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以情,晓之以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论是议论、叙事的,还是抒情的,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有感而发,灌注丰富而强烈的情感,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即使以逻辑推理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说明文、议论文,如同朱光潜先生说:“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的”,也同样蕴含着一定程度的感情色彩的。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以作者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必须而且至关重要的。
  一、品评语言,披文入情
  情感不是作为一种次要的附带的东西涂抹在作品表面,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构成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切优秀作品的语言,都简洁优美、情意深长的,不仅具有准确性和鲜明性的特点,还有绘画性、音乐性的含蓄性的特点。如《茶花赋》中文情并茂的语句:“每一朵茶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翠湖的茶花多,开得也好,红彤彤的一大片,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面对“春深似海”的壮丽景色,作者并没有陶醉,而是使思想境界进一步深化:“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得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教学中,如能把握语言艺术,将这些色彩鲜明、能展现“尺幅画面”而又哲理蕴藉、耐人寻味的语言,讲深讲话,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论述语感时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皆趣呢?”只有正确掌握词义,才能准确理解文意。词同样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再加上语气、语调、声音和节奏的变化,能生动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百合花》中:“新媳妇这时脸色苍白,臂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话,就扭过脸去。这里以一个动作(夺被和盖被)、一个眼神(狠狠瞪了一眼)、半句话(“是我的”),富有节奏地描写了新媳妇面对牺牲的小通讯员的悔恨之情,对小通讯员英雄行为的崇敬,对夺去他生命的敌人的憎恨及对自己的严厉自责,深刻地表现了新媳妇一种自觉的觉醒和成长。也正是通过这些词语,对于作者“在匝匝的忧虑之中”的缅怀与追念的含蓄深沉的情感,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波动和心灵震撼。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语,讲清词语深层的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到文章的“味”,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学生深入开掘和正确把握语言的能力,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学习语言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而是在美的愉悦中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欣赏意境,情与景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正是作者描写的客观景与要传达的主观情水乳交融而形成的、具有深邃广阔、令人神往的内蕴的艺术境界。正如杨朔所说:意境就是“使人动情的事”。它不仅有着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而且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情景交融感染读者。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意境,欣赏和理解作品所描绘的特定的生活和社会图景,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内心体验,做到“面山则情满于山,面海则意溢于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如柳宗元的《江雪》,寥寥二十个字描绘了一幅背景极其广阔的寒江独钓风景画,把我们带到一个静寂寒冷的境地,千山万壑没有一只飞鸟,大道小径不见行人踪迹。“绝”和“灭”化动态为静寂,在“千山”“万壑”之下显得静寂空间的广阔。其中最后一个“雪”字,点明“绝”与“灭”的原因。漫山遍野,远近高低,白雪皑皑,读之,雪色刺目,不寒而栗。诗人描绘冷寂的自然景色之中,饱含着主观之情,极力渲染冬日的寒冷,暗指政治环境的险恶,“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诗人在艰险的环境中,坚贞不屈而又孤独寂寞的精神和心境。“幽”、“寒”、“独”、“孤”深刻地描绘了那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意境是诗的生命,也是其他体裁作品的灵魂。
  三、剖析文脉,以情激情
  “情者文之经”(刘勰)文章的经络,或者说作品的思路,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的分析中去理清和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做到以情激情,以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理解作品的思想。例如教学鲁迅的《药》,如果因为它是小说,一上来便大讲人物形象分析,怕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如果从作者渗谈经营、独具匠心的构思上入手,讲清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驱者夏瑜,不但麻木的群众对他未予理解,反而去当“看客”,甚而至于连烈士的母亲也陷入“这是怎么一回事?”的“不足和空虚”的深思里;革命者的一腔热血,不但没有唤醒愚昧的民众,反而被他们“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似的当“药”吃了;革命者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壮举,不但没有教育鼓舞麻木的民众,反而被他们认为是“发了疯了”,并成为他们饭余茶后的谈资;人血馒头不但没有治好小栓的病,华小栓反倒因耽误治病时机而死去。教学中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构思进行一系列的思想过程的分析,也就能正确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体会鲁迅对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烈士的怀念和赞颂,即赞美了他们生得英勇,死得壮烈的崇高革命品质,也批判了他们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错误;同时也理解鲁迅对于一些愚昧不觉悟的落后群众,不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且怒其对于就义者的冷漠和敌视的忧愤的情感,进而理解作品在于点出中国革命需要一幅真正的“药”,这就是:要唤醒愚昧麻木的群众,并发动他们投入斗争,如何革命才能胜利,中国才能得救,从而体会鲁迅先生关心中国这个民族的命运,整个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崇高感情,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积极进取的信心。
  四、动情明理,深识鉴奥
  任何作品都是特定思想和感情的统一。“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刘勰),情不是单纯的理,理也不是单纯的事,“理”是“情”的基础,“情”是“理”的表现,“理”寓于“情”中,“情”与“理”是交互作用的。“情必依于理,情得然后理真”(王夫之:《原诗·内篇下》)。指导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俯而读、仰而思、披文入情、心与理会的训练,最终达到“深识鉴奥”的目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审美判断,沿着“动情”、“理喻”、“深识”的轨迹,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从而使作品中蕴含的道德意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审美观点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并使其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准则。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情感在理性分析中的作用。只有真正把握作品包蕴的理性的科学的美,才谈得上领略作品的情感美,才可能使学生受到真理之光的感照,以及情的感染。为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开掘作品的主题,准确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并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唤起联想,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全副感情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去体验、品味作品的深刻意蕴。只有当教师充分地挖掘作品所蕴含的理性美,才能“情动于衷”,才能在教学中以感人的教学语言把作者地感情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强烈地感染学生,使他们获得精神的充实,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尊严。从这点上来说,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要激发自己的情感。
  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教态冷漠,语言干瘪,注释支离破碎,那么即使课文再生动,也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情感的特点,不是靠道理,靠逻辑的力量来说服人,而是要靠形象、靠感情的力量来感染人,讲出文章的情味,使学生情动意会,在欣赏和品味美事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开阔视野,既得到精神满足,又得到情感愉悦,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不断提高语言水平。
其他文献
目前,小学德育工作滞后于智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三重三轻”,即重学习成绩,轻品德培养;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活动;重课本教学,轻社会参与。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步出高耗低效的误区呢?近两年的德育管理改革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出发,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真正提高德育管理效率。  一、“小”处着手,优化管理内容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自制力薄弱的现状,我
摘 要: 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以生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过程。针对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生 教育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0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各高校中推广。目前全国各高校以各种形式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来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教师如何在职业背景下、专业背景下实施对应用文教学内容的定位、整合与编排,力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学生真正走进应用文学习的课堂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应用文教学 有效性    长期以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文教学是一大难题。教师虽一直致力于应用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课堂气氛是活跃了很多,但学生仍将应用文写作作
摘要: 文章着重阐述了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强调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多媒体 课堂氛围  笔者根据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认为要进入有效的、高品位的欣赏程序,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强烈的艺术欣赏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敞开心扉,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扩充知识、产生审美的愉悦、实现情感共鸣的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良
小说《士兵之家》描述了一个普通士兵克莱勃斯从战争中回到家乡后遇到了种种不适,无法再继续重新回到战争之前的平静生活的故事。小说具有海明威作品的一贯风格——极为简练的文风,极少有华丽的辞藻和渲染。整篇文章的内容极为简练,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克莱勃斯回到家乡后因为周围人群的冷落而产生的失落孤寂感和他对战争生活的回忆甚至是一丝留恋。第二部分主要是描绘他对镇上姑娘渴求又懒散的感情。最后一部分描写了他和妈妈的对
摘 要: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执教者根据教学的內容和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及现实条件等,创建一种引起学生情感反应的对学习意义建构发挥帮助、促进作用的环境。其根本意义即在于,是课堂学习思维的兴奋剂,是提升教学质效的催化剂,是链接教学情感的粘合剂;它能综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外显教学活动形式,营造合适有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并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
摘 要: 本文以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国际性主题中所体现的欧美文化冲突和多种文化并存与融合为出发点,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多元文化很有可能共存;进而以儒家思想“和而不同”为指导思想,表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并且避免文化冲突所带来的战争和种种灾害。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国际性主题 多元文化 “和而不同”  一、引言  20世纪是文化大碰撞,
摘 要: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目前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本文在回顾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作业、教师点评等生动活泼的互动教学实践中掌握《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及语言文化学习的独特思维模式,并以东方学院C1-7班教学实践为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  一、目前独立学院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
摘 要: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多媒体电教手段的广泛运用,可以将情感和美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电教手段 运用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的实施,现代信息技
新《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