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卡金像奖影片《美丽心灵》是以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一生为原型所创作的,其实它原本的宗旨是在颂扬一名妻子对丈夫忠诚、无私、执著的爱意,然而所有的观众都被天才数学家的个人魅力所征服他对数学的痴狂,对创新的勇气,承受别人不解时忧郁的眼神,面对嘲笑时木讷的言词,这一切无不让人在同情时又怀有无限的景仰。然而现实中的纳什却有着更为真实,更为曲折的人生。
天才,孤独
如果非要说所有的天才在幼年时候就会有所迹象,那对约翰纳什而言,他的天才就体现在年幼时孤僻个性的成形。天才的孤独是他们的选择也是宿命,是无奈也是必然。然而他们又只有在孤独中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童年时期,纳什受父亲影响颇深,对科学非常着迷。在他收到的礼物当中他最爱父亲送他的生日礼物——《康普顿的插图百科全书》,他经常一个人静静在家阅读冥想深思,并且还亲自动手实验。渐渐地,父母发现他少了孩子该有的活泼、好动、贪玩,开始为他的孤僻、怪异担心。母亲于是要求妹妹外出时必须带上哥哥,即使让他交女朋友也无所谓。可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切都没有得到改善,怪异的哥哥依旧本色,幼小的妹妹也甚感厌烦。
孤僻的个性愈演愈烈,等他到了世界数学中心——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土学位时,他几乎就完全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或者说教字的世界更为确切。普林斯顿,大师云集,即使是学生也都非泛泛之辈。孤傲的纳什却很少与人沟通交流,他不相信言辞的冲撞能够擦出思想的火花之类的鬼话。他甚至拒绝上课,他的同学们根本想不起曾和他一起上过一堂课,在他的观点中听课只会降低人的创新思维和独创能力。他经常形单影只地在校园逛荡,在宿舍冥想,口中念念有词,手还不停比划。在数字的王国他中意独自畅想遨游。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不善交际,言辞木讷。
之后不久他陷入了他的精神分裂妄想症,那更是一个疯狂而孤独的世界,所有人都被拒之门外,不得进入。就这样他把自己与世隔绝了三十年,只与自己相伴。虽然后来他奇迹般地康复了,可是孤僻的个性依然如故。
盛极一时纳什的数学天赋在14岁开始显露,可是当时他志不在此,他的愿望是成为父亲那样的工程师。于是中学毕业后他去到卡内基工程学院学习,但很快他发现他活跃而富于创造性的头脑根本不适合枯燥呆板繁琐的工程制图,而他对数学的兴趣却与日俱增。他惊人的数学才能甚至引起了数学系教授的注意,被赋予了“年轻的高斯”称号。
大学三年级,1948年,纳什同时接到了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数学研究生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普林斯顿数学系主任以较高的奖学金诱惑捷足先登。真正高等学府的魅力可能就在于它以尊重智慧与科学为先,并不于传统刻板实际无益的教条规矩。纳什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浓郁、平等的学术氛围里如鱼得水,尽展才华。
1950年,纳什迎来了人生最为重要的时刻。他的博士论文——博弈均衡论将数学原理应用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进化生物学的大门,后来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同时它也是最早将公里方法用于解决一个社会科学问题的例子之一。纳什在论文中指出,经济学家长期以来认为属于人类心理学范畴而不能用经济学推理进行解释的行为,实际上是服从系统分析的。这篇论文为他若干年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奠定了基础。
1950年6月13日,纳什22岁生日,也恰好是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日子。第二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员,甚至比许多研究生还年轻。由于纳什在博弈论、代数几何学和非线性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1958年《财富》杂志推举他为同时活跃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领域的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处于事业巅峰的纳什同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果实,他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唯一的两名女生之中的艾利西亚互相吸引,结为连理。
50年代的纳什如日中天,闻名遐尔。
普林斯顿的幽灵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未知的前途总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天才如纳什都没预料到59年迷人的秋天会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似平夜之间数学王国的纳什就不再纯粹,他的世界除了数字还逐渐开始出现士兵、纳粹、国王、外星人、先知等等常人无法理解的东西。
芝加哥大学原先已为纳什准备了一个令人称羡的教职,他自己也计划好了要在那里发表演讲。然而这时该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艾伯特却收到了纳什寄来的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件。信中纳什谢绝了艾伯特的好意,说他不得不推辞教职,因为他将出任南极洲的皇帝。几乎与此同时,纳什还给华盛顿的各国大使馆去信,声称自己正在组建一个世界政府,希望能和大使们,甚至各国首脑磋商。
随着妄想症的加重,纳什开始出现幻听.他总是能够听到来自遥远的声音,或者是银河系以外的星球,或者是上帝。他坚信自己是具有伟大而神秘意义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他的病情每况愈下,家人不得不把他送进精神病院治疗。
也许世上所有精神病人的家属都忍受不了精神病院对患者的摧残和冷酷,纳什的妻子艾里西亚就是其中之。她同时不能忍受的是曾经敏锐、智慧的丈夫日渐呆滞、愚钝。她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普林斯顿更适合自己丈夫的地方,因为在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丈夫的症状会被认为是一个天才正常的行为,而在别的地方就会只是疯子。
于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这既是对纳什的称赞也是替他的惋惜,对普林斯顿“幽灵”的角色纳什似乎非常钟爱,一扮演就是三十几个年头。在这期间,他的论文被引用得越来越广泛,他的名字已经成了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专用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而他本人却在普林斯顿踯躅徐行,默默无司。很多引用他论文的年轻代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数学王国。
爱是一种策略优势
优势策略是什么?一个博弈当中,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你若有几个策略,而其中一个策略可以使你得到比采取其他策略更好的结果,那么,这个策略就是你的优势策略。当艾里西亚面对丈夫的妄想、幻听、疯癫、愚钝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她采用的优势策略就是爱他。
我们所了解的纳什可能是个值得所有人景仰和怜悯的天才,是智慧的化身,是数学界难以翻越的山峰。可是现实中的纳什却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至少他对待爱情,对待自己身边的女人有着许多不恭。他是同性恋也是双性恋,他和一个名叫埃丽诺的女学生的关系显示了天才冷酷黑 暗的一面。
埃丽诺是纳什的学生,深深地爱着他,仰慕他。可是纳什却经常嘲笑她是白痴,让她觉得矮人等。埃丽诺原以为怀孕可以为她带来婚姻,可是纳什却拒绝承担对她和孩子的责任,最后失望无奈中埃丽诺只好离开。
纳什的同性恋可能更多的是在寻求知音,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平等。他喜欢那些聪慧而年轻的男学生,经常不遗余力地赞赏他们,悉心指导他们。警察在一次搜查同性恋活动中将纳什当场抓住,他因此丢掉了兰德研究所的工作。
天才的魅力就在于即使他有再多的缺陷,再多让人无法容忍的怪僻,那也是天才的缺陷和怪僻,所有人都会怀着爱怜和崇拜之情原谅他们。艾里西亚作为纳什的妻子,对他不仅仅是爱,更多的是种英雄式的崇拜,是个智慧的大脑对另一个更为智慧的大脑的景仰与爱惜。她对纳什的爱一直让她默默忍受着这位天才所有的缺点:傲慢、孤僻、偏执、自我等等。即使后来纳什得了精神分裂,她认为她们不适合再在起生活,和纳什离了婚。可是她并没有完全地离弃他,他们依旧生活在起,艾里西亚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照顾纳什和他们的孩子。她从未放弃过对纳什的期待,也没有丢弃过对他的爱。她在生活中处处为他着想,甚至主动搬回远高尘嚣的普林斯顿郊区,为的就是纳什能够在他熟悉的氛围中慢慢重新找回自我。
时光转过漫长的半个世纪,她的无与伦比的忠贞爱情与耐心终于换来同样无与伦比的奇迹。纳什在孤独地与他的数字与魔鬼斗争三十年之后突然醒了过来。纳什渐渐康复了起来并赢得了迟来的荣誉。
这是种什么样的感情?记得一个女孩子在堕入爱河的时候这样回答别人的询问:假如你没有爱过,我没法跟你解释:假如你爱过,我就不必解释。
诺贝尔,幸或不幸?
1994年10月11日,星期二。无数平凡日子当中的一个。但对于国际经济学界,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预定公布一年一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日子。
瑞典皇家科学院装饰一新的学术报告厅济济堂,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下午一点钟,世界顶级的学者、教授以及来自各地的记者和新闻摄影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了焦虑、疑惑、茫然的神情,因为原定在上午十一点半开始的记者招待会迟迟未开,那扇紧闭的大门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例外。突然,大门洞开,科学院的官员鱼贯而出,他们平静似水的脸部表情没有给任何人猜想的空间。科学院秘书长,卡尔奥洛夫·雅各布森开始宣读新闻发布稿,其中念到: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普林斯顿大学,新泽西州……
这当然是一项无与伦比的荣耀,可是作为一名数学家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像一名数学家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一样让人匪夷所思,也让人在惊喜之中留有余憾。
谁都知道菲尔兹奖才是数学领域的诺贝尔。任何一名把数字看成有生命的狂热数学爱好者都想得到这份荣耀,更何况纳什这样个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数学天才。菲尔兹奖由国际数学联合会四年颁发一次,每次两位获奖者不超过40岁。虽然奖金不高,但它代表了来自数学界同行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1958年29岁的纳什是候选人之一,但这年的获奖者是拓扑学家托姆和数论专家罗斯。因为纳什与别人一起分享攻克的数学难题,被另一个数学家德乔治单独解决了,这对一向争强好胜的纳什不啻为晴天霹雳,同时他菲尔兹的梦想也破灭了。
菲尔兹奖梦破灭之后,纳什随即又向博谢奖(由美国数学学会每五年颁发一次,其声誉仅次于菲尔兹奖)发起了攻势。为了能够得到这个奖项,纳什甚至使用了 些不光彩的手段。
纳什戏弄了瑞典的数学刊物《数学学报》。1958年春,纳什将一篇论文寄给《数学学报》要求快速审稿。在审稿人赫尔曼德审了两个月,验证了全部定理,编辑部发出采纳通知后,纳什却撤回了论文,后来该文出现在《美国数学杂志》秋季号上。纳什为什么这样做呢?最有可能的是,纳什先将论文投到《数学学报》,当得知这篇论文将不能参加博谢奖的评选而又来不及准备新的论文后,纳什选择了宁愿得罪《数学学报》编辑部,也不愿意失去评选资格。这样的做法明显不符合学术规范。但是,纳什仍然没有得到博谢奖。
在数学领域纳什得到的唯一奖项是1978年的冯诺依曼理论奖,而纳什之所以能得此项是出于朋友的同情与照顾。因为此时纳什已经患病很久,在数学界一直都没有作出过新的成绩与贡献。提名人只是希望能通过这个奖项来帮助纳什的妻子,并且增加他儿子的自尊心
有人说纳什是所有天才中最不幸的,却又是最幸运的。可是对于一个与数字纠缠一辈子,对数字痴迷生的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到底是他的幸还是不幸呢?
天才,孤独
如果非要说所有的天才在幼年时候就会有所迹象,那对约翰纳什而言,他的天才就体现在年幼时孤僻个性的成形。天才的孤独是他们的选择也是宿命,是无奈也是必然。然而他们又只有在孤独中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童年时期,纳什受父亲影响颇深,对科学非常着迷。在他收到的礼物当中他最爱父亲送他的生日礼物——《康普顿的插图百科全书》,他经常一个人静静在家阅读冥想深思,并且还亲自动手实验。渐渐地,父母发现他少了孩子该有的活泼、好动、贪玩,开始为他的孤僻、怪异担心。母亲于是要求妹妹外出时必须带上哥哥,即使让他交女朋友也无所谓。可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切都没有得到改善,怪异的哥哥依旧本色,幼小的妹妹也甚感厌烦。
孤僻的个性愈演愈烈,等他到了世界数学中心——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土学位时,他几乎就完全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或者说教字的世界更为确切。普林斯顿,大师云集,即使是学生也都非泛泛之辈。孤傲的纳什却很少与人沟通交流,他不相信言辞的冲撞能够擦出思想的火花之类的鬼话。他甚至拒绝上课,他的同学们根本想不起曾和他一起上过一堂课,在他的观点中听课只会降低人的创新思维和独创能力。他经常形单影只地在校园逛荡,在宿舍冥想,口中念念有词,手还不停比划。在数字的王国他中意独自畅想遨游。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不善交际,言辞木讷。
之后不久他陷入了他的精神分裂妄想症,那更是一个疯狂而孤独的世界,所有人都被拒之门外,不得进入。就这样他把自己与世隔绝了三十年,只与自己相伴。虽然后来他奇迹般地康复了,可是孤僻的个性依然如故。
盛极一时纳什的数学天赋在14岁开始显露,可是当时他志不在此,他的愿望是成为父亲那样的工程师。于是中学毕业后他去到卡内基工程学院学习,但很快他发现他活跃而富于创造性的头脑根本不适合枯燥呆板繁琐的工程制图,而他对数学的兴趣却与日俱增。他惊人的数学才能甚至引起了数学系教授的注意,被赋予了“年轻的高斯”称号。
大学三年级,1948年,纳什同时接到了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数学研究生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普林斯顿数学系主任以较高的奖学金诱惑捷足先登。真正高等学府的魅力可能就在于它以尊重智慧与科学为先,并不于传统刻板实际无益的教条规矩。纳什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浓郁、平等的学术氛围里如鱼得水,尽展才华。
1950年,纳什迎来了人生最为重要的时刻。他的博士论文——博弈均衡论将数学原理应用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进化生物学的大门,后来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同时它也是最早将公里方法用于解决一个社会科学问题的例子之一。纳什在论文中指出,经济学家长期以来认为属于人类心理学范畴而不能用经济学推理进行解释的行为,实际上是服从系统分析的。这篇论文为他若干年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奠定了基础。
1950年6月13日,纳什22岁生日,也恰好是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日子。第二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员,甚至比许多研究生还年轻。由于纳什在博弈论、代数几何学和非线性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1958年《财富》杂志推举他为同时活跃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领域的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处于事业巅峰的纳什同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果实,他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唯一的两名女生之中的艾利西亚互相吸引,结为连理。
50年代的纳什如日中天,闻名遐尔。
普林斯顿的幽灵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未知的前途总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天才如纳什都没预料到59年迷人的秋天会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似平夜之间数学王国的纳什就不再纯粹,他的世界除了数字还逐渐开始出现士兵、纳粹、国王、外星人、先知等等常人无法理解的东西。
芝加哥大学原先已为纳什准备了一个令人称羡的教职,他自己也计划好了要在那里发表演讲。然而这时该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艾伯特却收到了纳什寄来的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件。信中纳什谢绝了艾伯特的好意,说他不得不推辞教职,因为他将出任南极洲的皇帝。几乎与此同时,纳什还给华盛顿的各国大使馆去信,声称自己正在组建一个世界政府,希望能和大使们,甚至各国首脑磋商。
随着妄想症的加重,纳什开始出现幻听.他总是能够听到来自遥远的声音,或者是银河系以外的星球,或者是上帝。他坚信自己是具有伟大而神秘意义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他的病情每况愈下,家人不得不把他送进精神病院治疗。
也许世上所有精神病人的家属都忍受不了精神病院对患者的摧残和冷酷,纳什的妻子艾里西亚就是其中之。她同时不能忍受的是曾经敏锐、智慧的丈夫日渐呆滞、愚钝。她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普林斯顿更适合自己丈夫的地方,因为在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丈夫的症状会被认为是一个天才正常的行为,而在别的地方就会只是疯子。
于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这既是对纳什的称赞也是替他的惋惜,对普林斯顿“幽灵”的角色纳什似乎非常钟爱,一扮演就是三十几个年头。在这期间,他的论文被引用得越来越广泛,他的名字已经成了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专用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而他本人却在普林斯顿踯躅徐行,默默无司。很多引用他论文的年轻代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数学王国。
爱是一种策略优势
优势策略是什么?一个博弈当中,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你若有几个策略,而其中一个策略可以使你得到比采取其他策略更好的结果,那么,这个策略就是你的优势策略。当艾里西亚面对丈夫的妄想、幻听、疯癫、愚钝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她采用的优势策略就是爱他。
我们所了解的纳什可能是个值得所有人景仰和怜悯的天才,是智慧的化身,是数学界难以翻越的山峰。可是现实中的纳什却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至少他对待爱情,对待自己身边的女人有着许多不恭。他是同性恋也是双性恋,他和一个名叫埃丽诺的女学生的关系显示了天才冷酷黑 暗的一面。
埃丽诺是纳什的学生,深深地爱着他,仰慕他。可是纳什却经常嘲笑她是白痴,让她觉得矮人等。埃丽诺原以为怀孕可以为她带来婚姻,可是纳什却拒绝承担对她和孩子的责任,最后失望无奈中埃丽诺只好离开。
纳什的同性恋可能更多的是在寻求知音,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平等。他喜欢那些聪慧而年轻的男学生,经常不遗余力地赞赏他们,悉心指导他们。警察在一次搜查同性恋活动中将纳什当场抓住,他因此丢掉了兰德研究所的工作。
天才的魅力就在于即使他有再多的缺陷,再多让人无法容忍的怪僻,那也是天才的缺陷和怪僻,所有人都会怀着爱怜和崇拜之情原谅他们。艾里西亚作为纳什的妻子,对他不仅仅是爱,更多的是种英雄式的崇拜,是个智慧的大脑对另一个更为智慧的大脑的景仰与爱惜。她对纳什的爱一直让她默默忍受着这位天才所有的缺点:傲慢、孤僻、偏执、自我等等。即使后来纳什得了精神分裂,她认为她们不适合再在起生活,和纳什离了婚。可是她并没有完全地离弃他,他们依旧生活在起,艾里西亚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照顾纳什和他们的孩子。她从未放弃过对纳什的期待,也没有丢弃过对他的爱。她在生活中处处为他着想,甚至主动搬回远高尘嚣的普林斯顿郊区,为的就是纳什能够在他熟悉的氛围中慢慢重新找回自我。
时光转过漫长的半个世纪,她的无与伦比的忠贞爱情与耐心终于换来同样无与伦比的奇迹。纳什在孤独地与他的数字与魔鬼斗争三十年之后突然醒了过来。纳什渐渐康复了起来并赢得了迟来的荣誉。
这是种什么样的感情?记得一个女孩子在堕入爱河的时候这样回答别人的询问:假如你没有爱过,我没法跟你解释:假如你爱过,我就不必解释。
诺贝尔,幸或不幸?
1994年10月11日,星期二。无数平凡日子当中的一个。但对于国际经济学界,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预定公布一年一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日子。
瑞典皇家科学院装饰一新的学术报告厅济济堂,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下午一点钟,世界顶级的学者、教授以及来自各地的记者和新闻摄影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了焦虑、疑惑、茫然的神情,因为原定在上午十一点半开始的记者招待会迟迟未开,那扇紧闭的大门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例外。突然,大门洞开,科学院的官员鱼贯而出,他们平静似水的脸部表情没有给任何人猜想的空间。科学院秘书长,卡尔奥洛夫·雅各布森开始宣读新闻发布稿,其中念到: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普林斯顿大学,新泽西州……
这当然是一项无与伦比的荣耀,可是作为一名数学家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像一名数学家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一样让人匪夷所思,也让人在惊喜之中留有余憾。
谁都知道菲尔兹奖才是数学领域的诺贝尔。任何一名把数字看成有生命的狂热数学爱好者都想得到这份荣耀,更何况纳什这样个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数学天才。菲尔兹奖由国际数学联合会四年颁发一次,每次两位获奖者不超过40岁。虽然奖金不高,但它代表了来自数学界同行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1958年29岁的纳什是候选人之一,但这年的获奖者是拓扑学家托姆和数论专家罗斯。因为纳什与别人一起分享攻克的数学难题,被另一个数学家德乔治单独解决了,这对一向争强好胜的纳什不啻为晴天霹雳,同时他菲尔兹的梦想也破灭了。
菲尔兹奖梦破灭之后,纳什随即又向博谢奖(由美国数学学会每五年颁发一次,其声誉仅次于菲尔兹奖)发起了攻势。为了能够得到这个奖项,纳什甚至使用了 些不光彩的手段。
纳什戏弄了瑞典的数学刊物《数学学报》。1958年春,纳什将一篇论文寄给《数学学报》要求快速审稿。在审稿人赫尔曼德审了两个月,验证了全部定理,编辑部发出采纳通知后,纳什却撤回了论文,后来该文出现在《美国数学杂志》秋季号上。纳什为什么这样做呢?最有可能的是,纳什先将论文投到《数学学报》,当得知这篇论文将不能参加博谢奖的评选而又来不及准备新的论文后,纳什选择了宁愿得罪《数学学报》编辑部,也不愿意失去评选资格。这样的做法明显不符合学术规范。但是,纳什仍然没有得到博谢奖。
在数学领域纳什得到的唯一奖项是1978年的冯诺依曼理论奖,而纳什之所以能得此项是出于朋友的同情与照顾。因为此时纳什已经患病很久,在数学界一直都没有作出过新的成绩与贡献。提名人只是希望能通过这个奖项来帮助纳什的妻子,并且增加他儿子的自尊心
有人说纳什是所有天才中最不幸的,却又是最幸运的。可是对于一个与数字纠缠一辈子,对数字痴迷生的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到底是他的幸还是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