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施工的质量,它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以及其使用安全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探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运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性
1.1与基础的相接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一般设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施工缝相重合,以方便施工。若为独立基础,亦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设在柱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
1.2柱与梁相接
柱与梁相接的节点核心区受力非常复杂,且施工缝常留置在该区的上部及下部,若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此处理不好,可能留下隐患。柱与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设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上。在与梁下皮等高的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浇筑与柱等强度的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混凝土也随同浇至柱相邻梁内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梁内混凝土也浇至板底平面,此时混凝土浇筑不能停止,而应在柱截面内继续浇筑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面,此处作为柱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为此,当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筑至板下平面时,在柱的截面位置上要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板。梁板的混凝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强度等级,一般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关并不大,通常相差1~2 级;整浇梁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是按T形截面内的混凝土按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浇筑。
2、施工前准备
因为施工准备工作是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开工和施工活动正常进行而必须事先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施工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存在于开工之前,而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地进行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工作,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合理组织资源,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组织准备
施工前的组织装备既有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准备,又有大型综合的拟建建设项目的组织准备,也有小型简单的拟建单位工程的组织准备。施工前按施工所需各岗位设置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选择素质高、能力强、工作热情和对工作有较强事业心的人员作为项目管理人员。
2.2物资准备
物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准备;构(配)件和制品的加工准备;建筑安装机具的准备和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
2.3技术准备
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是把本工程今后施工中所需要的技术资料、图纸资料、施工预算方案等搜集、编制、审查、组织好。
3、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
3.1混凝土的运输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除了按JGJ/T10-2011规范规定进行施工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沁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要使用串筒浇筑,尤应控制拌合物的塌落度。
(2)输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要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超过180°,并不得扭曲。泵机出口要有一定长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弯头,转向垂直运输,垂直管与水平管长度之比最好是2:1。水平管长度不小于15m。
(3)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应充满料斗,料斗内混凝土面最低不得低于料斗口 20cm。混凝土应保证连续供应,以确保泵送连续进行,尽可能防止停歇。万一不能连续供料,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以保证连续泵送。当发生供应脱节不能连续泵送时,泵机不能停止工作,应每隔4~5min使泵正、反转两个冲程,把料从管道内抽回重新拌合,再泵入管道,同时开支料斗中的搅拌器搅拌3~4转,防止混凝土离析。如果泵送停歇超过45min或混凝土离析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排除管道内的混凝土,经清洗干净后再重新泵送。
3.2混凝土的浇筑
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主要有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因为基础底板一般来说都比较厚,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并且完好的保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所以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注意材料和设备选择以及供应,从而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事先在地步浇筑 5 厘米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浇筑要均匀,并且选用铁锹下料替代吊斗直接灌模,还要控制浇筑的高度在 40 厘米左右最佳。分层浇筑时,上下相邻层面见的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 2 个小时。进行顶板浇筑时,要保证虚铺的厚度大于板厚度,振捣器要选择平板类的,沿着垂直的方向往返的振捣。当板顶比较厚时,要根据实际状况选用插入式的振捣器来进行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用木抹子完成找平处理。
3.3混凝土的拆模
在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达到立方体抗压标准时,可进行模板的拆模。构件跨度大于八米的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该大于或者是等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的百分之百。当构件跨度小于8米的非悬挑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底部模板拆除的时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该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立方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之七十五。在拆模的过程中一般有两大强度要求分别是承重的模版和非承重的模版。
3.4混凝土后期修补缺陷
在拆模之后,如果发现缺陷,应该给予及时的修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面积较小、数量较少的露石或者是蜂窝的混凝土,要用钢丝刷进行基层的洗刷,之后用 1:2 的水泥砂浆完成找平处理。而对于大面积的蜂窝、露石或者是露筋应该砸去薄弱的混凝土层,之后用钢丝冲刷,之后需要用比原来混凝土强的等级高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填塞,并捣实。对于那些对工程质量构成安全威胁的缺陷,需要跟设计单位、建设以及建立单位研究完成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3.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逐渐会变硬,是因为水泥的水化反映。混凝土的水化反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所以我们应该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浇注后在很热的天气情况下如果不好好养护,混凝土的水化反映将不能很好的进行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硬度,因此做好日常的养护很重要。混凝土分为塑型混凝土和低塑型混凝土。塑型混凝土应该浇注后的6到18 小时内开始洒水。低塑型混凝土最好是在浇注完毕后立刻洒水。另外混凝土的养护不应该低于28 天, 且在养护的过程中必须连续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6混凝土的测温控制方法
混凝土施工时, 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天气时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形成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也会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为了解基础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工程混凝土的测温,施工者应制定严格的温控方案加以控制, 即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 25 ℃以内,根据混凝土的浇捣方向和底板厚度来考虑测温点的布置。
4、结语
总之,混凝土的施工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等都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工艺进行,全面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性
1.1与基础的相接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一般设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施工缝相重合,以方便施工。若为独立基础,亦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设在柱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
1.2柱与梁相接
柱与梁相接的节点核心区受力非常复杂,且施工缝常留置在该区的上部及下部,若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此处理不好,可能留下隐患。柱与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设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上。在与梁下皮等高的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浇筑与柱等强度的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混凝土也随同浇至柱相邻梁内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梁内混凝土也浇至板底平面,此时混凝土浇筑不能停止,而应在柱截面内继续浇筑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面,此处作为柱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为此,当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筑至板下平面时,在柱的截面位置上要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板。梁板的混凝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强度等级,一般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关并不大,通常相差1~2 级;整浇梁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是按T形截面内的混凝土按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浇筑。
2、施工前准备
因为施工准备工作是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开工和施工活动正常进行而必须事先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施工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存在于开工之前,而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地进行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工作,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合理组织资源,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组织准备
施工前的组织装备既有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准备,又有大型综合的拟建建设项目的组织准备,也有小型简单的拟建单位工程的组织准备。施工前按施工所需各岗位设置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选择素质高、能力强、工作热情和对工作有较强事业心的人员作为项目管理人员。
2.2物资准备
物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准备;构(配)件和制品的加工准备;建筑安装机具的准备和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
2.3技术准备
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是把本工程今后施工中所需要的技术资料、图纸资料、施工预算方案等搜集、编制、审查、组织好。
3、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
3.1混凝土的运输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除了按JGJ/T10-2011规范规定进行施工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沁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要使用串筒浇筑,尤应控制拌合物的塌落度。
(2)输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要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超过180°,并不得扭曲。泵机出口要有一定长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弯头,转向垂直运输,垂直管与水平管长度之比最好是2:1。水平管长度不小于15m。
(3)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应充满料斗,料斗内混凝土面最低不得低于料斗口 20cm。混凝土应保证连续供应,以确保泵送连续进行,尽可能防止停歇。万一不能连续供料,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以保证连续泵送。当发生供应脱节不能连续泵送时,泵机不能停止工作,应每隔4~5min使泵正、反转两个冲程,把料从管道内抽回重新拌合,再泵入管道,同时开支料斗中的搅拌器搅拌3~4转,防止混凝土离析。如果泵送停歇超过45min或混凝土离析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排除管道内的混凝土,经清洗干净后再重新泵送。
3.2混凝土的浇筑
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主要有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因为基础底板一般来说都比较厚,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并且完好的保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所以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注意材料和设备选择以及供应,从而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事先在地步浇筑 5 厘米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浇筑要均匀,并且选用铁锹下料替代吊斗直接灌模,还要控制浇筑的高度在 40 厘米左右最佳。分层浇筑时,上下相邻层面见的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 2 个小时。进行顶板浇筑时,要保证虚铺的厚度大于板厚度,振捣器要选择平板类的,沿着垂直的方向往返的振捣。当板顶比较厚时,要根据实际状况选用插入式的振捣器来进行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用木抹子完成找平处理。
3.3混凝土的拆模
在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达到立方体抗压标准时,可进行模板的拆模。构件跨度大于八米的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该大于或者是等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的百分之百。当构件跨度小于8米的非悬挑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底部模板拆除的时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该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立方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之七十五。在拆模的过程中一般有两大强度要求分别是承重的模版和非承重的模版。
3.4混凝土后期修补缺陷
在拆模之后,如果发现缺陷,应该给予及时的修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面积较小、数量较少的露石或者是蜂窝的混凝土,要用钢丝刷进行基层的洗刷,之后用 1:2 的水泥砂浆完成找平处理。而对于大面积的蜂窝、露石或者是露筋应该砸去薄弱的混凝土层,之后用钢丝冲刷,之后需要用比原来混凝土强的等级高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填塞,并捣实。对于那些对工程质量构成安全威胁的缺陷,需要跟设计单位、建设以及建立单位研究完成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3.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逐渐会变硬,是因为水泥的水化反映。混凝土的水化反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所以我们应该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浇注后在很热的天气情况下如果不好好养护,混凝土的水化反映将不能很好的进行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硬度,因此做好日常的养护很重要。混凝土分为塑型混凝土和低塑型混凝土。塑型混凝土应该浇注后的6到18 小时内开始洒水。低塑型混凝土最好是在浇注完毕后立刻洒水。另外混凝土的养护不应该低于28 天, 且在养护的过程中必须连续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6混凝土的测温控制方法
混凝土施工时, 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天气时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形成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也会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为了解基础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工程混凝土的测温,施工者应制定严格的温控方案加以控制, 即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 25 ℃以内,根据混凝土的浇捣方向和底板厚度来考虑测温点的布置。
4、结语
总之,混凝土的施工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等都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工艺进行,全面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