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收获的“丰收园”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以来,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多学者与教师关注对评价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为建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对建构新课程评价体系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建构多维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来,我国教育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而且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偏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这样的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而且已经背离了评价的初衷,达不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起不到评价的激励功能。下面,以本人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谁最棒”的活动实践作为案例来分析。
  
  我的主要做法是在教室的黑板前,制一张表格,上面标注着全班学生的名字,只要作业得满分、在课堂上表现出色或是在平时的劳动中积极肯干,便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活动刚开始时学生们还你追我赶,劲头十足,可时间一长,我发现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得到无数颗“智慧星”高居榜首之后,在班级群体中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而且不屑与成绩差的同学交往,个别学生劳动时还表现出怕脏怕累、拈轻怕重的倾向。而那些行为习惯差、学习困难的孩子虽然努力争取过,但毕竟不能持之以恒,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时间一长,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丧失了自信心。
  从这个活动的过程与效果来看,我深入查找原因,分析利弊,认为是我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从多元智力理论来看: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同一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同学,对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重新思考,重新定位,重新建构多维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更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谁最棒”的经验教训上,我尝试开展了“丰收园”活动,在活动中增设了“劳动最光荣”、“我们小组最棒”、“丰收园”等多项评比内容,再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如:纪律、劳动、学习、合作、创新……)分别发给“小白鸽”、“小星星”等作为奖励,不论在哪方面表现好都会得到老师的奖励。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各有所得,都在新的评价标准中受到各种各样的鼓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两次活动,我认为新课程的评价标准应该全方位、多元化、多角度地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二、创新灵活的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构建新课改评价体系方面积极地探索,然而,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并没有真正领悟评价的理念,不少教师嘴上高喊着课改,课堂教学依旧是按照旧方式进行,怎么考怎么教。这样的评价方法过于注重定量评定,忽视了定性评定,长此以往,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被淹没了。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丰收园”活动与“谁最棒”活动相比,“丰收园”活动更注重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2.“丰收园”活动与“谁最棒”活动相比,“丰收园”活动更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学习成绩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总之,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探索也没有终点。但是,问题与困惑阻止不了课程改革向前迈进的脚步,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定会上下求索!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创造性成果。因此,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疑,而且要充满热情地促使学生质疑。    一、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数学的思维美吸引学生,创设质疑情境,使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诱惑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浓厚兴趣。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进行“考老师”的游戏,一
我们知道,习作能力的提高必须根植于语言训练的沃土中,现有的每周两课时的习作课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因课设练,见缝插针地安排小练笔不失为一条扎实有效的途径。所谓“小练笔”,就是一种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灵活自由的习作训练方法。下面就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给课文补白,使小练笔成为“有米之炊”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的原因之一是觉得无材料可写。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借助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着力挖掘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因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科学知识。  如在教学《蜗牛》一课中,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探究活动,高效地学习。我认为,其中的关键还在于一个“乐”字。 “乐”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开放,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的做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
从教26年,我一直担任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曾被评为公会镇优秀团干,贺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贺县优秀教师,贺州市全国第三套体操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活动的组织者。有人说过: 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是一个亲近的角色;对于学校而言,班主任是一位管理角色;对于家长而言,班主任是一位沟通者的角色。可见班主任在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认
一、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肯学  在教学中,个体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参与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决不能顾此失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对善于言谈的学生,教师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参与各种讨论;对不善于言谈的学生,教师给他们提供板书参与的机会。又如,对形体知识的教学,教师让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不容置疑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把课外阅读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书读,有时间读,有地方读,读得轻松、快乐。  一、营造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舒心阅读  台湾的赵镜中老师在闽台两岸小学语文教学交流会上说过:“孩子的阅读该是源于快乐,再慢慢地演绎成一种内在自发的需求。”要达到这种快乐阅读、自觉阅读的理想境界,我们要做好两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有效整合呢?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一(观察物体):  师:从正方体的正面,你观察到什么?  生1:我看到的是一个面,是正方形。  生2:我看到了两个面。  生3:我看到了三个面。  师:我们站在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几个面呢?  师:拿出数码相机,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分别对着正方体拍一张照片。我们把它转换到投影仪上,形状为什么不一样?  生4:他们所拍的角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布置的数学作业大多是统一形式、统一答案的,学生交来后得到的评价要么是对,要么是错。在大红的“√”和“×”之中,看不到学生学习的喜怒哀乐,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看不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看不到作为人的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存在。那些学困生交来的作业往往“×”超过“√”。长此以往,数学的人文性被压榨成枯燥的数字,学生鲜活的个性被活生生地抹杀,从而导致学生怕做甚至不做数学作业。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它对阅读教学作出了“质”的规定。它明确说明,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必须达成的目标之一。事实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且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读、去感悟,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 用蛋壳泼墨的方式进行玩色游戏。  2. 从不同角度进行借形想象,并添画成动物的形象。  3. 乐于想象和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借形想象的经验和丰富的动物知识。  材料准备:泼墨材料(KT板、长卷纸、灌了红黄蓝三原色水粉的魔法蛋)、添画材料(墨汁、棉签)、吸水树脂(装在调料瓶中)。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师:最近动物森林里出现了一些神秘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