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为大地织锦绘彩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春来时,作为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秉数十载的绿色大地梦想,历半个多世纪的观绿、访绿、探绿、护绿之旅,积绿增绿减、绿浓绿淡的山林现状与过程喜忧在心。值此植树节来临、全国民众绿化祖国之际,谈一点我对植树与生态养护的看法与建议。
  
  激发持恒的植树热情
  
  自我青年时代,就有植树节的概念。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因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我们国家早在民国时期就把孙中山逝世的日子(3月12日)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
  一年之中,我觉得最有诗意的几个日子是:春天的植树节和清明节,秋天的中秋节。它们展示了春天的踏青、植树,秋天的赏月与丰收。从生态的角度看,我国南方大地、长江流域、黄河之南的广袤地域,春季地温回升,清明细雨,是万物复苏的时节。由此,植树节定在这样的时间甚为适宜。
  古谚道:“植树无定时,只要树不知。”在树苗尚处于休眠状态时,搬运、移植,对根系的损伤甚微。定植后,在温润的立地条件下,树苗逐步解除休眠、苏醒茁长。可见植树节的确定遵循和运用了生态的规律。
  几十年来,年年植树造林,覆盖地域广且具有多方面的效果。从绿化状况来看,近则绿化、美化了城镇园林,远则成片、成林于山坡野地,其生物与生态的物质功能凸出显见;而更在绿化理念的教育方面,发动了各界人士,形成了社会风尚,极其重要的是对青少年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植树节的活动,让青少年在春日的阳光里,释放青春的活力,培养生态文明的习惯,将绿化理念根植于他们成长过程的前期,持续到他们的一生,激发出社会性的绿化植树热情。
  
  选取高效的配置要素
  
  人是制订与开展植树活动的主体,更决定着植树行为的成效,即植树(含草、灌、花)能否成活、成长,成效如何,成败与否,从生态与生物方面来看,植树成效涉及“三个基本”,即一是顺应植树地的生态特点,二是种植的结构配置合理,三是选用的树种组成适宜。而对“三个基本”的认识与运用是否恰当,关键在于人如何对选取植树地的相关要素进行有效配置。
  对于植树地的生态环境而言,应视其:气温的差异(热—温—寒);水湿条件的系列(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土壤的条件(瘠薄—肥沃、酸性—中性—碱性、沙土—壤土—黏土)等区别,及其综合交错状况,确定采用种植的结构配合(乔—灌—草、花—果—藤),何者为主,如何配合,并进而选择相适应的树种(草种)组分。
  根据树种(物种)的生态功能,从耐性分:对热量——耐热、耐寒、温性;对光照——喜光(阳性、先锋树种)、耐阴(中性、阴性);对水分——耐旱(旱生型、中旱生型)、耐水湿(中湿生型、湿生型);对土壤——耐酸、耐盐碱、耐瘠等的生态功能及其多维性的利用。
  这些方面的基本要素,看似老生常谈,属林业上的ABC,但其中的互为制约关系却蕴含着复杂而有规律的科学机理。运用得当则植树造林成效显著,若未依据当地的具体气候土壤状况,种植结构不符合实际,未选用相适应的树种,则将出现:种而不活,活而不长,长而不健,长而小老树的遗憾局面。由此,适地适树,是“三基本”的综合体现,是植树造林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树种分布呈现出相应且显著的地带性差异。这些地域性的差异,在植树造林规划布局时,需时刻加以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慎重选取配置要素。精细处理植树地的规划,在了解地域性生态特点的前提下,对地域内的地类、山体、地段以至坡向等小地块的温、水、土状况进行分析,在充分发挥树种的生态功能及其效率的基础上,确定总体的和小区域的选取树种、布局结构等等。
  
  建构完善的林网结构
  
  通过植树造林活动,选取具有地方适宜性的高效配置要素,构建起完善的地域林网结构,为达到以上的建设目标,则必须建立起从理念到措施的连贯且切实的途径。要建立起此途径则须落实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理念上科学(生态规律)、实施上用心(精细责任)、预算上节约(事半功倍)、回顾检查与修复完善。
  我认为在植树造林建设完善的地域林网结构上,要从宏观处着眼,在精细处着手。如根据地域自然环境状况进行森林式规划、园林式布局、园艺式管理、节俭式修建。根据阶段目标,植树行动要重实效、重节俭、重规律和讲究高效。植树造林建构完善的地域林网结构,须根据植树地的生态特征区别对待山林野地与城市两类地段。
  在山林野地,因其面积广大,宜以节约有效的适地适种(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在自然生境的基础上以人工促进天然,以保乡土、补缺空的修复为主,不宜采取“去杂”建纯的方式。在植树造林中建设网(防护林网)、片(城郊四周)、圈(城郊山林、森林),同时兼顾成效的快与缓、成果的质与量,重在建构具有生物生态屏障功能的多绿区域。
  在城市地区,以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为基础,宜以精细方式完善原植树区,以园林化、多样化、美观化的方式倡导凸显景观特色的植树,如以银杏、水杉、樱花等特色季相树种建构城市景观道;以碧桃、迎春等建构城市的景观社区;以茑萝、地绵等建构城市的绿篱和垂直绿化系统。在植树造林中建设点(公园)、线(行道树、绿篱)、面(社区绿化),形成包被式、镶嵌式的城市绿地结构,保留原先生态系统,构建自然、半自然与人居建筑相协调的人文自然系统。
  在植树造林建构完善的区域林网结构过程中,适地适种是基础,但其后的维护亦极其重要。古谚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树不是一次性、一蹴而就的事,植后合理维护是保证成活、成长的关键。几十年来的植树成绩斐然,但成活率与保存率方面的问题也颇多。由此,对植树状况既要“前瞻”也要“后顾”,既讲究规模效益的发展前景,也侧重检查补植的后期管理与维护,以确保植树造林活动达到事半功倍、节约高效。
  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来临之际,我认为在广泛开展植树活动讲究规模和成效的基础上,利用两三年时间,对原植树地进行补修、完善型植树,建构具有远近期持续成效的区域完善林网结构,才可以真正达到为大地织锦绘彩。
  (本文撰稿感谢志愿者袁瑾协助)
其他文献
已过去的2008年和今年是中国的纪念年。  纪念是为了反思,回首是为了前行。2008年底,在环保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会议上,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对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作了这样一个整体性的评价:“总体稳定,局部改善,部分地区恶化,是一种高污染状态下的控制。”言明了当前的环境态势是一种在高污染状态下、在强控中的稳定。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关于建设生态的发言则指出:环境保护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政治
期刊
今年是自然之友成立15周年,特将年会与周年庆典放在一道庆贺。年会上,大家纷纷在纸质的绿叶上写下自己的环保承诺。我们把这一条条诺言汇集在这里,这是真心实意的承诺,大家会身体力行地从点滴做起!    陈云飞:  1.每次爬山时,坚持至少向1~25人宣传环保——  不在山间扔垃圾,尽量拾垃圾。   2.在家中,严格控制水、电、气使用,减少CO2   排放。  3.不扔废旧电池,尽可能使用节能灯。  4.
期刊
编者按:  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数据显示,食品与饮料产业消耗了地球23%的资源,产生18%的温室气体及31%的酸性气体。有鉴于此,瑞典国家食品部(Swedish 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及国家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共同草拟出一份《环境友善食物选择指南》,本期选登该指南的第一
期刊
编者按:  继上期我们向会员朋友征集对低碳经济的意见之后,这期《通讯》又就生活垃圾减量向大家征集好点子。城市垃圾问题的解决必须基于源头减量,而源头减量的一把钥匙在于垃圾如何更合理地分类收纳、投放、运输和处理。大家提供了不少好主意,可以供各位参考。    文衡凤(自然之友会员,现在在北京地球村工作):  跟大家分享一些垃圾减量和分类回收的方法。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垃圾减量的方法有,带上布袋子,这样
期刊
五千年前,中国有原始森林476万平方公里,清朝初年剩下291.3万平方公里,而今未受侵扰的原始森林仅存5.5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古代的1.15%。原始森林消逝后,中国森林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体,分别有9300万公顷和5300万公顷。天然次生林70%以上为中幼龄林,人工林的77.4%为中幼龄林,每公顷蓄积28.4平方公里,不及原始林的1/10,且其中2/3为针叶纯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差,病
期刊
中国有669座建制城市,1.7万座城镇,约6亿城镇人口,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100多个,预计今后二十年,仍有3亿农民将移居城市。  我国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及SO2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2至4倍。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16席。在全国监测的343个城市中有3/4的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世界银行一份“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报告指出,中国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及室内空气污染每年导致65~70
期刊
乞得种树术,得以疗国贫。   ——胡先    为什么要种树?  “为什么要种树?”这听起来简直是一个“小儿科”的问题,谁不知道种树好,该种树。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以前就在种树了。今天人们可以说出诸如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美化生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为人类提供生物资源等许多“种树”的好处。但细想想,其实人们通常说的都是树木和森林本身的价值。要知道,地球上的树原本不是人种出来的,相反,要是没有人类的出现
期刊
总航程14 000公里,中转香港、南非约翰内斯堡两站,跨越印度洋……地理上的莫桑比克与我们如此遥远。到达之前,非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它只停留在书本及脑海的想象中。2009年6月,我们辗转抵达,在一家当地环境NGO——莫桑比克环境正义组织——JA!的帮助下通过有限的时间去感知这个原本陌生的国度,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共性问题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为改变环境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当我们重新回到中
期刊
目前,整个中国北方出现大旱,旱情非常严重,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提前拨付867亿元抗旱。在干旱的威胁之下,粮食面临绝收,农民面临贫困,国家面临水危机。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09年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  据国家气候中心称,这次干旱是因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受拉
期刊
导语:  植树是既要动员公众参与,更要考虑其对生态影响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的一项活动。十几年来,自然之友组织了数十次植树活动,数千人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之友既收获了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本文尝试梳理自然之友植树活动的历史,让大家看到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在发动会员参与植树的过程中,有过哪些感动,有过哪些反思。    前期的零星尝试  1994年,自然之友成立之后不久所做的第一件生态养护的事是招募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