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特色旅游产业资源丰富,特别是具有特色红色资源,为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镇毛沟村为例,研究红色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状况,对乡村旅游发展SWOT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乡村发展需要依托地区特色、结合实际逐步走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红色文化是一种特色资源,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弘扬革命精神与红色教育学习等开发价值。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将台堡是红军长征最后的会师地;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著名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享誉海内外;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自治政府,开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有三分之一内容是在宁夏完成,长征给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和历史遗产。宁夏红色资源丰富,将红色旅游产业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之一。
  毛沟村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状况
  在宁夏红色旅游资源中,西吉县将台堡镇的红色旅游资源最负盛名,是宁夏重要的红色圣地。毛沟村位于将台堡镇西南部,长征会师时红军大部队曾在此驻扎。毛沟村建设了“将台堡·红军寨”红色文化旅游培训体验基地等红色旅游平台,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并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红色旅游项目,逐步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一)毛沟村红色旅游资源
  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红军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軍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推动了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历史价值独特,成为新时期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镇位于西吉县城20公里处的葫芦河东岸,历史悠久,境内有战国秦长城、汉代古墓群、宋代羊牧隆城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将台堡原名西瓦亭,为汉朝塞外一节制户名,自古乃兵家驻军留守吉地,境内秦长城,宋羊牧隆城,明朝筑成“将台堡”。1936年10月,红军一、二方面军在此地会师,标志着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毛沟村位于将台堡镇西南部,1936年6月至11月将台堡毛沟村山坳里驻扎着红军前方侦查分队、后勤供给和各通讯连队为“将台堡大会师”做准备。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时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将台堡红军寨是毛沟村发展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以红军长征会师为主线,以红色文化为契机,充分利用红军长征遗址、长征路线,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整合,同时融入当地特色产业,以红色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毛沟村乡村旅游资源及分类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抓手,为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村环境面貌改变、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村庄建设特色化、有利于为新农村建设吸引投资,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红色旅游更是以红色文化为契机,通过对当地资源的整合,将红色文化融入当地特色产业,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旅游,既弘扬了红色文化,又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
  1、毛沟村红色旅游资源
  毛沟村建设的“将台堡红军寨”红色文化旅游培训体验基地等红色旅游平台,主要利用将台堡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建设老窑洞、老四合院风格的民宿,开辟与将台堡红军寨周边连线红军旅游线路以及旅游文化体验拓展项目,带动毛沟村以及西吉县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从而为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以及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奠定基础。
  2、毛沟村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毛沟村位于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镇西部,丹凤山环绕整个村落,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邻葫芦河东岸明台村,南界明荣村,西至甘岔村与之隔山相望,北隔丹凤山与明星村相连。毛沟村是全国第二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将台堡红军寨由宁夏将台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红色体验基地,是毛沟村目前重点打造的旅游综合体,距离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仅2.5公里。根据国家分类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毛沟村旅游资源共五大类,12个基本类型,除丹凤山属于自然风光外,其余类型全部集中在红军寨旅游区内。
  (三)毛沟村以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毛沟村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探寻的红色旅游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为西吉县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其主要做法是通过创业引导、政策支持、“引凤还巢”等措施,鼓励支持返乡创业青年为地方发展增添活力,其中将台堡红军寨是毛沟村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创建的,2020年年营业额达数十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二十余人。
  1、毛沟村红色旅游发展优势
  毛沟村红色旅游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理方位上看,毛沟村原为将台堡后湾里,位于西吉县将台堡镇西部,距西吉县县城20公里处的葫芦河东岸,距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2.5公里,具有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从红色历史来看,是当时红一方面军为红二方面军储存军用物资的重要地方之一,更是当年红军长征、西征的途经地、驻扎地、活动地,是将台堡红军胜利大会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优势。从长远发展来看,2020年毛沟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这也体现了毛沟村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具有旅游优势。   2、毛沟村乡村振兴产业优势
  毛沟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53户1380人,常住人口1245人,其中60岁及以上183人,占14%;青壮年劳动力870人,占63%;18岁及以下327人,占23%。从人口结构来看,毛沟村属于年轻化人口结构,乡村振兴发展具有一定的劳动力优势。在产业发展方面,毛沟村以马铃薯、蔬菜、杂粮等农作物种植,牛、羊等牲畜养殖,外出务工产业为主,目前乡村旅游也主要以“西吉县将台堡红军寨”为发展方向,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180亩,特色杂粮1240亩,传统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9%,其他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1%。2018年毛沟村农业生产总产值479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216元,人均有粮1074公斤,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财政注入村集体经济20万元资金在养殖专业合作社分红收入。脱贫任务如期完成,毛沟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89人,非建档立卡户183户732人。已脱贫116户483人,未脱贫2户6人,兜底户1户5人。2020年11月,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四)毛沟村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毛沟村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探索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为毛沟村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发展活力。但由于毛沟村红军寨正处于起步发展期,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村级组织带动作用有限,红色旅游发展乏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相关配套服务缺位,产业基础薄弱,红色旅游资源缺乏整合等挑战。
  1、村级组织带动作用有限,红色旅游发展较为乏力
  毛沟村红军寨主要是由返乡创业青年组织建设的,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过程中遇到的土地使用权变更问题,毛沟村基层组织无法协助解决,村干部引领带动作用不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红军寨目前主要以红军生活体验、党史学习培训基地等项目为主要经营范围,自发前来旅游的游客较少,红色旅游发展缺乏动力。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相关配套服务缺位
  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毛沟村作为传统村落,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从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到毛沟村红军寨之间的硬化路尚未连通,遇到阴雨天气道路泥泞不堪,旅游体验感较差。红军寨红色旅游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景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停车场、餐饮等设施配套尚不到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产业基础薄弱,红色旅游资源缺乏整合
  毛沟村的产业发展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产业规模较小,红军寨与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离毛沟村较近,但目前两者尚未进行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区较小,旅游路线单一,时间较短,而红军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大多数游客流失。
  毛沟村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毛沟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S)分析
  1、红色革命历史积淀
  1936年9月14日,红一军团一师三团进驻将台堡,随派警卫连部分战士跨过葫芦河在毛沟村山顶执行警戒任务;9月20日红三团奉命独立行动,派出工作组,在毛沟村派驻一个排的兵力。工作组进驻毛沟村后,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帮助百姓,与贫苦农民结下了深厚友谊,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
  2、区位优势
  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毛沟村距离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仅3.3公里,10分钟车程范围内,属于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的直接辐射带动区。发挥有利的地理优势,以红色文化实践教育为抓手,毛沟村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正是对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的后续承接,具有重要的红色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3、红色旅游产品较为齐全
  毛沟村红色旅游产品包括红色文化体验、重走长征路体验、研学教育、文化书院、红色文化饮食、红色窑洞住宿、红军会师故事演艺、拓展训练等,形式多样,趣味性、参与性较强。这些乡村红色旅游特色项目不但宣讲传承了当地的红色文化,又对乡土风情进行了整合,借助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承接后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旅游活动。
  4、区市支持力度较大
  近几年来,宁夏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将旅游业作为新型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加快培植发展。固原市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将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予以强调。近年来,政府领导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开发亲自指导,发挥了政府主导发展战略的巨大功能,扩大了固原旅游的影响。
  (二)毛沟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劣势(W)分析
  1、基础设施薄弱
  毛沟村的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一是整个村庄道路硬化问题。道路硬化问题不解决,村庄整洁度较差,卫生不容易保持,更容易影响游客通达度与感受度。二是旅游景区设施不完善。红军寨旅游景区属于刚起步阶段,各种旅游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停車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客房、礼堂等的建设都处于初始阶段,接待水平有限不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三是旅游标识不明显、不显著,也没有引入智慧旅游服务等功能。
  2、红色旅游带动效益不明显
  毛沟村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很多的红色文化未能得到更深层次挖掘,缺乏与区域资源条件和在地历史、民俗文化有效融合,没有实现真正的协作开发。红军寨与毛沟村没有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这也导致红军寨对毛沟村的发展带动不强,发展协同度不高。
  3、资源整合程度低,宣传不够到位
  毛沟村红军寨的红色旅游开发仍处于表面,与当地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固定的给人印象深刻的旅游线路,导致客源比较单一。宣传营销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红军寨的前期推广范围不大,营销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政府与企业、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效果,导致红军寨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   4、专业人才短缺
  对于毛沟村乡村旅游来说,主要依托的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基础条件比较差。红色旅游规划、管理、宣传、接待等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旅游开发有热情,缺点子;有资源,缺资金;有劳力,缺人才。干部群众虽然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与外界交流少,思想比较保守,观念相当落后。
  (三)毛沟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O)分析
  1、红色旅游是近年来的发展热点
  近年来,红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新的文化消费热点。革命纪念地和田园生活成为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新场所,也为革命纪念地和农村当地居民开创了致富的新途径。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升温,宁夏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正在不断扩容。毛沟村红军寨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遇,依托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从不同角度补充和诠释红色文化的内涵,让游客有了更多选择。
  2、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毛沟村乡村旅游主要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可以有效改变农村发展单纯依靠一产的局面,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可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引领农民走一条发展之路。
  (四)毛沟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挑战(T)分析
  1、红色旅游季节性明显
  由于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重复参观的可能性小。我国红色旅游客源多以有组织性的革命教育为主,多在纪念日和节假日前后出现高峰,市场波动幅度大。旅游者在充分参观遗址并了解相关历史后,再次回到该旅游地的可能性不大。
  2、相似性旅游产品的竞争
  宁夏西吉县都在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这必将对初具规模的毛沟村红军寨带来严重的冲击。如距离红军寨仅有40公里车程的龙王坝景区,龙王坝位于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震湖及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三大景点之间,是比较成熟的生态旅游地,与红军寨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对毛沟村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作为宁夏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日益成为宁夏特色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行业。宁夏风光秀美,红色资源富集,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无疑是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一)创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旅游产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只有不断进取、突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业才具有生命力。突出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地方山水风光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实现民族地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主要从社会环境、对外开发环境和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改善社会环境,树立旅游整体形象,红色旅游产业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其发展不仅凭借旅游资源的优势,还要依托交通、住宿以及城市化水平和商业、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所提供的“硬环境”;同时,红色旅游产业又是一个综合性行业,离不开社会安定和谐的大环境,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尤其是社会、人文、政治等方面的“软环境”,带动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向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
  二是加快改革开放进程,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与对外开发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大改革开发不仅可以吸引常规旅游者,还可以把国内外从事投资、贸易、文化、教育、体育交流的旅游者吸引过来,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积极促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实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将国际旅游发展成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常规旅游与商务旅游相结合,做强做优特色旅游产业。
  三是完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发展环境,发挥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完善地方旅游法规,推动更高层次的旅游立法;不断强化对旅游质量的法规管理,加快旅游标准的制定和落实,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进行红色旅游产业政策创新
  一是创新旅游布局政策,宁夏由于旅游资源、地理区位、旅游设施等差异较大,必须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实行有差异的旅游产业布局政策。集中力量支持旅游资源独特、知名度较高、旅游资源综合接待设施较为完善的旅游景区进行重点扶持。
  二是创新旅游行业配套政策,制定推进特色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产业政策,对重点行业、重点景区实行倾斜和扶持,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陆空立体交通通道;适度超前发展旅游宾馆饭店,发挥民族特点,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住宿设施;积极扶持具有红色旅游特点的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
  三是创新旅游产品优化政策,积极推行旅游精品战略,集中力量充实、提高重点旅游产品,适当开发更新换代旅游产品。
  (三)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培育红色旅游产业,必须完善旅游投资主體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旅游投资战略,建立政府—旅游部门—社会—海外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一是加大政府导向性投资,各级政府应在国民经济投资计划中增加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投入,增加引导社会投资的导向性投入,不断增加对旅游产业的宣传投入,建立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
  二是争取国家的重点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争取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争取国家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三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在继续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国外贷款和积极引进港、澳、台、侨等海外资金的同时,面向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引资,开发旅游资源。
  四是扶持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股票上市、发行债券,争取经济效益较好或开发前景良好的旅游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四)做好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有效衔接
  产业兴、百业旺,乡村才会有活力。宁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以产业扶贫为主导,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发挥红色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广泛融合,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把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整合资源,集中用力、精准发力,不斷发展壮大,努力实现规模效益。
  (五)加大乡村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支撑力度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要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级,尤其是解决好饮用水安全问题,不断健全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机制,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快构建以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利用为导向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统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
  [3]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
  [4]杨卫武,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5]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
  [6]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7]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
  [8]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4).
  作者简介
  李文庆 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师东晖 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学
  宋春玲 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宝鸡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如何挖掘宝鸡的历史文化,并将它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全过程,是宝鸡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哺育着中国人的内在精神,它何以直,健以稳,文而质,博而精,大而迷德,久而弥新。[1]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
期刊
2020年以来,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西藏以丰富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民族手工业、高原极限运动等西藏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西藏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培根铸魂凝聚人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
期刊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经济发展,也事关陕西形象。陕西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向融合、相互促进。为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形成文化旅游业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增长速度、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
期刊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即运用互联网连接医疗、餐饮、保健、康复护理、文化运动和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为老年人养老提供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实时监控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形成老年人健康大数据,促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更加系统化、规范化。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
期刊
青海作为一个民族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而“青绣”就是承载这些优秀民族文化记忆的有效载体。近年来,“青绣”已成为青海广大农牧区妇女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收致富奔小康,以乡村振兴助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手艺之一,成为青海文化产业的招牌和最大亮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与“苏绣”“湘绣”等大品牌相比,“青绣”也有很多经济、地域、技能等诸多方面
期刊
2020年以来,广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有序推动广西文化旅游恢复发展,文化产业呈现出持续性发展态势。进入新阶段,广西文化产业将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区为目标,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挥好区域性、民族性、产业性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大力开展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激发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企事业单位转型
期刊
2020年以来,内蒙古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以促进内蒙古文旅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不断完善文旅政策法规体系,落实全域旅游文化品牌打造,促进文旅多领域融合,持续提升文旅产业配套设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加强规范化治理,净化市场环境等措施,文旅业发展建设成效明显。内蒙古文旅发展表现出多样化发展特点,包括强化精品打造,提升内蒙古文化影响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期刊
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理工科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以《固体物理》课程为例,应在传授固体物理知识时,以课程思政元素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构建课程思政内容、探讨课程思政开展的途径,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把课程思政文化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专业教学与实践全过程,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多角度融入课堂,使之与课程体系融为一体,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
期刊
受新媒体环境浸润,在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是当代大学生主体。一方面,“00后”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主动意识强,平台渠道多,方式方法活;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正向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大数据对个人价值意识的养成造成剧烈冲击。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活动特点打造队伍、搭建平台、丰富内容、提高站位,是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工作的方向。  2018年起,第一批“00后”结束义务教育时期步入大学,逐渐成为
期刊
9月15日,瓦铺清酒新品上市发布会在陕南秦岭腹地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隆重举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与安康市区镇有关领导、各帮扶单位负责人,茨沟镇全体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镇各部门负责人,辖区内经商人员、农家乐、超市经营者、创业人士以及当地群众欢聚一堂,现场品酒选购,气氛非常热烈。  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干部职工特别是历任驻瓦铺村帮扶干部来说,瓦铺清酒上市,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正如该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