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新世纪的青少年学生不仅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才能适应繁纷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氛围,为了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中职学校创新改革文化教学课堂成为必然,而在基础文化类课程中,文化课程更是重中之重,通过打造中职文化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健词 打造 职业素养 平台
  一、现状分析
  (1)重专业课轻文化课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文化课改革一直处在一种尴尬状态中。在现实中,人们一般是强化职业教育中职业的一面,而忽略对人发展与完善的探求。文化学科更是受重视程度不够,呈现夹缝中生存的状态;教学定位没有统一的标准,教材编排体制和内容安排也不尽合理;职校人文类课程不公平允地从属于服务地位,致使职教文化课教学主题发生错位,功利狭隘。于是在很多职业学校中,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导致学生学习文化等文化课的积极性不够高涨、文化基础特别薄弱。而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进取心不强,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忽视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也导致中职文化教学效果不理想、社会认可度低,从而降低了中职文化的地位。职业学校的基础文化课教学非但无法适应“深水区”的专业课程改革,更难完成“整体提高公民素质”的任务。因此,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特别中职文化课。
  (2)学生生源质量下降
  近年来,基础文化课教学中一个突出问题是生源质量显示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为中职校的学生来源大多是“分流生”,根本就没有参加升学考试就直接进入职校就读,哪怕是参加中考也是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根据我校中职新生调查显示,有3/4的新生未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因此,中职文化课教学,特别是文化教学如何以此为起点,立足现实,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当前中职基础文化课教学改革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3)师资队伍按照普教方式教学
  我国1995年颁发的《教師资格条例》指出:“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政策层面为两类教育的文化课教师的融通打通了渠道,加上二者工作内容相似,因此中职与普教的文化课教师大多来自同一培养体系,如: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由于文化课教师的培养不需要专业课教师培養所需的那些硬件设施,因此充分地利用这些培养机构的资源和优势,是可以满足职教文化课教师的培养需求的。但是这些培养机构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完全沿用普教模式,缺乏职业教育特色,现实中很多文化课教师是进入职业学校工作后才对职业教育有所了解,这势必会影响教师的适应过程和教学的针对性。他们基本是按照普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以上分析表明,文化程堂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的支持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但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是值得每位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认真去探讨的。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现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仅列举十个方面的提纲):充分认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学制;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改进和加强德育课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改革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积极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重视教学研究。
  教育部的文件给中职学校开设文化课以及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为中职学校开展“文化课程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
  (2)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随着人才需求在社会日益广泛的应用,社会对职业素养人才的规格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以文化口语、写作能力为主的人文类的课程是依据培养目标、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的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课程形式。它不以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强调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探求在具体情境下的最佳行为方式。它是主题班会、团会的拓展,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有益补充,它强调“体验”、“整合”“开放”、“自主”,是把中职生德育活动纳入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
  加强中职素质教育关系到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关系到学校能否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问题,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新世纪的青少年学生不仅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才能适应繁纷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氛围,为了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中职学校创新改革文化教学课堂成为必然,而在基础文化类课程中,文化课程更是重中之重,通过中职文化课堂打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做到以实现中职文化课程目标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和实用文化操练,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口语交际和实用书面写作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增加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形成学生适应职业要求的品格。   三、现实意义
  根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方面都应该实现多样化,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开发,素质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其就业道路是否顺畅。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专才”,还要有“通才”,就是说,不仅要有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跨学科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知识,近年来,就业市场对“通才”的青睐也印证了这一点。通过优化课程组合,适当开设人文类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特长,选择适合提高自己本身情况的课程,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是有一定作用的。
  总之,通过中职文化课堂打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中职教育人文类教学水平,推动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合理进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品牌课程建设的发展,这对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文类课程建设、为社会输送优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目标
  中职学校文化课课堂融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容和手段,以必修课和第二课堂为主途径,以“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为副途径,分别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课外拓展研究如何打造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平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在中职文化课如何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由于职业素养的跨职业的属性,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与之相应的专门课程,因此渗透性的教育培养方式显得很重要。
  组织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三个关键点: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二是中职学生入学的实际文化程度。据我校的新生入学成绩调查显示,有60%是参加中考的应届毕业生,这其中50%的成绩远远低于一般普通中学录取分数线。三是文化课功能的多元性(培养文化素养、满足职业生涯和终生学习需要、为专业学习服务等)。
  考虑上述诸多因素,我们认为中职文化课程应是具有四性,即:基础性、社会性、工具性、职业性。它既要促進劳动者高素质的养成,还要为在校的后续专业学习、为升入普通高校学习、为步入社会接受培训、进修、自学的学生打基础,要为就业后的职业活动、社会活动提供基础。由此,我们课题组探索通过三个途径,五个教学法来打造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以我校文化课程实施职业素养教育个案进行研究。
  三个途径:课堂、第二课堂和文明风采比赛。
  走“课堂培养——第二课堂拓展——文明风采提升”的建设模式,课堂在文化课抓好学生文化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利用每天下午第六节下课后的时间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文学课、演讲课、朗诵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把“文明风采”竞赛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由文化老师牵头组织全体学生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课外活动,实现快乐文化、快乐育人,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
  五个教学法:教学方式,有发现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讨论法、情景模拟法、游戏法。
  教师放弃传统灌输式授课方式,采用五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制定我校文化课程新标准。
  没有统一的中职文化课“课程标准”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无法确定,教师在教学中就回会感到无法操作,学校无法选用合适的教材,老师教什么,怎么教,也没有一定之规,随意性比较大;自然,教学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2009年《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然后根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方面研究制定了文化课程标准,并广泛征求校内、校外同行的意见,最终形成我校文化课程新标准。
  我课题组在研究文化课课程新标准时综合考虑了就业适应能力培养的近景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性的遠景目标的。不仅使中职学生能适应某个专业的要求,也注重了他们将来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了跨专业、跨岗位的底蕴。
  (2)建立文文化课评价体系
  目前我校文化课的评价经过课题组调研,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以考试为主,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缺少全面的评价;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家长的评价;评价标准以统一答案为主,缺乏学生个体的差异;评价结果主要是以分数呈现,缺少科学的分析和反馈;学生对评价缺少积极的态度。
  根据课题组尝试和研究,得出要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即重视过程性评价;正确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性评价。
  例:考虑把文化课学习的过程纳入到评价的范围里来,比如淡化段考和期末考试,把书面考试的成绩的分值减少,把课前演讲、课堂的讨论、发言等实践活动作为“说”这一项的分数;把课堂笔记、作业作为“写”的分数;把阅读的数量、背诵的多少作为“读”的分数,把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的奖励作为奖励分数,力求综合的全方位地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给予评价。
  (3)开发和使用品牌课程教学资源
  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建立课程配套的资源库。开发《中职应用文写作》、《中职文化口语能力》、《中职文化与职业素养》3门品牌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发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文化课的微视、微课等教学资源,包括人际沟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训练项目,以及评价方式等内容。
  (4)构建文化课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乃至和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紧密联系的模式   我校的文化课教师几乎出自于师范类学校和综合性大学,如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与普教的文化课教师大多是同一普教模式的培养体系,缺乏职业教育特色。这势必会影响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他们基本是按照普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通过课题研究,让文化课的教师了解职业学校文化课的地位和作用,改变过去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老师游离于专业建设及其教学的状态,促进文化课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乃至和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紧密联系的模式。
  (5)以“文明风采大赛”为平台,以赛促教,建立我校“文明风采大赛”比赛机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除了技能竞赛,还有一项重要赛事,其关注度和参与度都不亚于技能竞赛,这就是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有别于技能竞赛的一点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所有的项目学生都能够参与。6大项目中有10多个子项目,比如征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才艺表演、演讲、动漫设计、摄影等。有的学生一个人就能报名参与好几项比赛,学生可以国家、省级市级等各个层面获奖,这个比赛的理念是超越课堂、跨出课堂去拓展学习的空间,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塑造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平台。
  六、解决的教学问题
  (1)以情入教,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在“润物细无声”中
  现代职业活动表明,由于社会分工加细,协作增强,机械化程度提高,非专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更为重要。“技能”部等同于“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即职业素养(德)的培养。
  (2)模拟职业情境,在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社会和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有调查报告表明:企业需要的不是混口饭吃的人力,而是人才。企业关注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巧、技术。中职学校作为中职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应保证学生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变,中职文化教学由于其工具性特点,要注重学生使用能够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正确利用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进入教学,以活动进课堂,更能体现以素养带技能。文化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应该具有文化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让学生更直觀地接触文化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迈出传统课堂通过活动实践去发现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美和生活美,学习文化规律,提升綜合素养。
  (3)课堂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阵地,文化教学也要“走出去”
  文化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阵地,文化教学也要“走出去”。 要想从文化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必须让图书馆、企业、电影院、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赛、校园文体节等等都能成为文化教学的资源。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参加文明风采比赛连接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深入学生自己的生活,把阅读回答问题这种单一的互动形式改变成课内外手脑并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辩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贯穿活动于始终的课内外沟通,会使小课堂通向大世界。
  参考文献
  [1]《教学文摘》2016年第6期.
  [2]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的人不但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更需要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尤为重要。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期刊
【摘要】传统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机械陈旧,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趋势。而且,词汇学习也是英语学习的核心,因此,对词汇教学进行改革,使用现代化的手段改进词汇教学的效率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自建语料库;词汇学习  一、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现状  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中心。不掌握单词的准确拼写和发音,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储备,不了解词意、词性、用法,那英语的输出听说读写就无法实现。因此,在词汇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提高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提出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理念,高校英语专业也是如此。但是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导致英语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困难重重,要想突破这种困境,就必须培养英语专业创业型人才的批判思维能力,从而创建新型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英语专业;创业型人才;批判思维能力;阻碍与突破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都在培养创业型人才,这使高校在迎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
期刊
【摘 要】體验式教学是一种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先行后知”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游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体育的兴趣与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富有生命活力和真切情感体验中,顺利实现知识的内化和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验式教学;应用  小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体验为基本特征,根据学
期刊
随着新课改革的深入,21世纪的教育要求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现代化的教育,如果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较高的素质就要创建一个功能健全优秀,的班级班集体。一个优秀班集体不可能自发产生,也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形成,只有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班主任的自身的形象和正确合适的工作技巧,这两方面的功效,才能让学生们喜欢。才能逐步地培养和扶持起真正的班集体。  一、
期刊
摘要:概念转变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在学习一个生物知识点的时候,学生的头脑中或多或少的对该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学习知识的概念上,之前错误的概念就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作用,概念教学的提出就是转变学生的错误观点,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高质、高效。本文笔者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期望能为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提供裨益。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转变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业逐渐应用到教学之中,为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本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为高职语文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语文教学;机遇;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为高职语文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教育信息化为高职语文教学带来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业逐渐应用到教学之中,信息技
期刊
摘 要:当今,我国幼儿音乐教学功利色彩浓厚,片面强调技能技巧训练,并从教师偏见出发,把音乐和游戏割裂开来,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抹杀了幼儿的个性。这种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原本性”为核心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强调音乐的参与性、综合性、即兴性、人本性,这种思想对于改变当前幼儿音乐教育目标和教学行为,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幼儿音乐教育思想 启示  在幼儿成长及
期刊
錢仁貴
期刊
初中语文课本多采用的是按主题划分单元的体例,每册书按照不同的主题划分单元。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上册分成故事单元、童年单元、亲情单元、自然单元、学习单元、诗歌单元六个单元。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所谓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按照教材安排的体例,以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以单元主题为依托,以知识目标为线索,打通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通道,实现整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构建的教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