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
  1.动手实践
  伟大的教育家孔于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引导质疑,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间的三者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比、分数、整数和比例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3.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淮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
  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能出现。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四、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十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又如,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一般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然后分工抄写、美化。在完成一张小报编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内容可读性,趣味性,又要考虑排版新颖、巧妙,整体效果别具一格,这一切处处渗透着创新。自编数学小报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和原因入手,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努力探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切实有效的新途径,使人文精神重新回归到课堂当中。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德育渗透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是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美的世界。她的美不仅在于其几乎涉及人文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教材内容的美,同时也包括其展现传感这些内容美的教学艺术美。就教材内容而言,众多名著佳篇,犹如色彩绚丽的各种奇葩,赏心悦目,沁人心脾;又如一支支美妙的乐曲,扣人心弦,优雅动听。就教学艺术形式而言,色彩纷呈的教法、课例活动,正如一幅幅风光旖旎的画卷,气象万千,各臻其妙;又如渐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琳
期刊
【摘要】本文从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想问;敢问;好问;会问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期刊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因为尊重学生是你获得尊重的前提,并且只有师生平等,才能和谐你我,师生和,教育兴。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施教的前提。  —、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爱他们,给予他们最大的赏识,最平等而又博大无私的爱,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赢得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曾经,我一度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一旦出现
期刊
创新是现代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那些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民族才有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不至于被时代抛弃。这就需要不断培养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学校是素质教育主阵地,而小学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理所当然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学习化学要从实验入手。而化学实验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要求。  一、通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中常伴随有颜色变化、沉淀产生、发光放热、气体生成等现象。利用实验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并从观察的目的、方法,到思考现象的实质,最终推出现
期刊
家庭作业,也叫功课,是指定每天放学后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在家庭中完成的作业,或者由家长自己布置给孩子的作业。教育部门经常要求各地中小学校要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要创新作业形式,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写家庭作业还是很支持的。有的教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就是放学后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结果呢?
期刊
花朵开得鲜艳、美丽,发出诱人的芳香,这要靠园丁辛勤的培养,学生要成为新时代有用的人才,这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的劳动。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下面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语文学科是学生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这门学科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总
期刊
【摘要】从高考的角度讲,得阅读者得天下;从中考的角度讲,得阅读者得三分天下;可见英语阅读之重要。现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存在一些弊端,如何走出这些误区,提升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关于阅读,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英语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原则,阅读教学理论,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和英语阅读教学行为的现象与重建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教学模式;现象与重建一、关于阅读  阅读是读者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社会人,所有人都害怕孤独寂寞。所有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比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会团体等。这样,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爱和帮助,从而消除孤独感、寂寞感,获得安全感,也就是说人人都需要归属感。而归属感的培养恰恰是从幼儿阶段开始的。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安全感;归属感伴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学习和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