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年仅两三岁时的我,脑海会蛰伏一段记忆。它是那么真实地萦绕在我的心头,不曾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忘记,反像那树的枝枝叶叶,在岁月的长河里,生长、舒展、延伸,触到阳光,便会随着风摇曳生姿。
   那是幼時的我,眼睛溜溜圆,嘟着嘴,躺在摇篮里也是极不安分的一个家伙,外婆一脸慈祥地坐在旁边,轻轻晃动着摇篮给我催眠,不时冲着摇篮里的那小小人儿微笑着,头上的包头帕是那么的抢眼……
   这幅千回百转的画面,便是外婆留给我的唯一印象。
   1939年的春天,外婆17岁,经过了三媒六聘之礼,风姿绰约的外婆李佑碧(小名端妹),被喜娘们把两根油亮亮的黑长辫子给盘起来,精心梳成髻,用棉线褪净了额前的汗毛,款款坐上花轿,一路吹吹打打,欢天喜地地嫁给了16岁的外公周少才(小名周好)。
   旧时之人极少长寿,须得尽早成婚来完成人生大业,并且以长妻少夫为上佳,民间也一直有着“女大三抱金砖”之说。据说,要这样才是最为兴家旺夫的,所以,大了丈夫一岁的外婆端妹,嫁给沧溪赫赫有名的卓永丰商号长子周好为妻,是分外尊荣,而太外公挣下卓永丰商号这份偌大的家业,后继有人,更是莫大欢喜。
   外婆端妹和外公周好少年夫妻,琴瑟在御,莫不静美。第二年便有了我妈妈。与此同时,这个出身于私塾先生家庭的女子,其非凡的治家能力慢慢凸现。她识文断字,所谓能下厨房又能上厅堂的全卦子。上商号,算盘打得溜溜熟,先生伙计们不敢马虎懈怠;居家中,女红活儿首屈一指。但凡家族中逢有出嫁的闺女,做拜鞋、绣花样,都必得请上她帮忙不可。白天里是操劳忙碌,晚上还要挑灯熬夜为别人忙活。性格温良的外公对外婆是又敬又爱,里里外外的家务事也都听从她的调遣安置。
   那年代,沧溪的赶场是盛极一时。四面八方的商贾云集,一派热闹景象。山民们用箩筐把土特产一担一担挑来,婆娘们把竹背篓背在肩上,共同担负着养家的责任。有时一场赶下来,天已擦黑,山深多野兽,来不及赶回家的乡民们就得住店歇脚,汗水换来的几个钱舍不得多花上一文,外婆怜惜他们的苦处,结账时总也为他们减免了不少。因此,回头客甚多,生意极是兴旺。也都念叨着卓永丰的老板娘心眼儿好,而正是这份善心,让卓永丰商号在家乡的这方土地上,洋溢着人间最真实的温暖。
   发生在外婆身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件事是在 1951年。全国掀起了浩大的反恶霸斗地主运动,外公的堂兄弟周春轩是一名济世郎中,因家中私藏有枪支,更重要的是其父曾就任过国民党的乡长一职,受此社会关系的牵连,周春轩被定性为恶霸地主而被逮捕,在公审大会上,主审官厉声问:“周春轩该不该杀?”台下受过他医治的无数乡民们一时间鸦雀无声,但即便这样,他依然被宣判了死刑。刑场就设在沧溪外面的河滩中。为防哄抢“罪人”,政府的机枪架在了周氏家族的槽门口。那一天,天公亦不忍,日头羞愧,也躲藏起来,下起了瓢泼大雨,家族的男人们被堵在祠堂里,唯外婆机灵,趁着不注意,悄悄地溜出了家门,她快步跑向刑场,不顾呵斥,给被反绑着跪在鹅卵石滩上的周春轩头上撑上油纸雨伞,在哗哗的雨声中对周春轩说:“四弟,你且放心,你的寿木已备好,孩子们家族都会照顾好的……”想那一瞬间,堂堂的七尺男儿,泪水和着雨水一起飞奔长流不止。周春轩给保全了他生命最后尊严的嫂子磕了一个长长的头,泣不成声说:“多谢嫂子……”凄惨悲情的场景,让旁边的行刑者也低下了头,自此,“李端妹闯刑场,一身大胆豪情”的名声便响遍了整个乡野。她的过人胆识和长情重义,赢得了家族人的敬服。
   岁月的流逝,让一切都在翻天覆地中变化。外公家的一长溜吊脚楼,很多也被充公占用。1959年的春夏之交,正逢食堂化时期,家家户户吃不饱,山上的葛根、蕨根都被挖光了,就连野菜也实在是找不着影儿了,饥饿笼罩了每个家庭。刚满11岁的四舅实在是忍不住腹中打架,偷摘了大队刚成熟的蚕豆,兜了一口袋回家,想着还要给挨着饿的家人吃,外婆捧起蚕豆,看着瘦弱的四舅,心里酸楚得吧嗒吧嗒直掉眼泪,但她还是狠下心来将四舅打了一顿,让他明白要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这样的外婆,人如其名,一身端庄大气,有情有义、有理有识。行事风风火火,胸襟开阔,虽说她老人家仅仅活了51岁。虽说她调教子女的方式太过严厉,笃信着棍棒下出好人的老理,但她为人处世的原则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些后代。小时候淘气不听话,妈妈即便不用棍棒打,但头上吃栗子和揪耳朵却是在劫难逃的,至今回味,仍似觉得耳朵在火辣辣地烧得疼,或许,这也拜外婆所赐吧?她老人家在天上正瞧着偷笑着呢!
   而那个盛满了幼时记忆的竹摇篮,历经了几十载,现在还被放置在乡下堂弟家的杂物间里。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头一年。正值秋季,是栽种油菜时节,我想父亲一定会在田间忙碌,因此,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奔自家责任田。   穿过一窝窝深深的田垄,再越梯形田坎层层上爬,步入曲弯而行的田埂,父亲的背影嵌入眼帘。我眨了眨眼,突然发现父亲是跪在泥土上的。哎呀,莫非父亲的腰疾?他穿着那件已被汗水浸染泛黄的白色短袖汗衫,低着头,躬着腰,佝偻着瘦小的身子,似乎缩成了一团。屁股是坐在双
期刊
晚年的母亲,对养花情有独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农村小镇上,几乎没人养花,唯独我家不大的小院里,却种植了很多鲜花。   我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走进小院,欣赏母亲的杰作,几平方米大小的花园里,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花园的四周还摆放着十多盆盆景,虽然不是精品,但在主人的精心呵护下,一盆盆都很漂亮。母亲盆景的花盆很有特点,全都是一些破脸盆、破锅、破水缸改做的,组成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在长青的盆景中,仙
期刊
深秋的西咸,给人以诗意的浪漫。   漫步沣滨小镇,行走在《诗经》里,眼帘的景物如此绝丽,心房的诗情如此绝美,温柔的诗风如此绝妙,远古的礼乐如此迷人,就连天上飘动的云朵,也停下脚和着礼乐醉美在天际。   这就是诗的神力!就是国学文化的神奇!就是《诗经》文化的魅力!就是我邂逅诗意生活的西咸新区《诗经》里。   踏足《诗经》里,先秦时期的《诗经》之河,礼乐之地,水丰物美,鹭鸟翔集,“蒹葭苍苍,白露
期刊
米花糖   “拨隆冬——拨隆冬——”远远传来一阵阵拨浪鼓的声音,我和小伙伴紧紧地跟在卖货郎的后面,挑着担子的货郎便会说:“去家找点小盒子、旧鞋底、破绳头、塑料布,还有药草,拿来换米花糖吃啊!”   听了卖货郎的话,我们一哄而散,跑回各自的家里,真的就拿来一团旧塑料布、两双旧鞋底、三个从村卫生室捡来的盛药水的小盒子,还有破绳头,我从院墙外面的空地里薅来一大把益母草和夏枯草,卖货郎说:“不要急,不
期刊
一座古城苏醒了   “西南联大”这四个字 ,我第一次听到,是从父亲的口中。   幼年时,父亲牵着我的小手,来到金马碧鸡坊,先讲这两座牌坊的天文奥妙:   据说,每过一个甲子,金马与碧鸡各自倒映的日影与月影就会对峙,方向相反,形成对接之奇观。   牌坊下面密布许多铺子:丝绸店、刺绣店、鞋帽店、首饰店、杂货店、小吃店。有小孩子爱吃的叮叮糖,也有耍猴的。街上也不乏衣帽光鲜的行人。   虽然有如
期刊
某一日黄昏,我下班回家,无聊地走上房顶,忽然,一阵悠扬的民歌从远处飘入我的耳际:“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哟,戴上了的那个铃子哟,噢,哇哇地的那个声……”我一惊,心头骤然刮过一阵飓风。   我听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语言,听到了一片生命的水声,荒寂中,时间的犁铧切开板结的土壤,有无数的种子在萌芽、跃动……在这块神奇的黄土地上,一头头黑骡子在那弯弯曲曲的盘山土路上,低头拉着板车前行着,骡
期刊
那天清晨,我和你相见。你的一袭红裙,柔媚撩人;你的微笑,撩人情怀。我多情的目光朝你泼去。我忘了我的热情和礼貌,哪怕是一个招呼。   后来,我们再次相见,可不见你那一袭红裙,不见你那迷人的微笑,只见你忧郁的眼神。   时光再也不能回去,可我那疼痛的思念却留在了那天早晨。   夏天,我和你在水池边相见。我说:“我带你去大海游泳。”而你却说:“我不会游泳,怕溺死。”听后,我的心一下子沉了。我说:“
期刊
琅琊山在激情地写诗   琅琊山在激情地写诗,欧阳修为它确定了主题“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琅琊山写下了一片林,林中一阵一阵鸟啼、蝉鸣。所有的句子都不是太长,这样鸟儿读起来才委婉动听。   琅琊山写下了几处幽谷,幽谷中一片一片山花烂漫。这里的句子有点长,长得让山花读起来有些喘不过气。造成了花开花落,花落花又开。   琅琊山写下了涓涓细流的小溪,慢慢绕过了山角处的巨石,在深秀湖休养生
期刊
听房   我的老家是市郊区,村子不大,当时也就几十户人家。各家都是低矮的土坯房子,房子外墙为防雨水冲刷,都披挂着一层一层的柴草。村子的周边是河道交错。   有一年8月的一天,张大爷家儿子结婚。布置新房时,按当地习俗把又矮又小的窗户用红纸蒙起来,待晚上用筷子戳窗户用。夜间,那放在新房窗前的煤油大罩灯是不能熄灭的。   当晚是阴天,这薄薄红纸糊的窗户透出红色的光亮,在那漆黑的夜晚里显得有些耀眼,
期刊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吃力爬升,到砂石岭,我提醒小温,前面是事故多发地段,下着中雨,弯道大,又连续下坡,开慢点。   我在想举报信的内容,一个村组干部,竟然将黑手伸向低保户,贪占困难补助,这胆子,在我所办的案子中,实属罕见!   到了阿屋鲁村,雨一直下,这是寒露后的第一场秋雨。下车后,小温抱怨,怎么选择这样的鬼天气,天又冷,路又难走,边说边哆嗦。我冲小温一笑,打趣说,天气不好,未见得是坏事,下雨天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