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基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何谓“核心素养”的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作为核心内核。同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基于语文课程人才塑造的当前和未来期许,必須要把“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放在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坚持以语言为根、以思维为源,正确解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语文工具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教学目标。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学生正处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需要掌握大量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课程,创造适宜的教学条件,增加学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强化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流畅性指导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低下,个人思路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限制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想要提高学生思维流畅性,就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真实感受以后完成对事物的认知,才能形成独特的思维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以及感受力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插图以及情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文章情节的分析。根据不同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完成创造性的想象。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开展辩论活动,辩论活动是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类型之一。在辩论之后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组织评判,针对辩论中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使其继续坚持;针对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而早日实现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的目标[2]。例如,在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教材》)五年级上册《圆明园毁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圆明园毁灭是偶然还是必然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知识储备开展辩论。
二、在课堂上合理使用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具备讲解热情,采用趣味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欢快的情感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更多语文知识,完成转换与吸收,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引导的作用,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语言起伏,教学内容不同,语调和快慢也不同。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中情感的变化,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语言要生动易懂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课堂语言是语调也是句子结构。将内部语言转变为外部语言,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学生都无法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语言讲解的方式简化文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许多新兴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如思维导图便是其中一种。作为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深入挖掘其优势,促使学生思维扩散,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通过构建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能力,还能够形成明晰的思路。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讲解所画的思维导图,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其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可借助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珍珠鸟对人的情感变化为抓手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以“珍珠鸟”为主题,将之分为四个分支,分别是“刚开始、后来、慢慢地、最后”,然后再以每个阶段为分支,描写相应的变化。如,在“刚开始”这个分支上,可继续细分为“怕人”“胆小”。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引导
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创建教学情境,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思维与个性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学习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无法理解的观念,从客观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与观念已经脱离现实。这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尝试理解学生,感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成果及学生学习情况,为日后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为此,提升学生高层次思维,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其一,有效示范,在倾听中强化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教师应耐心地倾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发言质量,并为接下来的引导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中国小学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设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灵活地引进和借鉴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海英.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34-36.
[2]蒋秀云.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53-58.
[3]计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7):40-42.
[4]余玲艳,代建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08):92-96.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学生正处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需要掌握大量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课程,创造适宜的教学条件,增加学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强化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流畅性指导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低下,个人思路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限制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想要提高学生思维流畅性,就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真实感受以后完成对事物的认知,才能形成独特的思维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以及感受力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插图以及情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文章情节的分析。根据不同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完成创造性的想象。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开展辩论活动,辩论活动是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类型之一。在辩论之后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组织评判,针对辩论中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使其继续坚持;针对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而早日实现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的目标[2]。例如,在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教材》)五年级上册《圆明园毁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圆明园毁灭是偶然还是必然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知识储备开展辩论。
二、在课堂上合理使用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具备讲解热情,采用趣味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欢快的情感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更多语文知识,完成转换与吸收,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引导的作用,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语言起伏,教学内容不同,语调和快慢也不同。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中情感的变化,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语言要生动易懂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课堂语言是语调也是句子结构。将内部语言转变为外部语言,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学生都无法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语言讲解的方式简化文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许多新兴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如思维导图便是其中一种。作为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深入挖掘其优势,促使学生思维扩散,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通过构建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能力,还能够形成明晰的思路。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讲解所画的思维导图,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其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可借助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珍珠鸟对人的情感变化为抓手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以“珍珠鸟”为主题,将之分为四个分支,分别是“刚开始、后来、慢慢地、最后”,然后再以每个阶段为分支,描写相应的变化。如,在“刚开始”这个分支上,可继续细分为“怕人”“胆小”。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引导
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创建教学情境,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思维与个性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学习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无法理解的观念,从客观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与观念已经脱离现实。这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尝试理解学生,感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成果及学生学习情况,为日后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为此,提升学生高层次思维,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其一,有效示范,在倾听中强化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教师应耐心地倾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发言质量,并为接下来的引导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中国小学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设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灵活地引进和借鉴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海英.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34-36.
[2]蒋秀云.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53-58.
[3]计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7):40-42.
[4]余玲艳,代建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08):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