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光,照在了《楚辞》学的大地上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iqyd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明代汪瑗所撰的《楚辞集解》颇具特色,赵静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撰成《发以辩理,悟以证心:汪瑗及其〈楚辞集解〉研究》一书。是书或析训诂成就,或探其思想内蕴,或评其研究方法,并提出应当以一分为二的态度来看待《楚辞集解》的成就及其局限性,在楚辞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楚辞》 《楚辞集解》 汪瑗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渊源和并峙高峰。《楚辞》自其诞生以来,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历代学者对其进行辑、注、传、说、记、故、笺、微、通、音、集注、集解、集释、解谊、疏、义疏、讲疏、训、释、论、述、学、订、校、考、证、隐、疑、义、正义、疏证以及拟效创作等,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楚辞学史。其间,汉有王逸《楚辞章句》,宋有洪兴祖《楚辞补注》与朱熹《楚辞集注》,清有王夫之《楚辞通释》 和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近代有谢无量《楚辞新论》、闻一多《楚辞校补》、游国恩《楚辞论文集》、苏雪林《屈赋论丛》、刘永济《屈赋通笺》、姜亮夫《屈原赋校注》,当代则有周建忠《当代楚辞研究论纲》、金开诚《屈原集校注》、汤炳正《楚辞讲座》以及黄灵庚《楚辞集校》等,这些论著都如同硕辰闪耀于楚辞研究史的天幕之上。
  其中,较为独特者,当属明代汪瑗所撰的《楚辞集解》。但是,这部在楚辞学史上占据重要席位的著作,却自明以来争议不断,对其评价简直各趋一极:褒之者如明代归有光《楚辞集解序》称其“如日月之明,光被四表,连城之璧,见重当时”,明代焦竑亦对汪瑗及其《楚辞集解》赞誉有加;而贬之者如《四库全书总目·楚辞集解提要》称其“以臆测之见,务为新说,以排诋诸家”。那这部书的价值到底如何?
  “拿证据来!”胡适认为这是现代学术与传统学术一个最大的不同。他一直提倡科学的实证主义,曾教导青年:“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可以算作定论。”实证研究以求真、求实为宗旨,追求事实的确认。学术研究离不开实证,想要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研究者就必须进行史料的搜集、梳理、鉴别和考证,其包括所涉文本的编纂、辑佚、辨伪、校勘和笺注,所涉作者生平事迹与交游的考证,所涉思潮与风气资料的辑校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钩沉与索隐等。否则,基于其上的结论,就是凿空之论,也许能一时炫人耳目,但绝不会令人心服首可。对于如何认识和评价汪瑗的《楚辞集解》,赵静博士最近出版的《发以辩理,悟以证心:汪瑗及其〈楚辞集解〉 研究》 (以下简称赵著) 一书,就力举实证主义大纛,从版本考证、作者考辨、论题辨析、路径验证等方面,对汪瑗的《楚辞集解》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评价,既做到了胡适所谓的“不受人惑”,也极大限度地刷新了当前学界对汪氏及其著作的认知。
  赵静博士整部书煌煌二十余万言,除绪论之外,析为七章,分别为《楚辞集解》的成书研究、汪瑗《离骚》研究重要论题辨析、汪瑗《九歌》研究重要论题辨析、汪瑗《九章》研究重要论题辨析、其他篇目研究以及对《楚辞集解》的再评价。通过这七章的篇幅,其最终达成了五大目标:一是在综合研究《楚辞集解》基础上,针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楚辞集解》所作出的评价,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择其一端而全盘否定的做法,有失公允”,并提出应当以一分为二的态度来看待《楚辞集解》的成就及其局限性。二是考证了《天问注补》的作者,重新评价了《天问注补》,并提出《天问注补》是汪仲弘在“少继伯父之志”的基础上的“一家之言”。三是将汪瑗的《离骚》训诂与诸家进行比较,对其训诂成就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找出其训诂的成就、局限性及其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四是从章法方面对《楚辞集解》的价值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汪瑗注重分析屈辞的层次结构,对屈辞的承上启下之阖辟处多予以分析,这有力推进了《楚辞》的篇章结构研究。五是总结了汪瑗研究《楚辞》的路径,并予以验证,着重分析了“以意逆志”的解诗法和“以《楚辞》注《楚辞》”的訓诂法,更能体贴屈原的本意。这对后世的相关研究也颇有启发。
  赵著的研究不仅系统全面、细致深入、时出己见,此外,也尤其值得称道的就是本书特别注重实证的方法,这为《楚辞》学中的校勘字句、训释文义、品评文艺、考核事迹等研究,提供了值得效仿的样本。
  其一曰考实切入。相对而言,传统学术多重考实,无论是训诂派、义理派、考据派,还是音韵派,都总归不离考据和文本,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空疏之风日炽,研究者多操作空洞的阶级分析,通过探讨《楚辞》时代的社会发展形态、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的形势,来评论《楚辞》的主题思想、艺术形式,之后又历经民俗学解读、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思潮,但其中仍不乏“空疏”之论。对此,秦玮与刘培的《新时期楚辞研究的开拓与反思》曾举例道:“仅以宋玉流传下来的几篇作品,期望概括战国时期楚辞的创作情况。另外,当下部分《楚辞》作品选,只为成书而辑选,不认真研读作品,没有规范的选择标准,也没有考论作品真伪,更不用说词语笺释和内容解读的准确性了。”与上述之弊相反,赵著肇基于史料文献的考证,其在第一章中,首先对“汪瑗的生平及其著述”“《楚辞集解》的撰写动机”“《楚辞集解》的版本、体例”以及“《天问注补》作者考辨”展开考据,这样就把其人事、其时代、其著述等,全部确定清楚,为之后几章的论述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二曰“同情”始终。从事研究的学者,都会因为当下的主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完全把握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对此,近代史学家陈寅恪提出“了解之同情”说,要求在全面了解古人著书立说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外,还需同情式理解古人立说之用意,只有这样才能批评古人学说的是非得失。赵著在评论汪氏及其著作时,就始终怀抱“了解之同情”,既不迷于褒者的赞扬,也不溺入贬者的斥责,而是结合其交游、师承以及自我言说等,从王逸、洪兴祖到朱熹所形成的《楚辞》注解谱系出发,对汪氏撰写《楚辞集注》的动机加以探赜,以发前人未发之覆。基于此,赵著提出了能令人心服首肯的结论:“汪瑗是因为不满于前注,而本着发前人之所未发的态度,饱含着‘无失扶抑邪正之意’以及悼念不得志者的情感撰著了《楚辞集解》。”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移民小说作家严歌苓的《扶桑》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作家在新移民生存境况中对中国传统女性美的独特审视。扶桑形象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视阈下的恬淡、自由,而且彰显出佛家文化视阈下包容、救赎的“地母”精神。通过对扶桑形象的解读,展示对中国传统女性美的现代审思,对严歌苓创作《扶桑》的初衷研究颇有裨益。  关键词:严歌苓 《扶桑》 女性 传统文化  中国移民文学作家严歌苓笔下有众多移民女
摘 要:《他人的书信》可谓是莫洛佐夫的成名之作。小说是典型的书信体,但区别于多数的书信体小说,在《他人的书信》中没有充当中间环节的叙事人,小说的内容直接是而且仅仅是由主人公写给妻子的六十多封信件构成。从小说名字的暗示到叙事结构的安排都显露出明显的旁观意味。作者不仅明确划定了自己的旁观立场,同时也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段将读者也限定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小说中叙述人隐去身形,而读者也止于旁观,似乎留下的只是人
摘 要: 作品集《亲爱的生活》是艾丽丝·门罗的倾心之作,其中每个短篇都在描写稀松平常的故事,和任何普通人的生活无异,而且部分作品源于作者的真实生活。她在小说中设计的“生活悲剧”往往和人物的宿命紧紧相连,这不仅是一首生命回转的低吟,而且还展现了新时代人的生活困境。宿命论与个体自我意识反抗的复杂交织,展现了门罗对现实的思考。  关键词:宿命观 《亲爱的生活》 艾丽丝·门罗  作品集《亲爱的生活》是艾丽
秋天到了,绿绿的树叶变成了橘黄色的叶子,像蝴蝶一样慢慢地飘落下来,躺在树的脚下。  为什么树叶会掉下来呢?因为掉下来的叶子要当成大树的粮食,让大数茁壮的成长。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硕果累累,石榴咧开嘴笑了,露出了红红的舌头。葡萄熟了,圆圆小小的脑袋都在十分好奇的向外张望。苹果也变得红彤彤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农民伯伯乐开了花,他们知道丰收的季节来了,自己一年的劳动成果也获得了回报。
摘要:秦可9即在《红楼梦》里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物,包括她的出身、病情、生活作风,以及她的死,红学界各种考究,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目前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的为人。贾府那样一个鱼龙混杂钩心斗角之地,各个阶层各色人物都有,而秦可9即居然可以应付周全,受到上下人等的一致好评,究竟她身上具有何等魅力?让她即便真的生活作风有问题,却能俘获包括贾母、王熙凤、贾宝玉、贾珍(秦可9即公公)、尤氏(秦可卿婆婆)
摘 要:哲理科幻是王晋康科幻小说的特点,在《最后的爱情》这部小说中作者剥去了爱情神秘艳丽的外衣,阐释了爱情遇到高科技后遭到解构,走向消亡的过程。王晋康通过科幻构思、悬念设置、宏观视角的艺术手法来阐释爱情遭到解构的理念,不仅使小说具有理性本身的震撼力量,克服了主题先行的嫌疑,更在艺术上深入浅出,小巧腾挪,引人入胜。  关键词:爱情解构 哲理科幻 科幻构思 悬念设置 宏观视角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作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尽相利用的文化资源,在开发中,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脱离生活等问题,限制了其多元价值的释放。将文化记忆形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可融合记忆主体认知的情感因素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内容、结合文化记忆延存的媒介形式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的形态。最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成为突显社会主流价值观、凝聚民众向心力、提升文化自信的优质文化资本。 
摘要:作为宁府主妇,尤氏算不上脂粉英雄,清代《红楼梦》评点关于尤氏的解说相对不多。关于家世,评者总结出身寒素。关于姓氏,张新之附说性理,因“罪自外至”而及贾珍,因“尤”通“由”而及尤氏姊妹,因“尤”转“麀”而及聚麀之乱。关于性情,或为“庸懦”“怕事”,或为“慈厚宽顺”,然未免失之过宽。关于才德,或谓尤氏“无德无才”,德失门风,才失谏治,或云尤氏“有德”“有才”,德高凤姐,无多劣迹,才能干事,其所“
摘 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中长篇小说,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该小说通过强大的表现手法所创造的独特美学风格。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三个角度阐述:真实简洁的表达风格、隐喻象征的精彩运用与层次丰富的语义涵括。  关键词:《老人与海》 真实简洁 隐喻象征 丰富语义  一、真实简洁的表达风格  人的语言能力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紧密相关,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所谓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和句子,并探索分析语言的
摘 要: 《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半自传性质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作者的思想和人生态度,故而,我们透过叶藏这个人物形象可以窥见作者太宰治短暂而又颓唐的一生。在这失格的人间里,潜藏着个人与时代的孤独,这种不与人群相合的孤独以伪装表演的形式呈现,而伪装的背后是作者太宰治借叶藏形象寻觅的生命真实。  关键词:自我呈现 孤独 表演 生命真实  一、不与人群相合的孤独  叶藏始终处于孤独的个人化状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