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知、行三位一体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n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在诸多学校已被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为了让国学面向全体学生,我们需要在教材的安排上,教学内容深浅的把握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都体现出国学的特色,使得学生更好地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国学;全体师生;校园文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思想高科技不断涌入人们视野的同时,“国学热”也正在悄然兴起。而这种对于国学重新的重视与认同,也反映着国人植根于内心的精神信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于我们灵魂之认祖归宗,以及行为之恭谨守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学校教育,国学的重要意义更不可小觑,其推广与教学应深入到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以促进其走近经典,并最大程度的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以具备独立、完善的人格素养。
  基于目前,多数学校对于国学进校园的理念都较为认同,只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及疑惑,包括小初高是否都要开展国学教育,国学教材的选择应如何适应各个学段的要求,以及相同的经典如何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等等。在此,我针对国学需要面对全体学生的理论基础,在本文中谈一下相应实施策略。
  一、由浅及深,教材选择符合学生特点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2]的教育理念,即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而在学校教学中,由于尚未出现被广泛使用的全日制国学教材,所以,根据学生年龄差异而进行国学教材的选用更是尤为重要。在我国古代,即有专门针对于幼儿的“蒙学”教育,以诸如“三百千”等蒙学教材授之,进而有针对于“中学”“大学”的经史子集。事实上,古代的国学教材选择与教育理念的应用,对于孩子的文学素养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这种以传统教材为依托的由浅入深的诵读记忆模式,也催生出许多的少年才俊,如广为流传的李白五岁诵甲,王勃六岁属文,司马迁十岁通《尚书》《左传》……而在今天学校教育的国学教材选择中,我们也完全可以参照古人惯例,取其精华为教学所用。如对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其识字较少,理解能力不足,但记忆力很强,故在国学教材的选择上,以蒙学读物中朗朗上口之课本为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都是不错的读物。其文字简短,多用押韵,内容简单,有诵读乐趣,并容易记忆,孩子很容易熟读成诵,并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背诵下来之后,也会提高其成就感。而对于诸如小学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则可渗透四书五经的经典章节,如《论语》、《孟子》等,让学生挑战记忆较长的文言语句,以丰富其文学底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所授教材在深度和广度上逐步加深,从《世说新语》的段文理解,到《史记》的长篇背诵,从小学初中的文言短篇故事,到高中的《资治通鉴》、《三言》、《二拍》……这样,学生在原有国学基础上,不断深入学习,循序渐进,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增强个人文化底蕴和修养,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由表及里,相同书籍调整讲解深度
  国学经典是历史的产物,不可复制和再生,所以,在由浅及深的书籍选择作为指导思想的同时,有些学年也不可避免会出现经典书籍的重复运用。对于部分较为浅显的书籍,学生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就可基本掌握,并完成诵读和记忆,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不需要再次学习。但是,一些内容丰富的经典作品,学生利用一个学期只能了解极少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涉猎,如《论语》《孟子》等,还有一些书籍,内容相当丰富庞大,即使利用几个学期,学生也只能学习其中的部分内容,如《史记》《资治通鉴》等。所以,在国学教材在各个年级的安排上,不可能完全做到避免重复,但重复使用时,课堂安排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那就是相同教材在不同学段的使用过程中,深浅不一,各有侧重。以《论语》为例,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3],其内容之博大及丰富并非某一学段就可以掌握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论语》的学习从三年级即可开始,学生此时能够背诵一些简单的句子,并且初步理解句子内容,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而进入初中阶段后,《论语》的学习同样重要,除了丰富掌握背诵《论语》的其他章节以外,学生可更深刻去理解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涵,以及“仁”“义”“礼”“智”“信”等理念在《论语》中的应用,更可以全面了解孔子,并将其事迹和思想与其他历史名人进行比较,得到自己的认识和人生启示。而到了高中阶段,《论语》的学习同样可以作为重点内容,这时,学生已经有了自己更为丰富的思想以及更为成熟的世界观,加之之前国学学习的基础,所以,完全可以引领学生自己去讲解《论语》,并知人论世,知行合一,对其内涵进行更深刻的思辨,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由此可见,作品的反复有效的利用,也是加深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有效途径。从小学的诵读知其大意,到初中的学而思,到高中的论而行,层层深入,从而达到乐之好之行之用之的最佳效果。
  三、提升课质,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法国教育家蒙田曾说:“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所以,一位优秀的教师绝不应该是教材的搬运工,而应是教材使用的优化者。国学所涉及到的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差异较大,许多内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非常紧密,而文字的内容也需要教师融入自己的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最高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并致力于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目前的一些小学在开设国学课时,由于师资配备的一些困难,存在着让数学等其他科目的老师去教国学的现象,认为低年级的孩子不需要特别专业的国学老师,所以,很多时候,教师自己也只限于对照翻译读懂句子大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仅是带学生诵读翻译,枯燥至极。这其实就走向了国学教育的误区,所谓国学面向中小学全体学生,其教师的选择配备更理当如此,小学的国学内容虽看似简单,却并不有失其专业化。由于国学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较高,又无固定的教学参考内容与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自我对教材的认识与把握更显得格外重要。例如,一句看似简单的“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4](译文:我衰老的很厉害了!很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如果教师对于孔子和《论语》的思想没有理解,而仅限于字面的翻译,就难以向学生传达出句子的真正内涵,即孔子对自己传播周文化的不得的叹惋,更不能与其为复礼而十几年周游列国的执着相联系,从而忽略了对孔子的为人和主张的相关理解,也没有围绕儒家的哲学观念向学生传递其深层内涵,导致课堂无内容,阅读无意义,教学无深度。清人唐彪说“文章读得极熟,则与我为化”,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只有多读书,勤思考,真正理解国学之哲学内涵,才能在课堂上将知识由内化至外化,唤醒文学,给学生以熏陶、 陶冶。而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开设国学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教师国学专业的培训,指导教师正确认识国学课的教学内容和大方向,进而带着教学的规划和成熟的教学目的走进学生,还其以真正意义的国学课堂。
  四、走出课堂,国学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所谓校园文化,即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人文社团、人际关系、学风校风等等。而将国学面向全体学生,校园建设则可以给予师生以良性的熏陶,尤其是小初高均有的综合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校园的装点布置,可以为国学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国学墙”于校园醒目的场所,以班级为单位绘画国学板报并张贴,设立专门的国学教室……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到古典书香的氛围当中,使其最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以及中华文明的独特气质。同时,学校还可为孩子们增设国学兴趣课程,丰富其对于古代文化的体验,并让孩子们带着兴趣参与其中。如设立古琴社团,围棋小组,书法兴趣班,绘画园地,茶艺课程……这种形式可以将传統的琴棋书画,中华传统艺术最真实地还原再现,并让孩子们能在课余生活中,培养自己更多的特长,养成良好气质。同时,也可以举办一些相应的国学活动,比如在学完《三字经》《弟子规》之后,让小学生们演绎古代礼法,中学生的传统诗歌朗诵大赛,以汉服形式举办高中成人礼……这些仪式感十足的活动,也可以起到让学生缅怀古人,了解古代礼法的效果,并在将其搬上舞台的同时,为校园注入鲜活的人文气韵。总之,以课堂为依托,以课外为辅助,教室内识记诵读文字,校园里营造书香气韵,二者相辅相成,必将为国学在校园内的良性发展,面向全体师生提供坚实的保障。
  诵读、认知、于實践中学习和发展国学,并面向全体学生,是国学进校园的重要课题。我们虽身处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不应该被抛弃,我们每位教师自身,以及新世纪的每位学子,都应该怀揣着中华民族的信仰,借助传统文化的光辉,给现代文明注入更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让国学生发出璀璨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礼记.大学》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5年7月
  [2]《论语》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年10月
  [3]《鹤林玉露》罗大经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3年8月
  [4]《论语》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年10月
其他文献
摘要:舞蹈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技能课,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特质,通过自己几年来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经验,认为应该以儿童舞蹈为重点,贯穿教学的始终,认真上好的舞蹈基训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认真抓好民间舞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引导学生多动脑、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儿童舞蹈的创编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  针对当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培养模式决定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难度。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  职业学校的学生给社会上的关注就是不爱学习,旷课、与课任教师发生顶撞、上网、搞对象、打群架等。这些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
期刊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与改革。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通过调查分析对“互联网+”时代下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职业学校;数学教育  前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职业中学会计教育中遇到的的问题,就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开放模式,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  关键词:兴趣;实际操作;导入;游戏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的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已经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模式。文章对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必要性进行了阐述,针对职业教育中校企一体化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进行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  一、我国职业教育基
期刊
摘要:为社会培养出管理型、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综合人才就是中等专业学校所存在的意义,思想政治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组成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等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但因为生源的数量不高,质量也无法保证导致思想政治教学不断受挫。以此学校必须以帮助学生发展优良个性为基础,建立科学创新的管理机制,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本文从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为切入点
期刊
摘要:学好英语国际音标,是培养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可为培养初中生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奠定基础,更是老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构建英语生命课堂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学生进行目标明确且扎实的音标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教与学互动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英语;音标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
期刊
摘要: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有多方面的因素,只要对症下药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课堂上运用微讲座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积累作文素材,更大程度上的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进一步拓宽,可以比较有效地突破写作瓶颈。  关键词:微讲座;阅读;演讲;素材积累;学习力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老师都在深深感慨“学生阅读面太狭窄,积累不够”“学生都只重视数理化,根本就不重视语文学习,更别提素材积累了”…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这门课程存在的价值,它属于一门及具有意义的教学改革,通过使用循序渐进的教學方式来探索出人文素养的本质特征。但是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智能与人文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语文这门学科自身的性质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本根据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
期刊
摘要:听课评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研员听课时若能做到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准备;听、看、记、思,多種感官参与;讲求记录、梳理、提炼的方法。评课时若能做到放下架子,抛弃权威;注重场合,把握分寸;深思熟虑,抓住重点,就一定能让教师在听评课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听课;评课;用心;诚心;提升;成长  听课评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本人认为,只要用你的内心认真去聆听、去观察,用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