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在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中贴靠技术应用情况的调查发现:习惯性的贴靠技术使用过多,造成跆拳道比赛不精彩、不激烈;贴靠后无攻防意识的休息多、等待多;贴靠后的被动分开多,后续技术使用少、得分少等。
关键词:跆拳道;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第十五届亚运会选拔赛;贴靠技术;中国
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4-0058-03
“贴靠”是运动员应用步法移动贴近对手,使对手踢击落空或干扰对手正常实施技战术的一种有效防守方法,其在跆拳道比赛的旧规则中是一种消极的犯规行为。但随着竞技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和规则的完善,现今的“贴靠”技术不仅是一种运动员喜用、善用的防守技术,而且是一种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斗智较技的技术。然而,在查阅中文学术文献资料中,尚未查到专门对跆拳道贴靠技术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因此,在2006年5月12-16日的2006年“全球通杯”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第十五届亚运会选拔赛中,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组织调研组,从男女8个级别中,随机抽取73场比赛进行运动员临场“贴靠”技战术应用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贴靠技术应用情况
1.1贴靠技术应用的统计
通过表1可以看出,73场共使用贴靠技术624次,平均每场8.5次。但在统计过程中,记录到有的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使用贴靠次数高达18次,有20.5%的运动员达到12次以上,现场还发现,有的贴靠技术的使用次数比交手回合还要多。在对2006年伊朗公开赛的交手回合的统计中,平均每场的交手回合数为19.6次,国家男队第二次评价赛平均每场的交手回合为13.8次,挑战赛为19.5次。就是说本次锦标赛平均每场贴靠技术的使用次数,几乎是国际、国家男队比赛交手回合次数的1/2。由此看来,除使用率最高的横踢技术外(2004年统计横踢技术的使用次数为所有技术的87.4%),贴靠技术的使用率可以排在第2位。
1.2贴靠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1)86.5%的运动员没有贴靠后续技术使用意识。
运动员在贴靠后大多在被动等待主裁判的“分开”口令,缺乏主动创造战机的强烈得分意识。尤其是在第三局比分落后、急需追分的情况下,有的运动员还表现出主动贴靠、延误比赛时间等情况,有的则表现为没有能力、没有方法摆脱领先方的主动贴靠,而使得追分无法实施。前者是比赛目的不清,缺少积极拼打和强烈的获胜意识;后者则是缺少摆脱对方贴靠战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贴靠后技术的应用。
(2)贴靠时32.5%运动员表现出低级错误。
在比赛中观察到,很多运动员贴靠时出现低级错误(不应在紧张激烈的对抗项目中所出现的现象,临场表现为贴靠后表情、态度不严肃(嬉笑),贴靠时频繁示意得分、观看比分,思想松懈、利用贴靠休息等,毫无防备意识。从临场的表现来看,这些现象已成习惯,毫不知这些都是对手攻击的最好时机。
还有的女运动员贴靠后用拳击打,但击打意识和目的并不清楚,方法也不对,击打动作没有任何速度和力度,效果低微,甚至个别女运动员竟然使用拳心去推打对方。大部分运动员还没有认识到拳技在竞技跆拳道的重要性和进行专门性的深入练习。拳是竞技跆拳道几种得分技术之一。虽然,赛场上很少见到用拳击打的得分场面,但拳在近距离时的阻击,破坏对手的重心,使其技术无法正常发挥,以及给其一重拳,分散对手注意力并给其心理造成压力等,都可为创造进攻时机和得分提供了可能。
显然,我国大部分运动员在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
(3)贴靠后续技术使用过程中有93.2%未得分。
73场624次贴靠中有103次使用了贴靠后续技术,但仅得7分,有93.2%的贴靠后续技术使用而未得分。临场主要表现为,对该技术的使用与得分意识不强烈,创造的距离与时机不适宜。但是,大量贴靠防守技术的使用正是大量得分的良好时机。
(4)合理有效的贴靠后续技术范例。
本次比赛中的一个范例: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刘蕊,在比赛结束还差3 s时,采用贴靠后横踢技术以(一1)6:4胜上届奥运冠军罗微。在关键时刻赢得了本场比赛制胜的1分。当时,双方出现了贴靠,贴靠时比分是(一1)5:4平分,给他人的感觉是平局了,要拼金腿了。那知在贴靠分开的霎那,刘蕊在罗微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松懈的情况下,迅速撤出,紧接着使用一个漂亮的横踢技术击中对手躯干,得分效果非常明显,因此而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刘蕊能在最后几秒钟时间里抓住战机,除体现出强烈的获胜意识外,还可看出她具有一定的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意识和水平。刘蕊对时机的创造与捕捉、距离感的把握在本次技术的应用中恰到好处。再加上与奥运冠军的对垒,格外引人关注,所以,刘蕊该次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比赛中常见的贴靠表现行为
(1)男运动员贴靠后除搂抱外,相互靠顶、随步移动较多;
(2)贴靠后大部分运动员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进攻意识,等待主裁判来分开;
(3)拳技术的击打意识和水平较低;
(4)对对手的贴靠技战术摆脱能力差、方法少;
(5)得分后的贴靠,经常表现出不再使用技术;
(6)第3局比分落后时,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率明显增多,但为时已晚;
(7)交手会合后,习惯性贴靠,且无攻防意识;
(8)第3局贴靠后出现思想松懈、休息较多的现象尤其明显;
(9)贴靠出现频率高,且状态松懈、休息多;
(10)在击中对方或被击中时,大多利用贴靠之时去观看比分。
3 结论与建议
(1)目前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应用贴靠后续技术较少,且有93.2%的贴靠后续技术使用而未得分。所以,应加强运动员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意识与得分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战术中的攻防转换能力,使贴靠技术成为一项攻守兼备的技战术。
(2)贴靠后,低级错误表现过多,反映出缺乏对运动员贴靠时“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战术意识的培养。
(3)增加贴靠后技战术方法、手段的研究,并针对对方不同的攻防意图设计训练,提高贴靠技术的防守能力。
(4)优化贴靠技术,根据对方技战术特点和比分时局变化以及场地区域等选择相应的技术,使“贴靠”的使用成为跆拳道比赛中一个多得分、少丢分或不丢分的重要技战术。
作者简介:高志红(197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跆拳道教学与训练。
编辑 李寿荣
关键词:跆拳道;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第十五届亚运会选拔赛;贴靠技术;中国
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4-0058-03
“贴靠”是运动员应用步法移动贴近对手,使对手踢击落空或干扰对手正常实施技战术的一种有效防守方法,其在跆拳道比赛的旧规则中是一种消极的犯规行为。但随着竞技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和规则的完善,现今的“贴靠”技术不仅是一种运动员喜用、善用的防守技术,而且是一种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斗智较技的技术。然而,在查阅中文学术文献资料中,尚未查到专门对跆拳道贴靠技术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因此,在2006年5月12-16日的2006年“全球通杯”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第十五届亚运会选拔赛中,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组织调研组,从男女8个级别中,随机抽取73场比赛进行运动员临场“贴靠”技战术应用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贴靠技术应用情况
1.1贴靠技术应用的统计
通过表1可以看出,73场共使用贴靠技术624次,平均每场8.5次。但在统计过程中,记录到有的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使用贴靠次数高达18次,有20.5%的运动员达到12次以上,现场还发现,有的贴靠技术的使用次数比交手回合还要多。在对2006年伊朗公开赛的交手回合的统计中,平均每场的交手回合数为19.6次,国家男队第二次评价赛平均每场的交手回合为13.8次,挑战赛为19.5次。就是说本次锦标赛平均每场贴靠技术的使用次数,几乎是国际、国家男队比赛交手回合次数的1/2。由此看来,除使用率最高的横踢技术外(2004年统计横踢技术的使用次数为所有技术的87.4%),贴靠技术的使用率可以排在第2位。
1.2贴靠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1)86.5%的运动员没有贴靠后续技术使用意识。
运动员在贴靠后大多在被动等待主裁判的“分开”口令,缺乏主动创造战机的强烈得分意识。尤其是在第三局比分落后、急需追分的情况下,有的运动员还表现出主动贴靠、延误比赛时间等情况,有的则表现为没有能力、没有方法摆脱领先方的主动贴靠,而使得追分无法实施。前者是比赛目的不清,缺少积极拼打和强烈的获胜意识;后者则是缺少摆脱对方贴靠战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贴靠后技术的应用。
(2)贴靠时32.5%运动员表现出低级错误。
在比赛中观察到,很多运动员贴靠时出现低级错误(不应在紧张激烈的对抗项目中所出现的现象,临场表现为贴靠后表情、态度不严肃(嬉笑),贴靠时频繁示意得分、观看比分,思想松懈、利用贴靠休息等,毫无防备意识。从临场的表现来看,这些现象已成习惯,毫不知这些都是对手攻击的最好时机。
还有的女运动员贴靠后用拳击打,但击打意识和目的并不清楚,方法也不对,击打动作没有任何速度和力度,效果低微,甚至个别女运动员竟然使用拳心去推打对方。大部分运动员还没有认识到拳技在竞技跆拳道的重要性和进行专门性的深入练习。拳是竞技跆拳道几种得分技术之一。虽然,赛场上很少见到用拳击打的得分场面,但拳在近距离时的阻击,破坏对手的重心,使其技术无法正常发挥,以及给其一重拳,分散对手注意力并给其心理造成压力等,都可为创造进攻时机和得分提供了可能。
显然,我国大部分运动员在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
(3)贴靠后续技术使用过程中有93.2%未得分。
73场624次贴靠中有103次使用了贴靠后续技术,但仅得7分,有93.2%的贴靠后续技术使用而未得分。临场主要表现为,对该技术的使用与得分意识不强烈,创造的距离与时机不适宜。但是,大量贴靠防守技术的使用正是大量得分的良好时机。
(4)合理有效的贴靠后续技术范例。
本次比赛中的一个范例: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刘蕊,在比赛结束还差3 s时,采用贴靠后横踢技术以(一1)6:4胜上届奥运冠军罗微。在关键时刻赢得了本场比赛制胜的1分。当时,双方出现了贴靠,贴靠时比分是(一1)5:4平分,给他人的感觉是平局了,要拼金腿了。那知在贴靠分开的霎那,刘蕊在罗微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松懈的情况下,迅速撤出,紧接着使用一个漂亮的横踢技术击中对手躯干,得分效果非常明显,因此而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刘蕊能在最后几秒钟时间里抓住战机,除体现出强烈的获胜意识外,还可看出她具有一定的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意识和水平。刘蕊对时机的创造与捕捉、距离感的把握在本次技术的应用中恰到好处。再加上与奥运冠军的对垒,格外引人关注,所以,刘蕊该次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比赛中常见的贴靠表现行为
(1)男运动员贴靠后除搂抱外,相互靠顶、随步移动较多;
(2)贴靠后大部分运动员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进攻意识,等待主裁判来分开;
(3)拳技术的击打意识和水平较低;
(4)对对手的贴靠技战术摆脱能力差、方法少;
(5)得分后的贴靠,经常表现出不再使用技术;
(6)第3局比分落后时,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率明显增多,但为时已晚;
(7)交手会合后,习惯性贴靠,且无攻防意识;
(8)第3局贴靠后出现思想松懈、休息较多的现象尤其明显;
(9)贴靠出现频率高,且状态松懈、休息多;
(10)在击中对方或被击中时,大多利用贴靠之时去观看比分。
3 结论与建议
(1)目前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应用贴靠后续技术较少,且有93.2%的贴靠后续技术使用而未得分。所以,应加强运动员贴靠后续技术的使用意识与得分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战术中的攻防转换能力,使贴靠技术成为一项攻守兼备的技战术。
(2)贴靠后,低级错误表现过多,反映出缺乏对运动员贴靠时“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战术意识的培养。
(3)增加贴靠后技战术方法、手段的研究,并针对对方不同的攻防意图设计训练,提高贴靠技术的防守能力。
(4)优化贴靠技术,根据对方技战术特点和比分时局变化以及场地区域等选择相应的技术,使“贴靠”的使用成为跆拳道比赛中一个多得分、少丢分或不丢分的重要技战术。
作者简介:高志红(197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跆拳道教学与训练。
编辑 李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