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积极参加到有效的小组讨论中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e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描述:
  在英语新世纪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的Unit Two Lesson One Visiting to a British Family一文的第一教时中,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新单词。当学生们对于单词有了较好的掌握后,在下课前十分钟,我们进入到group discussion这一环节中,我在ppt上呈现出一个问题:Can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customs? 因为本教时我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后,写好report,然后向大家展示出自己小组讨论的成果。指令一下达,我看到有些同学皱起眉头,有的同学面面相觑,而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自言自语起来了。似乎,有的同学没有很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有的同学认为我所提出的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而有的同学则是较有信心。沉寂片刻后,学生们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我班共有30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可以较好的完成平时教师所布置的各种英语学习任务,其中有5、6名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较强,英语课堂上表现比较活跃。而班中也有3名学困生,根据我平时的观察,我们班级总体来说有一个缺点:思维不够开阔,不够活跃。因此根据以上种种特点,在分组中我刻意将这些同学均匀分布在各组中,
  当我参加到每组同学的讨论中时,我发现有的学生不能很快的融入小组讨论中去,有的学生没有对custom这个词有清楚的定义,有的学生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反地,那些被其他同学认为的好学生往往承担起了小组中的“主心骨”的角色。比如,小周是我们班级的班长,英语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强。因此,小组中其他学生就会“仰仗”着小周同学,;乐享其成的分享着小周同学的智慧果实。他们一组最后的讨论结果中,有80%的观点都是由小周提出。从简单的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estivals 到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ducation。根据我的观察,一半的小组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出所料的是,最后也是基本都是由小周这样的同学做最后的总结报告。
  显然,学生的在课上的反馈活动中并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目标,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环节中,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小组讨论。
  分析与反思: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而课堂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广与实施,课堂小组讨论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
  然而现实教学中我所提出的这个案例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在我们教学中的。小组讨论环节很重要,我们尝试了很多,要么课堂上轰轰烈烈,时效性不强,要么有同学游离小组之外。所以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有效的小组讨论中是需要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一、 分析小组讨论中不足的原因
  1、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
  这次的小组讨论我只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stom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customs。
  小组讨论中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题”,首先必须有讨论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确定所要讨论的问题的范围,这个范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再此范围内从最好的方向和角度切入。这样讨论时学生形成对知识意义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充分开放的经验空间,从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凸显,情感系统和经验系统的潜能被充分调动,表现出机敏和睿智,甚至是激情和幽默。
  所以,在题目的设计上,我的不足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题目范围牵涉比较广。对于部分同学来说难度比较大,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
  2、小组讨论的设计过于简单和单调,指令不清晰,缺乏坡度。
  众所周知,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况且,对于中西方风俗的差异,虽然在七年级是时候学习过一些,但是随着时间学生也会有一定的遗忘,因此,在学生头脑里没有什么知识储备或者储备量不够的时候,要求学生完成我所要求的任务,的确比较困难。虽然现在新课程的要求是让学生带着探究的心理来学习,但是学生毕竟是在学习,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實际学习能力,也不能忽视我们教师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学生的引导者,带着学生去探索知识,而我这次的讨论题目的设计过于轻率,由单词直接到整句或整段的讨论,缺乏必要的知识点和句型的支撑,跨度较大。没有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轨迹。
  问题的一味抛出,学生们定会措手不及,这一点从学生的表情就可得知。有的学生皱眉,面面相觑都是措手不及的表现。其实这时已经对他们的积极性有所打击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怎么可能会有很激烈的讨论。
  3、“搭车现象”比较普遍
  小组讨论学习的“产品”应是小组中各成员智慧的结晶。小组讨论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有开口锻炼的机会,使得教学更有意义。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小组活动中个别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受老师表扬,同学们对其期望值很高的学生往往处于“权威”地位,承担着小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学习任务。而小组中的多数成员则听之任之,谈不上对小组活动负什么责任,甘愿搭乘“顺风车”。这使多数学生服从“权威”,滋生懒惰,丧失自己的责任感,使小组讨论成为“一言堂”,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二、优化小组讨论的几个方法
  1、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备学生。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形式。让学生觉得这是他们普遍有兴趣的话题,他们熟知的话题,愿意表达的话题。不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计可施。相反地,只要老师缩小讨论的范围,这个范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再此范围内从最好的方向和角度切入。这样讨论时学生形成对知识意义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充分开放的经验空间,从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凸显,情感系统和经验系统的潜能被充分调动,表现出机敏和睿智,甚至是激情和幽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以旧引新,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 自我生成的规律。而且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只要老师提供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的氛围,就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小组讨论中,教师应当行使好自己的职责。在小讨论中,教师是个监控者,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也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交流,创设融洽的讨论气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讨论中,对于求助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引导和点拨,并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补充必要的生活用语,扩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技巧
  另外,讨论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的闪现。这个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有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3、.善于科学总结评价。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它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反的,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通过自我反思与分析,我认为应该如下改进我所设计的小组讨论。首先,我给学生呈现一封来自英国学生Helen的E-mail,借着Helen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疑问,并且讓学生们回一封电邮给Helen,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应当为学生们呈现出一张表格,并且相应的给出一些关键词,不让学生们无所适从。
  最后,小组发言我采取计分的形式。按照平时发言频率给每个小组成员编号。最活跃的同学为组长,即一号。发言频率越低的学生号码越高。组长发言,得到原始分数10.。号码越高的同学发言则得到十分的相应倍数。比如三号同学发言就得到30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小组讨论是一个知识延伸,开阔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的环节。是体现新课改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小组讨论虽然是个让学生思维较自由的时间段,但是教师在设计小组讨论的活动时,绝对不能草草了事。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日常教学经验的累积,设计出有效的,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的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而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对学生正确有效的评价和督促,都是决定小组讨论是否在课堂上发挥其有效作用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保证每次课堂小组讨论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开发部采用90年代国际最新成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了集现场监控和控制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组合式开放系统。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Research
摘要:社会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了,教学内容也要紧跟上去,教学内容要现代化,就要让更多的现代物理知识进入我们的课堂。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代物理  G633.7  物理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也带动社会迅猛发展,物理教学必须要跟得上时代步伐,将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物理学的实际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代物理知识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
在理想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从教师主体的智慧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等方式维度展开思考和研究。事实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想课堂的构筑过程如果缺少了蕴涵活力的内容资源,那么一切方式层面的教学行为便会因失去赖以依托的原始肢体而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课程资源在理想课堂的构筑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动摇。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成为实施新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在理解新理
期刊
文章以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切入点,探讨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湿地资源予以保护,分析我国湿地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立法上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意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形识别的设备异常诊断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选取了变电站远程数字视频监控中几个典型的监视画面进行识别处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判断出监视对象的异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动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英语学习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前提。  关键词:培养英语兴趣、培养英语学习习惯  G633.41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英语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其他各科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爱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到英语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英语教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让学生喜爱上历史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这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  G633.51  一直以来,多数学生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没有较大的兴趣和动力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生物动力学实验室研究人员研究脊椎在各种体力劳动情况下所承受的压力。一套传感器重2千克,可固定在工人腰上,并通过电缆与专用计算机相连,它能产生劳动时
摘要:渗透思想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思想之一,而渗透思想的教学目标就是加强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在当下的数学教育方面最重要的部分是数学思维运算模式,只有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这种数学处理方式才能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所进步。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小学数学渗透思想方法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思想  G623.5  在现在新推出的《數学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