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31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四言"是上古"雅言"中普遍共用的一种句式,而其文学形态则主要呈现于《诗经》之中。汉代四言赋拟效《诗》"四言",但却去除了《诗》四言的"雅正"风格,而出之以"游戏之言"。四...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在中国古代小说文本中蕴藏有丰富的赋学文本与史料,这是一个被学界长期忽略的赋学领域。借赋学兴盛时代的东汉、三国之史事敷衍而成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存有《铜雀台...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3
"《诗》日"的出现是礼、乐教化功能相分离的结果,其使命经历了由"正音"向"正义"的转变,至战国、秦汉典籍用《诗》,"《诗》日"二字代表的是假言以自重。而汉赋用《诗》四百余...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桐城派作家遍布大江南北,沪籍作家亦其重要一支,然鲜有问津。依据师承、私淑关系纽带,以是否宗桐城义法为准则,查检史书、方志以及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等相关文献,确定沪籍桐......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3
《诗》主要是周人的文本,汉赋是汉人的文本,汉人立《诗》为经,推衍政教,而赋作又依经立义,援以为据。汉赋用《诗》,赋文本中体现出鲜明的"大汉继周"意识,而这恰恰又与汉人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3
汉代传、论、赋的互混现象,不是单纯地由形、音相近而导致的文字舛误或相通问题,而是因当时文体混沌状态所致。汉赋具有"依经立义"、"以赋传经"的特征,其一大征象是赋作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镜花缘》倡"诗赋取士"之风,既托名武曌之世,习赋、考赋之例与唐初景况大致相符,然亦有不实之处。《天女散花赋》是篇以题为韵的律赋,原作字数有二千四百余字,因小说结构限制,......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汉赋"用"《诗》是一个普遍现象,由"汉赋用《诗》"到"《诗经》学用赋",两汉辞赋文本是经学"稽古"的必要文献,形成"学术反哺"。汉赋"用"《诗》有"取辞"与"取义"二途,而《诗经》...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4
文字与图像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在"图像转向"现代性知识背景下,通过图像来研究汉赋文学,即"汉赋图像学",是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汉代是一个"图像"兴盛的时代,画像是汉...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12
桐城文士戴名世、张廷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皆在《儒林外史》中投有镜像:戴名世“《南山集》案”是“《高青邱集》案”的一个重要本事;马二先生选《程墨》论时文的观点,...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4
中国赋论史上的“赋心”、“赋迹”理论不大可能由司马相如提出。此理论的本义不关理义,仅作为一种文学的审美批评存在,但在后人的阐释中,却逐渐将其中的“一经一纬”与《诗经》......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司马相如赋有一种相互递进的,一层胜似一层的创作特征,这使相如赋的夸张、想象到了无以复加,令人惊叹的地步。“不可加”是西汉人所特有的审美趣味和心态追求。汉赋大兴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4
许结教授以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之学为家学渊源,注重桐城经学、桐城文献和桐城古文研究。他传承“诗教”流芳,致力中国文学思想史之建构,尤于汉代文学思想史研究嘉惠学林。他......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13
在手抄本文化视域下省思《金瓶梅》的作者与版本问题,将无"原本"的版本意识纳入传统版本考证中,以阅读体验比较版本意蕴,索源考踪;将"春秋笔法"与"文本细读"法结合,提升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用”是中国文学在早期即已形成的一个重要传统,赋体即因“用”而生。作为中国早期的文学文类,赋体由“赋诗”而来,又投入到“用《诗》”、“用经”的文化体认和建构的事业...
[学位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1
《詩经》學是漢一代之重要學衍,漢赋是漢一代之卓辇文學,二者間存在交互渗透现象。本文以漢赋文本中用《詩》、输《诗》的文字為主體,以《詩经》學思潮的發展為根基,以歷代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赋学研究一直是个冷门,尽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过短暂的复兴,但相对于诗、词、小说的研究而言,仍显得门庭冷落。许结先生是较早从事赋学研究的学者,自1983年在《江汉论坛》上......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庄子的自由之境可概括为恢宏壮观和优美恬静两种类型,充溢着积极的本真情感和情感自由,对于现代人营造精神家园、升华人生境界仍有其哲学启迪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豪,,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8
汉代语境下形成的汉赋文本与《诗经》文本及其阐释体系之间存有"苞孕"关系。两文本在言语、修辞、主题、结构等层面呈示出引用、暗示、仿作、戏拟等征象,这是文学与历史语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