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感悟能力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感悟方法的指导和感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自我感悟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提高学习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感悟能力;阅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平和县基础教育(幼儿园)基地校2019年度规划课题“提升小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PHXJDXKT19-024)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及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知识的积累,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感悟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注重积累,夯实基础
  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其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感悟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语文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必须督促和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积累。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重视并安排每日的阅读时间,每周组织一次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课堂阅读交流会,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堂阅读交流会,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外阅读材料,从而增强他们的识字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其次,引导并提倡学生养成“读写并行”的好习惯。教师可以从课外阅读中挑选适量的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写一篇赏析短文,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总之,教师应随时随地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手,把优美的字句和精彩的片段抄写下来,做到“厚积薄发”,从而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积淀,具备良好的感悟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才能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激发学习热情;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学习及实践,才能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提高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同时,教师应明白环境因素在学生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使学生热爱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其自我感悟能力。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选择符合其阅读能力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在平时上课时,由于阅读时间有限并且零散,不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积极地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课堂上建立一个小书角,添加适合阅读的书籍,以便学生养成共享阅读的习惯,同时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取好词和好句、名言警句等,让同学之间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从而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其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二、多维阅读,理解训练
  课文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材料,而对课文的理解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阅读对于理解和感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深入阅读课文才能获得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使其感悟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意境,获得更多的体会。
  读是培养感悟能力的重要方法,朗读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还要注意调整语调和语速,以此来充分掌握文本的内涵。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情感阅读更清楚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在开始阅读时,学生可能不太理解某些词语的含义,但通过情感阅读,他们可能会有所感悟。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情感阅读理解了“花生”这一词在文中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蕴含着作者所想表达的深刻含义。然后,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体验文字表达的情感。又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小女孩的情感变化,在朗读过程中,根据小女孩的心境不断变化节奏。学生通过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阅读,领会文章的内在思想,从而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这样的朗读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层次地精讲课文,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子和段落,并感受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让学生大量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精读课文,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阅读,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与文章作者及文章中的人物进行交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领悟每个词汇和语句,产生情绪,然后在情绪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感受。例如,《月光曲》第8~9自然段主要描写贝多芬高超的琴艺,但作者并没有过多着墨。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慢慢品读。当学生沉浸在这种情绪中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大海”“月亮”“微云”和“海风”这些景象,借此想象贝多芬的琴艺。在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含义和感受,在进一步阅读中掌握关于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音乐家的高尚、博大的情怀。因此,学生只有不断深化对语言和写作的理解,才能实现提高感知能力的目标,也才能提高对文本内容和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三、运用比较,加强感悟
  比较点评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学生只有通过比较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句和不同的修辞方法,才能发现语言文字使用的巧妙之处,分析语言的含义和风格,从而理解文章表达的语言和语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关键词汇、句子和修辞方法进行比较,使其深层次地体会这些重要的词汇、句子和修辞方法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并在比较中体会语言的含义和韵味,从而达到比较的目的。通过比较语言和修辞方法,学生会对课文产生一些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来阅读老人的话,接着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相同的情感,从而使学生通过比较来理解老人的话背后的深层含义。其次,教师可以使用增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增减语法后的表达效果,然后让学生比较不同词汇用法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最后,教师可以使用句子替换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替换句子,以使学生感受文章内容的情感。此外,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没有学过的词汇的含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深度,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阅读其他文章。又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段落,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然后让学生将自身感受带入课文中,并将自己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此可见,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进行比较和评价来感知文章用词蕴含的情味,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种重要策略。
  四、自主阅读,深化感悟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师必须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通过主动阅读,学生能够发展语言感悟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积累词汇量,从而获得更好的情感熏陶,得到愉快的阅读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精读和略读,使学生具备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的能力和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并向学生提出具体问题。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以便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词汇和语句,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积累,有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提出問题,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对阅读的自信心和兴趣。当提出的问题较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去解决,让学生之间交流意见和阅读经验。当他们的观点发生碰撞时,学生也可以体会到文章的多视角和多维度,从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达到深化感悟的目的。
  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在日常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在尊重每位学生独特体会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并非一朝之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并有足够的耐心,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联系在一起,真正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而促进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朱济亭,孙永明.拓展感悟空间 张扬学生个性[J].新语文学习(教师.小学专辑),2005(01):109-111.
  王芳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1):136.
  高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67.
  尚天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66.
  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其他文献
【摘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与生物活动现象。文章主要研究了深度学习教学模式,通过激活生物教材中的原本知识、运用启发性教学模式、还原生活体验以及知识迁移解决问题来展开深度学习,让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见解,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深度学习;课程资源  生物科学是研究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对
手抄报作为一种可传阅、可观赏、可张贴、可收藏的缩小版黑板报,以形式自由、发挥性强的特点,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被广泛应用。它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
【摘要】一首好的童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钥匙,是督促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良方,更是沟通幼儿心灵的桥梁。一个好的游戏,可以挑动幼儿感知世界,可以激越幼儿自主探索,更可以承载幼儿的幸福童年。当童谣遇上游戏,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本文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入手,在分析两者特性的基础上,探索将游戏融入童謠,将童谣游戏化的方式。  【关键词】童谣;游戏;融合  一、论:童谣与游戏的关系  1.童谣,让游戏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融入写话教学成为语文教师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明确的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阅读和生活
【摘要】关怀教育注重建立关怀关系。关怀教育理论提出从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以关怀为核心进行教育。可是,在教育教学中,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注重指向成绩的提高,而情感关怀、个性关怀、生活关怀等可能有所欠缺。笔者在实践中认为,“无条件接纳”是“关怀教育”的破解之道,可以让“关怀教育”更有温度。  【关键词】关怀;无条件接纳;信任;关怀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主要场所,校长是学校的领军人物,教师的成长有赖于校长的引领。给予教师人文上的关怀,注重教师自我发展能动性的激发,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学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品格、养成良好习惯、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让他们保持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动机和兴趣,把在思想品德课上学习到的内容实践在生活中,从而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基于此,本文将阐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本文是以"仿生机器人"项目为载体,以"性别差异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微研究"为主题进行的一次研训活动,从背景分析、活动流程、课堂观察、活动反思四个方面详实地介绍了研训活
【摘要】思维导图近几年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在教学领域体现出巨大优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借助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思维框架,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并且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技巧。文章分析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技巧,希望帮助学生整合已学习的知识点,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思维导图;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
【摘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每个父母都应关注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下,提升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培养父母对家庭教育的实施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改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方面做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家庭教育;期望值;关注点;家校沟通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