诸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审视。语文阅读欣赏,是指学生对一切文学知识的习得和从中获得的美好情感的体验,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热爱语文,喜欢文学的兴趣,汲取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神精髓,提高为人处事的
期刊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和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喜悦。  一、凭借好奇的心里,激发创新的欲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
期刊
爱,是什么?爱代表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给予对方最大的协助; 爱代表唯一,爱就是百分百的纯正,对唯一的你所作出唯一的承诺; 爱代表尊重,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悦耳的赞美,尊重他或她的选择;爱代表宽恕,爱就是仁慈的对待,宽恕对方的缺点与错误,维持优点与长处,并帮助他改正错误。爱,如空气,她虽然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却因其无形常常会被人们所忽略,正如这深沉的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