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5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海平,桑红桂,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9
运用抗CD1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皮肤毛囊皮脂腺单位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定位和定量情况,结果显示LC主要集中于毛囊上中部;如漏斗部平均19.87个/毛囊(范围8 ̄54个)、皮脂腺导管和腺上皮......
[期刊论文] 作者:靳培英,林麟,陈志强,桑红桂,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3
报告2例儿童瘢痕性类天疱疮并进行了临床、病理、免疫病理及免疫电镜的研究.儿童瘢痕性类天疱疮非常少见、病程慢、粘膜受累严重,损害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未见IgA类免疫反应物沉积在基底膜带(BMZ).分离皮肤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查......
[期刊论文] 作者:孙建方,桑红桂,高新元,李阿梅,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曾学思,姜祎群,李阿梅,桑红桂,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2003
目的:分析乳房外Paget病(EMPD)中汗腺上皮组织CK7和CE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EMPD皮损和周边正常皮肤CK7和CE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5例中有8例在汗...
[期刊论文] 作者:杨海平,桑红桂,方方,李阿梅,孙建方,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9
运用抗CD1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皮肤毛囊皮脂腺单位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定位和定量情况。结果显示LC主要集中于毛囊上中部:如漏斗部平均1987个/毛囊(范围8~54个)、皮脂腺导管和腺......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是元甫,靳培英,桑红桂,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1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是一种较少见的获得性水疱病.近年的研究结果支持此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表现和组织学上无特征性,易和一些表皮下水疱病混淆.目前已研究出诊断EBA的特异性方法.本所近期共诊断3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应作霖,孙建方,张行,姜袆群,桑红桂,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检测恶性黑素瘤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在黑素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对黑素瘤标本进行端粒酶的定性和定量分...
[期刊论文] 作者:应作霖,孙建方,张行,姜祎群,桑红桂,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2002
目的:检测蕈样肉芽肿(MF)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情况,探讨它们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酶联...
[期刊论文] 作者:应作霖,孙建方,张行,姜祎群,桑红桂,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检测恶性黑素瘤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在黑素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对黑素瘤标本进行端粒酶的定性和定量分...
[期刊论文] 作者:孙建方,刘季和,桑红桂,李阿梅,高新元,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用抗myc及ras癌基因产物的单克隆抗体P62及P21,对27份皮肤鳞状上皮肿瘤(SETS)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62.9%的标本表达P62蛋白,66.7%的标本表达P21蛋白,13份标本同时表达P62及P21两种蛋白;此外,结果还显示P62蛋白多见于分化较差的SETS,而P21则在相对分化较......
[期刊论文] 作者:孙建方,刘季和,桑红桂,高新元,李阿梅,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本文采用HPVDNA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了30例尖锐湿疣组织标本,结果显示HPV6/11型阳性检出率为86.6%,HPV16/18型为16.6%,HPV31/33/35则为阴性,总的阳性检出率为90%。阳性结果除见于表皮浅层外,还见于棘细胞层中下部及基底细胞层内。作......
[期刊论文] 作者:孙建方,刘季和,桑红桂,高新元,李阿梅,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3
皮肤附属器肿瘤通常可根据分化方向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即毛发、皮脂腺及汗腺肿瘤.多数皮肤附属器肿瘤只有一种分化方向.但也有2种或2种以上分化方向的附属器肿瘤.国外已有作者以不同的命名加以报道.国内尚未见报告.......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靳培英,王峰来,马林,桑红桂,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7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分子存在着异质性.为了弄清抗原异质性与疾病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的关系,我们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12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94例为阳性.其中230000抗体阳性率57.4%,180000抗体阳性率88.3%.对检测阳性的94例患者分为230000蛋白抗体阳性......
[期刊论文] 作者:宋亚丽,孙建方,顾黎雄,李阿梅,桑红桂,,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7
患者男,23岁。因鼻唇沟出现结节,无痛痒3年,于2006年3月就诊。皮损初起为黄豆大,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亦未进行治疗。近半年来结节增大较快。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
[期刊论文] 作者:林彤,孙建方,曾学思,桑红桂,李阿梅,赵亮,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探讨恶性黑素瘤(MM)和普通痣细胞痣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途径相关蛋白ERK1和ERK2以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白与MM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MM和13例普通痣细胞痣中ERK1、ERK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杨海平,周武庆,桑红桂,孙建方,叶干运,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2004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生成细胞因子的影响,加深对MTX治疗银屑病机理的了解.方法:全血培养法诱导细胞因子生成,ELISA法测定MTX对植物血凝素(PHA)诱...
[期刊论文] 作者:曾学思,刘季和,是元甫,桑红桂,李阿梅,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应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和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计数对13例蕈样向芽肿患者皮损进行观察。在13例中均以T_H细胞为主,T_H/T_s约为4.7~6.3:1。肿瘤期每个细胞核的AgNOR数值为5.06±1.25,肿瘤前期(红斑、浸润期)为2.9±0.73,二者之间差屏......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叶顺章,喻林冲,施美琴,桑红桂,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8
本文是我国首次应用免疫缺陷动物―裸小鼠(NIH/nu/nu)建立实验麻风动物模型的报告.用多菌型麻风病人体内的麻风杆菌经足垫皮下途径感染裸鼠,并用免疫正常小鼠作平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感染早期,麻风杆菌在两种小鼠足垫中的生长曲线几乎类似,但感染后一年,菌在裸鼠......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靳培英,是元甫,桑红桂,徐文严,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3
报告3例有水疱表现的SLE.在临床、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免疫电镜方面进行了观察.通过NaCl分离皮肤为底物,用IIF进一步检测了无水疱病史的SLE77例,SOLE 3例.有58例SLE,2例SCLE和大疱性红斑狼疮(BSLE)一样,血清中存在着抗BMZ抗体.我们认为5LE的抗BMZ抗体和水疱发......
[期刊论文] 作者:曾学思,王铁生,李阿梅,桑红桂,刘季和,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67例各型麻风患者皮肤活检石蜡切片中酚糖脂(PGL-I)抗原的表达,除2例结核样型外有65例标本PGL-I抗原呈阳性表达.麻风杆菌和有关的可溶性抗原染色在形态学上呈5种染色模式.在瘤型、偏瘤型和中间界线类麻风中,PGL-I阳性与抗酸染色阳性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