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语文复习课导语设计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ia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导语,应是一首扣人心弦激起共鸣的歌曲,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应是一部从头到尾充满着悬念的小说,应该能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完善个性的发展。我从教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感受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直接导入法。指上课开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种导入复习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例如在复习六册课本时,我就采用了直接导入法:
   课本是作文的后花园,关注教材就是以写作为中心的审美性复习。走进审美课堂,涵咏语言之美,探究思想之美,挖掘素材之美,对文本充分地开发利用,涉足教材文化的银河,会让我们不虚此行,惊喜不已!
   在教学中的每一节课,教师都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名言警句,品味语言,对文本的思想进行挖掘,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写作素材的思维训练,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巧妇善为有米之炊。
   二、名言导入法。古今中外有许多至理名言,字字铿锵,句句响亮,寓理深刻,耐人寻味,如果引用相关联的名言导入新课,则会收到“如爆竹,骤响易彻”的表达效果。
   三、典故导入法。即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些情境来引入专题复习课。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中学生的欢迎,如作家的趣闻轶事等等,从中可取一些适当的片断,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但要注意典故的选用必须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
   四、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导入法如果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复习课,但是,现成的情景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是加强诱导,激发思维。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以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
   五、诗文感染导入法。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六、悬念导入法。悬念,一般是指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是有效导入复习课的方法,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或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百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其他文献
对话关系已经成为各国之间发展的最主要的关系。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应该顺应这一时代的走向,就不能不研究教育的对话关系。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想对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比较肤浅的认识。   目前,“对话式”教学存在的弊端   首先,有些老师为了片面地追求课堂的对话气氛,已经使对话式教学完全变了味。对话式教学已经变成“满堂问”“满堂答”。在语文课改的今天,没有
期刊
“我五十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作为一个有良知和道义担当的文人,巴老是如此说的,更是如此去做的。在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一文中,作者即以小见大,借对一只小狗的“歉意”来对自己、对时代进行无情的“解剖”。巴金先生曾谦虚地说:“我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本领,我靠的是感情。”而事实上,只要我们用心品读就会发现
期刊
世界读书日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年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都会给心爱的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回赠的却是一枝浪漫的玫瑰花。这一天碰巧又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可见阅读很重要已
期刊
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教师困惑,学生困惑。 写作文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一种生命运动。我们懂得了教学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发展人,就牢牢把握了写作中的“方”的原则。“立人”和“立言”是相统一的,作文与做人也是相统一的。古人将写文章与“治国、齐家、平天下”相提并论。作文教学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论是从培养积极的认识观,还是良好人格的形成方面,其他学科是替代不了的。  
期刊
提到备学生,以前我做得比较多的是在备课文的时候怎样兼顾学生的知、行、意,比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容易掌握的是哪些内容?不容易掌握的又是哪些内容?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拓展?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课后积累?工作做得越细,发现问题越多。一次次不尽如意的单元考让我不得不思考:学生知道我单元教学的目标吗?每个单元的内容联系学生知晓吗?学生学完一个单元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经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曾经背负“误尽苍生”这一骂名的语文来讲,我们怎样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尤其重要。但是许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感到矛盾和困惑,对新课程标准也开始产生怀疑,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上更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从笔者的角度看来,许多争论其实是源自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不够全面、存在误区,课堂教学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下面,我就
期刊
平叙,也叫分叙,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不太常用的叙述方法。采用平叙的写法,可以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明白,以便读者能一览无余,了然于心。   平叙有两种形式。   分头并行。就是先述一件,再述另一件,即传统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分头叙述法。我国古典记叙类文章常用此法,而且照应得体,头绪清楚,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鲁提辖拳大镇关西》里就有这样的例子:   只说鲁提辖回到
期刊
辨析语病,是近十几年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之一。辨析语病的方法大同小异,主要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等等。但是,这些方法操作起来,甚是繁琐麻烦。在这里,我向大家补充介绍一种比较直观、容易操作的辨析
期刊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有的教育者早就给出了答案:因为我们的学生的灵性都被我们的教育搞“死”了,学生过着没有自由的人生,因而就没有自由的思想了!从而就缺少了创造的灵感。   我认为,这种看法很有道理。还学生自由,还学生个性,其实,就是还祖国未来。学生没有自由,缺乏创造力,教育者要负主要责任,且看我们的教育者是怎样控制学生自由的。   一、父母用温柔的眼光“扼杀”孩子的自由
期刊
新课改已经推行了三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目标的美好,感受到了教育前景的广阔。但也看到了推行过程中浮于形式的通病。时间压缩了,内容丰富了,加上对新课改的认识、感悟因人而异,为赶任务,教学过程便浮于表面了。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感悟,略谈如何按新课程标准去挖掘课本教材深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发现· 创新”从语文探究、创新方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体现了语文素养教育培养的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