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对四川农业开发的历史性贡献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b8819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战时期,经过国民党政府对四川农业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了四川农业的发展,基本保障了战时川省军民衣食所需,为战时工业和支援外贸提供了原材料,为保证抗战的进行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农业开发
  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83-02
  
  抗日战争时期,在“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原则指导下,国民党政府曾—度积极地致力于川省农业的开发和建设,四川人民为支援抗战而竭勤耕作,遂使四川农业在战时获得一定发展,为保证抗战的进行作出了贡献。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内史学界对这一领域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战时川省农业获得一定发展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四川农业进行了开发和建设,再加上四川人民的竭勤耕作,战时川省农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四川省的耕地面积在战时有所扩大
  抗战期间,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大力督垦荒地,减少非必要作物的种植面积等措施,战时川省的耕地面积有所扩大。据国民政府主计处的统计表明:战前川省耕地面积为96,272,000亩。到战后1946年,川省耕地面积已达151,437,000亩。比战前耕地面积增加了55,165,000亩。
  (二)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在战时有所增加
  由于国民党政府战时大量督垦荒地及土地利用的有限改良,使川省土地面积在战时有所增加,因此也促进了四川主要农产品的增长。
  战时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不稳定,就总的趋势而言,国民党致力于发展四川农业的最初两年,即1938年和1939年的粮食生产情况最佳,前者创30年代以来最高记录。嗣后开始1940年和1941年连续减产,1942年稍有回升,1943年再度跌落,以后两年又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就各种作物的产量而言,四川粮食总产量较前增加的年份仍居5/8,占时八年粮食总产的平均水平较前增加了12.38%,粮食产量确实有所增加。
  棉花是抗战期间四川重点发展的农作物,生产量虽不稳定,但均较战前有所增加,并且多数年份增长的幅度较大。据统计,战时八年的棉花平均年产量为1112千市担,较战前七年的年平均量增长了近1倍。
  猪鬃、蚕丝和桐油也是抗战期间四川重点发展的换汇农怍物,战时川省地区猪鬃产量高于战前水平。据统计,猪鬃1937年出口量为9123.52市担,抗战期间每年总数为20000市担。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通过改良蚕种来重振川丝生产,战时八年间四川改良蚕产量达32848吨,改良丝产量为43755关担,蚕丝产量远远超过1936年。
  四川是中国桐油产量最高地区,抗战时期,鉴于桐油在工业、军需出口换汇方面的重要性,国民党政府在壁山万县设桐油场,利用田边地角,山坡岭脊、道路两旁扩大桐油种植面积,广泛推广收效快的米桐种植,因而战时桐油产量有所增加,据估计,战时川省桐油产量最高时可达到100万担左右。
  (三)农村商品经济的活跃,这是战时四川农业经济发展的又一表现
  1、战时川省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由于战争刺激了市场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引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从四川省农民所得物价指数来看,从1937年到1940年,油料作物上涨了5.8倍,工艺作物上涨了7.6倍,畜产品上涨了6.3倍。经济作物价格的增涨,促使农民扩大其种植面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整个耕地面积中的比率因而有所提高。从1938年到1940年,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由10.5%上升到15%,黄豆,绿豆种植面积由5.1%上升到7.5%,花生种植面积由0.4%上升到1.9%,芝麻种植面积由0.1%上升到1.2%,棉花种植面积由1.9%上升到4.7%。
  2、抗战时期四川农村商品经济的活跃还表现为农业生产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加,市场情况的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农民对生产作物的选择部分地依市场需要而决定,如桐油跌价则导致农民砍桐树以植其它作物,粮食价格上涨则导致农民纷纷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受经济利益比较法则的驱使,农民更愿意生产对自己有利的农作物。农民商品经济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3、四川农村手纺织业受市场因素的刺激和国民政府的提倡,也有了较快发展。由于四川棉质较差,不宜机纺,只宜手纺,为了弥补动力纺织工业生产能力的不足,国民党政府大力提倡手纺织业。据估计,1941年到1943年四川棉花用于民间纺织的占50%以上。
  战时川省农村手纺织业的发展与以前不同,在国民党政府农本局推广手纺织业的区域内,许多纺织户的加工原料领自农本局,加工后交农本局,以纱易花,领取加工报酬。这种农村家庭手纺织业者,实质上以雇佣工人的身份在从事生产,反映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为支援抗战的进行作出了贡献
  战时四川农业的发展,为支援抗战作出了贡献,一方面基本保障了战时川省军民衣食所需,另一方面又为战时工业和支援外贸提供了原材料。
  抗战时期川省生产的粮食不但可以维持本地区人口的需要,还可为军队和内迁工厂,机关等提供充足的粮食。
  作者简介:马泽霖,男,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浅析1956年之前毛泽东反腐败思想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开放大学将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开放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4-02    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我们今天的教育面临严重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正向我们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目前正在使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教材必须进行适当的“二次加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本素养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该教材时,主要应做到“一增一减一导”,即:增加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减少一些理论难度,重点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概论”课;教材;使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
期刊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传统”中,“十七年”文学的评价问题始终是一个“难题”。洪子诚在对“十七年”文学的讨论中,对文学环境的描述占了较大的篇幅。陈思和的“民间”理论在解释“十七年”和“文革”文学的时候颇有新意,但是却无法用此整合整个当代文学史。  关键词:洪子诚;陈思和;“十七年”文学;当代文学史;文学史写作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关键是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进行教育。教育者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并促使其外化为行为,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很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达到统治阶级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特点;地位
期刊
摘要:结合新形势下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出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不动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坚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坚持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建设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大政工”网络队伍。  关键词: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6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密度最高的人群,可以说,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个性、思维、行为以及价值观既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在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了高效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电教管理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加快改革步伐势在必行,要采取电教管理的新模式,加强对电化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电教人员素质,建设电教环境以及加强教学软件管理的应对措施,以促进电教管理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教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43-01    电化教育强调现代教育媒体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教
期刊
摘要: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的时代巨人之一。根本的原因在于毛泽东的不拘一格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以及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瞻远瞩、勇于创新;意志坚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豁达开朗、宽宏待人和团结奉献精神尽展人格魅力。毛泽东的人格魅力迄今仍是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撑和不竭的动力之源。  关键词:毛泽东;人格魅力;探微  中图
期刊
摘要:人之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高度统一,而重在内在美,内在美主要体现在气质修养和人格情操的美。  关键词:人之美;气质修养美;人格情操美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69-02    人不仅是唯一的审美主体,同时也是最高的审美对象。什么是人的美呢?人的美是指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不断地远离动物性而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那种人性、人格精神和人体
期刊
摘要:衢州自古寺院林立,佛教兴盛,弘法高僧众多。本文以实地考证和史料为据,对延寿禅师、弘一法师驻衢弘法活动进行梳理;并探析赵抃为代表的士僧交游现象及内涵。  关键词:衢州佛教;延寿禅师;弘一法师;士僧交游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77-02    衢州位于浙江西部,境内奇山胜水,人文荟萃,历来为高僧大德之士所青睐。衢州佛教发轫于三国,风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