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贵州天主教史料的分布与整理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以笔者五次调查所获资料为依据,论述近代以来贵州天主教中外文献史料的分布状况,初步整理贵州天主教史研究资料兼述其学术史,以期立足新史料,细化近代西南民族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关键词:近代以来 贵州 天主教 史料
  中图分类号:K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4-49-55
  
  西南地区尤其是西南民族地区,是天主教在华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区域。这里教徒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与边疆民族问题相联系,情况复杂,影响广泛,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以往学界更多关注近代基督教在四川和云南两省的传播与发展,对同属西南的贵州基督教史的研究则较为不足。
  
  一、五次文献查找与田野调查
  
  为完成博士论文《山地民族、巴黎外方传教士与山区教会——晚清以来天主教在黔桂边民族山区的传播与发展》(拟定),从2009年开始,笔者分五次到西南、北京、香港三地进行文献查找与田野调查。具体经_过简述如下:
  第一次黔桂边山区田野行广西隆林县-贵州安龙县-贵州兴义市-广西田林县-广西百色市。
  第二次贵州之行先后到贵阳各文献馆藏机构查找,如天主教贵州教区资料室、贵州省档案馆、贵州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室、贵阳市档案馆等。又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田野考察,到过晴隆县-普安县-兴仁县-贞丰县-兴义市等地。
  第三次北京之行。曾往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国学研究中心(TBC)、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图书室查阅资料。
  第四次香港之行。先后至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图书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基督教在华发展史文献部、香港圣神修院图书馆、天主教香港教区档案处、巴黎外方传教会香港总务处地下图书室等处查找资料。
  第五次西南之行。即至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之图书馆、档案馆等馆藏机构查找文献资料;一些有往天主教三省教区资料室查找资料,或拜访川渝桂三省宗教人士;还深入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一些有布依族教徒的村寨调查。
  
  二、近代以来贵州天主教史料的分布状况
  
  (一)中文史料
  1、地方档案馆
  首先是省级档案馆,主要是贵州省档案馆、四川档案馆、重庆档案馆和广西档案馆。天主教从四川传人贵州而后传人广西,贵州教区成立前隶属于川东教区(重庆教区),而后成立广西教区,故四地教务联系非常紧密,自成体系。因此,川渝桂三地档案馆藏有不少有关贵州天主教的史料。馆藏地方教会史料,集中在民国档案中“省政府文件”全宗之“民政厅文件”、“社会类业务处”或“民族宗教侨务类”等卷宗、解放后档案之“省委统战部”全宗或“省民族宗教局”全宗或“四清运动”全宗内。其次是地市级档案馆,如贵阳市档案馆、百色市档案馆和黔西南州档案馆。最后是县市级档案馆,如安龙县档案馆、兴义市档案馆、兴仁县档案馆、田林县档案馆和晴隆县档案馆。
  2、各级图书馆
  据查国家图书馆古籍室藏有《黔信芳踪》、《黔省主证遗芳》、《粤西主证遗芳》、《主证遗芳》等清末民初出版的珍贵古籍,其中详细记载了在贵州致命的各位教徒、神职人员等所谓“真福”的传记资料。贵州省图书馆和贵州各市、县图书馆之地方文献室或民国古籍室集中则藏有贵州教会史料。
  3、各级政协文史委员会、各级方志办
  各级政协文史委员会,是各级《文史资料》的编撰组织机构。贵州各曾有教会活动之县的《文史资料》必刊发类似天主教在该县传播史、某某天主堂简史等文章。据此,去拜访有关文章作者,可获得更多一手史料。
  贵州各曾有教会活动之县的方志办,负责编撰本县新方志时,知晓或存有该县旧方志尤其是民国方志。通过他们可以联系到新方志编写宗教部分的作者,以追踪到更多该县教会活动的一手史料。
  4、各级统战部、宗教局内部资料室
  贵州省地县各级统战部和宗教局(民族宗教局),其资料室或档案室存有建国后该地天主教的基本史料,偶见民国时期贵州教会史料。他们与政协文史委或方志办合作编写《贵州宗教志》或各地方志中之宗教志部分。
  5、天主教贵州教区档案室
  贵州教区档案室位于贵阳北堂内,藏有不少建国前后教区房产田产凭证及教友花名册等资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6、贵州天主教爱国会资料室
  建国初期,部分外国传教士培养的贵州神父加入爱国会,并担任要职。这批仍健在的还俗“老神父”通晓拉丁文、法文、英文和中文等语言,亲历并熟知贵州教会史。解放初期,他们曾收集、翻译并整理了一大批教会历史文献,其中不少资料即保留在贵州天主教爱国会资料室。
  7、贵州地方文史专家学者、地方私人藏书家所藏资料
  贵州地方文史专家,存有一些相关资料及了解某些信息渠道。还可以通过孔夫子旧书网联系贵州地方藏书家,进行文献“淘宝”。
  8、教会人士所藏文献资料及其口述史料
  如安龙本堂神父LYF花近20年时间,收集有110份民国时期中国教会期刊和报刊。又如会长提供有堂区简史(手写稿)、教友名册(手写稿)等教堂基本史料。而老教友则收藏有《圣经》、《要理问答》等古籍,瞻礼单、圣爵、圣盘及十字架等旧实物。普通教友亦提供有家谱、“圣地”碑刻资料等。
  在记查过程中笔者有意选择两类亲眼所见、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简称“三亲者”)建国前后贵州教会的“历史人物”进行访谈,获得一些相关口述史料。一类为解放前法国传教士培养的贵州本地神职人员(神父、修女、修士等),一类为贵州教会热心老教徒,尤其是各基层教会的老会长。他们经历的信仰与生活构成了“解放前后贵州天主教史”的重要部分。这些“三亲者”大多年过古稀,口述采访刻不容缓。
  
  (二)外文史料
  巴黎外方传教会是近代西南地区天主教传教会的“绝对主力”,贵州绝大部分地区一直是其传教范围。乃至今日,贵州教务仍间接或直接地受到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关注。
  巴黎外方传教会(Missions Etrangeres de Paris缩写:M.E.P.或MEP)成立于1664年。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个在组织上直属于罗马传信部的传教会(Association),而非宗教修会(congregation),其主要目的是协助传信部建立远东土著教会。其在华传教区域涉及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广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九个省域。因此,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天主教史外文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来黔传教士留下的法文论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获得相关史料:
  1、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网址:http://www.mepasie.org/archives-mep。
  该网站分为Rapport(主教年报)、Bibiorgaphie(出版物)、Notice(传教士简历)、Rapport-Etablissement(附属机构报告)、Bulhion(简报通讯)、Annale(传教年鉴)、Invetive(清单或表格)、Lettre(传教士信件)七个类别,按国家和年度提供关键词检索、查阅和下载。截止2010年3月20日,笔者下载的有关贵州教区主教 报告36份,贵阳教区主教报告11份,贵州安龙教区的主教报告13份;来贵州教区和贵阳教区传教士简历近140份,来安龙教区传教士简历38份;贵州教区附属机构报告8份,传教年鉴75份,简报通讯435份。以上资料,结合《1659-2004年入华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列传》的考证,∞可以较详细地梳理出近代巴黎外方传教士在贵州的活动历史。
  2、北京中国学研究中心图书馆(Library of TBC)
  该馆位于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远楼四层。馆藏书目约17000余册,特设“中国教会史”专项书库。馆藏比较齐全的《公教教育丛刊》、《中国传教士》、《中日传教年鉴》等民国时期中国教会刊物,也有中国天主教史研究的硕博论文、学术著作、研讨会论文集及基本指南等文献。具体可查阅该馆网站:http://www.thebeijingcenter.org/library_christianity。
  3、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图书馆和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基督教在华发展史文献部
  不仅藏有民国中国教会原始档案、期刊和报刊等一手史料,更藏有港澳台及国外研究中国基督宗教史的专著、硕博论文、研究指南、工具书及学术期刊等国内学者难以找见的各种文献资料。具体可查阅香港高校图书联网:http://hkall.hku.hk/seareh/,该网站包括香港八大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内容十分丰富。部分古籍如不能借阅,可进入http://www.archive.org检索查阅,该网站包含欧美各大图书馆上传的各种古籍文献,免费供研究者在线查阅,值得向国内学者推荐。
  4、香港圣神研究中心资料室与香港圣神修院图书馆
  这两个藏书机构,同在香港仔黄竹坑惠福道6号,同为天主教香港教区管辖。圣神研究中心由近代主要来华天主教传教会或修会的学者组成,他们了解各自修会史料分布及研究状况,乐意为研究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创办近30年的《鼎》杂志,为中英双文版,截止2010年5月共出版156期,学术价值甚高。尤其是“教会历史、人物与档案资料”、“中国宗教现况实证调查”、“宗教与文化交谈”等专栏文章。
  香港圣神修院图书馆,一楼为中文文献室,存有建国以来港澳台出版的有关中国天主教史的专著、期刊和报刊。二楼为外文文献室,馆藏近代以来在香港出版的大部分外文天主教期刊、报刊及论著。三楼为有关香港教区的历史图片文物展览馆。具体书目可在该馆网站:www.hsscol.org.hk查询。
  5、巴黎外方传教会香港总务处地下资料室
  藏有大部分来华巴黎外方传教士的论著,包括圣经,教理书籍,祈祷文集,中国各教区多种语言的字典,有关各传教区地理、历史、社会、自然科学等书刊资料。大部分刊物由其在1885年创办的香港纳匝肋印书馆出版。
  纳匝肋视为巴黎外方传教会隐修祈祷团体,后成为出版机构。截止1934年,纳匝肋印刷的书目有三百一十万六千七百八十册,其中,中文占28%,越南文占21.9%,拉丁文占17.4%,法文占11.9%,英文及其他文字占20.8%。纳匝肋出版的外文书刊与重庆圣家书局出版的中文书刊,分别成为近代西南天主教史研究的两大史料来源。
  该资料室藏有以下三套文献刊物和该会档案史家LAUNAY Adrien(1853—1927)编著的有关中国传教区的出版书籍:
  一为《Bulletin de la Societe des Missions-etrangeres de Paris》,缩写为BMEP。此双月刊是巴黎外方传教会远东传教士撰写的所在教区教务、历史、风俗、语言、文化和信仰等各方面的中法文通讯简报,中国教区所占内容比例较大,由香港纳匝肋印书馆出版。1922年1月创刊,1953年12月停刊,共有156期(42-47年停刊),该室馆藏齐全。
  二为《Annales de la Societe des Missions-etrangieres et de L'oeuver des Partants》,缩写为AMEP。是巴黎外方传教会在远东地区的法文传教年鉴。每月一册,装订12册为年鉴,主要报道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传教事务、统计数据、发展概况、人事安排及人员变动,传教会巴黎总部与远东各教区的宗教政策文件往来等基本内容,在巴黎出版。1898年1月创刊,1939年10月停刊,共计43年25本,共出版249期(1914-1916,1917-1919,1920-1922,1923-1925,1926-1928,1929-1931,1932-1934、1935-1937、1938-1939合——本年鉴),该室馆藏齐全。
  三为《Lettres Communes de la Societe des Missions-etrangeres de Paris》,缩写为LMEP。这是巴黎外方传教士写的书信集,法文为主,按一年一册装订,在巴黎出版。该室最早藏有1871年,直到1951年。
  担任总部档案馆负责人45年之久(1882-1927)的LAUNAY,是巴黎外方传教会历史专家。他的“高产”编著成为研究西南天主教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其公开出版的相关著作43部,其中涉及中国传教区29部,部分著作2002年在巴黎重印出版。而香港地下资料室藏有全部重印本及部分古籍本,合计约22部。
  6、巴黎外方传教会巴黎总部档案馆和图书馆
  巴黎外方传教会文献收藏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者当属该会巴黎总部档案馆和图书馆。仅据笔者所知,并结合现任馆长Moussay Gerard所编《巴黎外方传教会参考书刊:有关亚洲传教区的文化、信仰与语言的研究》之记载,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天主教史料集中在以下三部分:
  一为传教士手写稿等原始档案,藏于巴黎总部档案馆(Archives des Missions etrangeres),以A-MEP编号分类。
  二为有关传教会公开出版的印刷品,藏于亚洲传教区图书馆(Bibiliotheque Asiaique des missions etrengres),编号为BA。馆藏包括上述BMEP、AMEP、LMEP三套文献刊物,及在巴黎和香港纳匝肋印书馆出版的各种出版刊物。
  三为传教士所著书籍或文稿,没有公开出版,在档案馆和亚洲传教区图书馆都未收藏。这些文献仅仅被引用过,并没有确切的编号。
  
  三、近代以来贵州天主教史研究资料的初步整理
  
  1907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传教史:贵州传教区》(三卷本),是该书作者首次系统利用该会档案馆馆藏的手稿、年鉴、通讯报道及期刊等档案资料编著而成。
  该书开篇第一节,以“贵州土著居民中的基督痕迹:十字架”为题,记述贵州“夷人”(法文有“Miao-tse、Dioi、Yi、Tchong-kia-tse”四种写法),在生病或生育或宗教仪式时,画十字于额前以乞平安,山寨前挂有十字架,死者临终之前悬挂十字架等各种现象。对此,作者援引一位来黔巴黎外方传教士郭德琪(SCHOTTER Aloys,1857-1924)的信件内容解释道:“这是圣多默宗徒或其弟子来此传教的痕迹?孰是孰非,无从稽考。”
  1575年,罗马教皇额我略十三世将贵州划归澳门教区管辖。1759年,首位巴黎外方传教士范益盛(Franois Pottier)首次从四川来到黔北务川、毛田和思南一带传教,继范益盛神父入黔传教后,先后有梅耶(Jcan-Martin Moye)、刘翰墨(Thomas-Hamal)、吴神父(Etienne Devant)、徐德新主教(Jean-Gabriel-Taurin Dufresse)等四位巴黎外方传教士陆续到贵州北部传教。直到1847年,贵州教区建成宗座代牧区,有关巴黎外方传教士传黔史的记载才逐渐清晰起来。贵州教区为了更好地发展教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教会史料,客观上有助于近代贵州天主教史研究。
  一、1857年,创办《回声报》(Echo de Liesse)法文不定期刊,主要内容是报道贵州教区的时事动态和教务发展。此刊发行对象为法国传教士及信徒。1930年,国籍神父为加强联系和沟通,在贵阳创办中文期刊《华铎通讯》(简称《铎讯》),以贵州神父和教徒为报道对象,直到1947年停刊。二、1857年贵州教区长童文献神父(Perny Paul)创办《贵州教区日志》,这是一本年鉴式法文刊物,以圣婴善会(每年3~4期)、教区牧灵工作(每年3期)、地方风土人情(每年2期)和传教事宜(每年6期)四个内容为主,截止1869年结束。三、贵阳教区在1939年左右,创办面向社会大众的中文双月刊《世光杂志》,刊载贵州教会历史、教务和地方近况等相关内容。四、贵州教区成立50周年和100周年庆祝之际,传教士著有《贵州教区五十周年纪念册》,并在BMEP上发表了不少贵州教区成立100周年纪念性文章。五、清同治年间发生的贵州三教案,官方的相关记载,集中在《教务教案档》和《清末教案》。教会方面亦有记载,清嘉庆以来贵州教区殉教者在1900年被教皇封为“真福品”,不久,重庆圣家书局刊印大量“真福”中文传记,有《黔信芳踪》、《黔省主证遗芳》、《粤西主证遗芳》、《主证遗芳》、《中华圣人:致命者传记》等。2000年,16名在贵州殉道的“真福”被教皇封为“圣人”,以“真福”传记为底本,港台教会出版了至少三本“中华圣人传记”,均藏于香港圣神修院图书馆。六、晚清民国时期,来黔巴黎外方传教士结合其传教经历,撰写了不少有关贵州地方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文章,刊发在AMEP、BMEP和LMEP三套出版物中。少数来黔传教士亦著书出版,其中对贵州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论述,尤为显著。
  解放后,贵州教会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反洋教反侵略”的政治运动,客观上为贵州天主教史研究保留了大量文献史料、物证资料及口述史料。
  其一,1959年下半年,贵州省爱国会联合成立“贵州省天主教教史资料编写小组”。由省爱国会主任周健钟任主编,叶有实、张俊哲、雷维哲和曹志文为编辑。从1959年到1963年,编写小组深入全省各堂区收集、整理、编辑资料,并发动全省老年神职人员和老教徒提供口头和书面教史材料,共收集到各类口述和文献史料200余万字,以《帝国主义利用天主教在贵州的侵略活动(资料)》、《贵州天主教教史资料选辑》(第二、三、四辑)为书名,于1964年起分四辑,先后内部出版发行,共发行500本。这四部资料选辑内容详实,史料丰富,是解放前后贵州天主教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基础。
  其二、在编写小组建立同时,在1960年前后,由四个解放前巴黎外方传教会培养的最后一批贵州籍神父——叶有实、张俊哲、雷维哲和陈道南,另组成“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侵略贵州史料翻译小组”,主要任务是翻译LAUNAY《贵州传教史》三卷共1783页80余万字以及部分《回声报》、简报文章以及传教士信件。但该组工作尚未开始所有底稿即被“红卫兵”抄去由公安部门收藏,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移交贵阳市档案馆,归档在41号卷宗1号目录、共224卷的“贵州天主教史”案卷中。
  其三、自1964年5月起,贵州教会开展“四清”运动,全省神职人员集中于贵阳、安龙和石阡三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大家一起学习、反省、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起揭发“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形成了大量的会议记录、回忆录、自我检讨、谈话和报告等文献材料。这些手写稿,在贵阳市档、安龙县档和兴仁县档存量较多。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兴仁县档案馆藏案卷“兴仁县天主教人士刘纯九神父的有关资料”,记载了安龙教区刘纯九神父,在1950-1966年间担任兴仁本堂神父时,所写的弥撒簿、付洗记录、经济收支细表、学习报告、发言提纲、会议记录、自我反省、《我的历史》、《解放前我与大山教堂》、《我同范亨历的关系》、《堂内住过的人》等手稿共127张。
  其四,1966年上半年到1967年“文革”期间,贵州省、贵阳市爱国会在贵阳市人民剧场承办“帝国主义利用天主教在贵州进行侵略活动的罪证展览”,提供了大量的“物证”和“人证”,包括教会私人信件、教徒的口供、教会期刊杂志报道和贵州神职人员提供的书面和口述材料。展览会中的部分“物证”资料,亦被归入贵阳市档案馆藏的“贵州天主教史”卷宗。
  1956年贵州省天主教爱国会和贵阳市天主教爱国会相继建立,翌年,创办了《贵阳市天主教爱国会会刊》,每年一期,共发行四期,刊载内容是为建国后爱国会的成立、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等,及解放前教会组织的评述性文章。
  改革开放之后,贵州教会人员和地方学者重新进行建国初期编译的部分资料,在1986-1989年间,整理出两辑《贵州宗教史料选辑》、《贵阳文史资料(第7-9辑)》及《贵州三“教案”》等史料集。以此为基础,先后编著成《贵阳市宗教志》和《贵州省志·宗教志》两部专志。
  新世纪之交,部分学者立足于上述部分史料,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内地学者以秦和平、程超星、林建曾为代表,国外学者以日本学者武内房司为主。另有祖籍贵州的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学者张朋园,晚年对云贵地区的近代史和民族史研究颇感兴趣,近代天主教在云贵地区的传播活动是其研究内容的一重要部分,相关文章有《理性与傲慢:清季贵州田兴恕教案试释》、《中国内陆地区对西力冲击的反应——云贵个案研究》、《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变迁及其限制》、《云贵地区识字率的增进,1920-1949》及《落后地区的资本形成:云贵的协饷与鸦片》等。
  概而言之,贵州天主教史研究经过学术界和宗教界前辈的努力,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尤其是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汇编成册,为山地民族、地方社会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责任编辑 林建曾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班纳迪克?安德森认为所谓庞大的很多國家,实际上只不过是通过想象构成的一个共同体,并不具有实质國家的意义;杜赞奇说,我们不要用现代的民族國家的概念来讨论历史问题,要把历史从民族國家里救出来;施坚雅而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改变了将中國作为整体来研究的方式,改变了政治行政区域为单位的研究;日本、韩國强调亚洲史、东亚史,弱化中國与中國史,认为中國不是一个“历史单位”;1996年以后“新清史”诞生,形
期刊
内容提要:力之教授《与中古文献考说》是二部逻辑严密、材料翔实的论文集,三十二篇论文分别在《楚辞》和中古文献领域构建起完整的研究体系。全书始终站在“以古还古”的立场上,在历史语境中考察问题。该书特点大要有三,曰:探共性,辨众说,溯源头。  关键词:《楚辞》 引文 文献学 力之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3-12-14    流水无痕,历史却留下了不知
期刊
内容提要:明末作家孙钟龄的传奇作品《东郭记》取《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敷衍成篇,在嬉笑怒骂中刻画了群“丑”形象,寄寓作者对世态炎凉敏锐的内心感知以及深切的悲凉之情。本文以戏剧冲突为中心,从戏剧冲突的内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三方面展开论述,从中感悟作品深刻的意义内涵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东郭记 戏剧冲突 讽刺喜剧 丑形象  中图分类号:I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
期刊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对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感到困惑。然而纵观英、法、美、日诸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无一例外都经历过曲折与反复。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政治近代化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一个起点、开端,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中国的民主革命,从辛亥算起,到1949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时近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追述了丁文诚公与诤友薛子季怀的君子之交,以及他们是如何相对“于千里之外者,其用心庸得己乎”这段史料。“贤人进,则民生遂”,正如黎庶昌所言:“观文诚两次特荐,非获季怀之助,知季怀之深,而能若是乎?”另从阎敬铭的翘首企盼之情中,也可见一斑……  关键词:阎敬铭 丁宝桢 薛福保 薛福成 黎庶昌 王闿运  中图分类号:K2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4
期刊
内容提要:清代诗人郑珍的《母教录》是在其母永诀之时摹其母生前之音容笑貌记之。其文立意殊俗,虽自然平实,却生动真切,娓娓道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至情至理,语语珠玉,真实感人。细细品来,一位勤俭仁厚,聪慧贤德,爱子至深,教子有方的贤母形象鲜明地伫立于读者心目,生动地体现出母贤子孝的深刻道理。  关键词:郑珍 母教 母贤 子孝 至情 至理 真切 感人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内容提要:在同时具有最真实的理性色彩与最大的文学重创弯曲度的历史题材小说领域。鲁迅与森鸥外由于写作目的不同而体现出了社会批评意义上的差距,对现实的关怀、干涉程度与方法的不同也导致了文学风格上的差异。鲁迅始终坚持古为令用的立场,《故事新编》的风格较为统一。对史实的取舍与作家的虚构都服务于批判的主题;森鸥外则基于摆脱现实的目的而选择历史题材进行文学创作,其模糊的历史现导致了作品外部风格甚至内在主题上的
期刊
内容提要:洪亮吉十四岁学习写作八股文,开始科名之争。在科举之路上跌打滚爬了三十多年,四十五岁成进士,两年后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十八岁奉命视学贵州。从其考生、考官、学政的经历可以管窥乾嘉年间科场实况,这对于研究乾嘉年间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认知价值,亦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士子心态与社会风气。  关键词:洪亮吉 洪亮吉集 科举 考生 考官 学政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
期刊
内容提要:黄曾樾是“同光体”诗论家陈衍高足,留学攻工科,却醉心古典诗作,近年发现其《慈竹居诗稿》,抒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事与心声。充满爱国激情和关切民瘼的情愫。诗如其人。  关键词:黄曾樾 诗集 爱国忧民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4-92-96    (一)    2008年夏,闽中先贤黄曾樾四公子黄骝兄从北京寄赠复印的《慈竹居诗稿》上下
期刊
内容提要,Ut真仡佬族的“打闹歌”,在形式上有其特定的程序,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充满着低沉而忧伤的情感色彩,表达了一个长期受压迫的民族深藏于心底的忧伤,反映了仡佬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传达了仡佬民族在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智慧。  关键词:道真仡佬族 打闹歌 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3-79-82    “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