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2
老子站在大道的立场上,认为"仁义"的出现是社会"失道"后的结果,因此,提出了"绝仁弃义"的观点,主张通过绝弃"不仁不义"、绝弃"假仁假义"和绝弃"大仁大义"这三个阶段来实现"民...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5
在先秦道家看来,"道"没有明确的形体,超乎世俗认知,非人类的"视"、"听"、"抟"、"言"等所能认识和把握,因而指出"道"不可道。然而,老庄并没有放弃对"道"的阐发,而是采用了特殊...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2
在先秦道家思想中,存在著“为学”与“为道”这两种认知方式,其中“为学”指的是对世俗之学的认知,“为道”强调的是对大道的体认。从本质上讲,“为道”是对“为学”的“绝弃”。......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5
老子从道德与万物的关系以及道与德之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德"之重要性。在老子看来,有德者方能体道,无德者即无道。他还从"上德"与"下德"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知天命”是成就儒家君子人格所必备的前提条件,按照古代“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的理论可以得知,对“天命”的认知不能离开对“性与天道”的体认。然而,“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先秦道家在处理“道”与“利”的关系时,首先肯定了人的正当利益诉求,肯定了功利的正当性及人求生的合理性。但道家也看到了过分执着于利益的诉求,往往会走向事物的对立面,带来意......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21
在《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将人分为生知、学知、困知、困而不学等四种不同的致知形态。《中庸》延续了这一观点,将知与行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及至宋明理学,对格物致知......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 年份:2020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内心世界中,“格致誠正,修齐治平”是一生的理想,而“格物致知”又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前提。通过“今日格一物得一物之理”“明日格一物得一物之理”的“慢”功夫,一步步走向“下学而上达”,最终成就内圣外王之道。  年轻时期的阳明先生正是在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 年份:2020
“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毕生追求,而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达此成就者屈指可数,阳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或许我们可以从其“心物”关系的三重境界中,找到答案。  首先是格物致知。早在两千多年前,《礼记?大学》篇就明确指出了“格物、致知、诚意......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来源: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23
在道家看来,“仁”本身是不带功利目的、自然生发的亲爱之情,是人内在情感的流露,因此,对于作为自然情感之仁,老庄持赞赏的态度,但是当道德丧失的世俗社会企图将“仁”作为客观的社会责任感与治国的方略之时,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在老庄看来,大仁者超越了世俗等差之爱,如......
[期刊论文] 作者:杨秀,郭美星,,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09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问之一,汉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宋代"天人合一"思想虽是一脉相承,却各具特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侧重于"天"的主宰内涵,而朱熹的"天人合...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汪微, 来源: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知天命”是成就儒家君子人格所必备的前提条件,按照“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的理论可以得知,对“天命”的认知离不开对“性与天道”的把握。然而,孔子基于其独特的“言...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吕昂,,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7
在浙江民间观音文学中,观音形象可概括为三点:第一神通广大,能降妖伏魔,也胜过其他神仙;第二扶贫济弱,乐于帮助弱小之人;第三类于常人,很多行为与世俗之人相近。从浙江民间观...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覃丽艳,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0
先秦法家学者们认为,尧舜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是因为他们获得了帝"位",拥有了"权"、"势",继而实行了得民心的"法治"的结果。同时,他们对于尧、舜个人德行的认识以及上古三代之间所实行......
[期刊论文] 作者:潘起造,郭美星,, 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7
将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坚守我国民族的"根"和"魂"的意义上来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2016年5月,他又明确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
[期刊论文] 作者:郭美星, 刘雷德,,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04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不仅有前人所提到的那些贡献,而且孔子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四层次"的学习方法。即从苗圃之学,六艺之学,六经之学到学道这四个层次。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