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它是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幼儿在这一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因此,区域活动是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将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中的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呢?先从理论层面上进行剖析,首先做好主题策划、开展综合教学。其次通过一个个教学主题,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地集合起来,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和游戏活动进行同化和顺应,触类旁听,在学习的迁移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再者,在迁移的过程中,结合主题要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设置合适的区域,提供相应的区域材料。
一、依据主题有效整合区域内容
区域活动的内容应主要源自主题活动,成为主题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区域活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结合,给孩子创造多种表达的途径,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例如在“中国娃”主题中,我们事先把中国地图、四大发明、名胜古迹等有关图片布置在科学角、搭建区的墙面上,幼儿在抬头之余,就不自觉地对图画进行观察、讨论。在集体活动时,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教学活动就很容易达到活动目标,孩子们对祖国的地大物博,文化精深有了很深的印象,中国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又如在《中国功夫》活动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这首歌意犹未尽,听到音乐响起,就自然地摆起动作,所以在小组活动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音乐,鼓励幼儿进一步进行动作的创编。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孩子们在形体、动作、力量上有了巧妙的变化,表现欲望增强了,胆子也大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机融合打破了以传承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观,使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呈现多角度的灵活样式。
二、结合主题精心准备区域材料
材料是孩子探究、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媒介,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必须注意多样性、层次性与开放性。
多样性。多种多样的材料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为此,我们不仅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打破材料收集渠道的单一性。在坚持适合、实用、安全、卫生的原则下,我们还结合区域活动目标,通过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以物代物的办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对于同一区域的材料投放,我们也强调多样性。如在主题活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的电动玩具就可谓多种多样,有的会亮、有的会响、有的会动,提供的电池形状也各异、大小不一,从而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探究空间。
层次性。为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学习需要,投放的材料必须坚持层次性。如在科学区认识颜色时,可以先为孩子们提供红、黄、蓝三种颜料,让他们自由搅拌,发现颜色混合可以变成另一种颜色。在此基础上,再适时提供记录卡片,让他们去发现和记录颜色固定的搭配关系。最后,才提供水和量杯,让孩子探索颜色深浅与用水稀释程度之间的关系。富有层次性与逻辑性地投放区域材料,有利于孩子发现各种经验的内在联系,促进其对经验的整合和提升,推动其智能结构的完善。
开放性。所谓“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的,在这里涉及的是“材料的呈现方式”。面对可以自由选择的开放性材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和乐于操作的各种材料。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孩子可选择12块甚至是20块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孩子就可以选择容易一些的拼图,如6块、8块的拼图。这种自由选择可以为孩子创造没有压力的操作环境,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在主题背景下实施区域和教学内容的整合,结合主题内容精心准备区域材料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用心,加上创造力与想象力,可以在单个教学主题中延伸出很多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区角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来加以变化。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一个活动区学到的知识可以立即迁移到另外一个活动区继续巩固和提高,通过主题活动统帅活动区,就可以将区角活动和教育活动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幼儿在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在整个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教师有目的的预设下,自由活动,学习,从中获得知识。他们是自主的活动,因而,对他们来说,区域活动是挖掘他们潜能的摇篮。
那么,教师如何将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中的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呢?先从理论层面上进行剖析,首先做好主题策划、开展综合教学。其次通过一个个教学主题,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地集合起来,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和游戏活动进行同化和顺应,触类旁听,在学习的迁移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再者,在迁移的过程中,结合主题要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设置合适的区域,提供相应的区域材料。
一、依据主题有效整合区域内容
区域活动的内容应主要源自主题活动,成为主题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区域活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结合,给孩子创造多种表达的途径,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例如在“中国娃”主题中,我们事先把中国地图、四大发明、名胜古迹等有关图片布置在科学角、搭建区的墙面上,幼儿在抬头之余,就不自觉地对图画进行观察、讨论。在集体活动时,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教学活动就很容易达到活动目标,孩子们对祖国的地大物博,文化精深有了很深的印象,中国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又如在《中国功夫》活动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这首歌意犹未尽,听到音乐响起,就自然地摆起动作,所以在小组活动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音乐,鼓励幼儿进一步进行动作的创编。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孩子们在形体、动作、力量上有了巧妙的变化,表现欲望增强了,胆子也大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机融合打破了以传承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观,使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呈现多角度的灵活样式。
二、结合主题精心准备区域材料
材料是孩子探究、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媒介,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必须注意多样性、层次性与开放性。
多样性。多种多样的材料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为此,我们不仅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打破材料收集渠道的单一性。在坚持适合、实用、安全、卫生的原则下,我们还结合区域活动目标,通过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以物代物的办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对于同一区域的材料投放,我们也强调多样性。如在主题活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的电动玩具就可谓多种多样,有的会亮、有的会响、有的会动,提供的电池形状也各异、大小不一,从而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探究空间。
层次性。为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学习需要,投放的材料必须坚持层次性。如在科学区认识颜色时,可以先为孩子们提供红、黄、蓝三种颜料,让他们自由搅拌,发现颜色混合可以变成另一种颜色。在此基础上,再适时提供记录卡片,让他们去发现和记录颜色固定的搭配关系。最后,才提供水和量杯,让孩子探索颜色深浅与用水稀释程度之间的关系。富有层次性与逻辑性地投放区域材料,有利于孩子发现各种经验的内在联系,促进其对经验的整合和提升,推动其智能结构的完善。
开放性。所谓“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的,在这里涉及的是“材料的呈现方式”。面对可以自由选择的开放性材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和乐于操作的各种材料。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孩子可选择12块甚至是20块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孩子就可以选择容易一些的拼图,如6块、8块的拼图。这种自由选择可以为孩子创造没有压力的操作环境,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在主题背景下实施区域和教学内容的整合,结合主题内容精心准备区域材料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用心,加上创造力与想象力,可以在单个教学主题中延伸出很多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区角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来加以变化。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一个活动区学到的知识可以立即迁移到另外一个活动区继续巩固和提高,通过主题活动统帅活动区,就可以将区角活动和教育活动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幼儿在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在整个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教师有目的的预设下,自由活动,学习,从中获得知识。他们是自主的活动,因而,对他们来说,区域活动是挖掘他们潜能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