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细薄星芒海绵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来源 :全国首届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五届海洋生命活性物质与天然生化药物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绵动物出现于寒武纪(Cambrian Age),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体态多不对称,具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和瓶状等形状,体内有骨针或海绵丝,体表多孔,也称为多孔动物(Porifera)。 海绵分布广泛,从潮间带到6000米以下的深海都有其踪迹。可分为钙质海绵纲(Calcarea)、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和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我国南海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海绵集中分布的海域之一,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寻常海绵纲的海绵易于采集,而且往往含有很多结构罕见的具有抗癌或抗病毒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作者对中国南海细薄星芒海绵Stelletta tenui Lindgren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成分追踪筛选,以稻瘟霉模型和体外细胞毒模型跟踪筛选,利用溶媒萃取和多种层析手段,分离得到10个异玛拉巴烷(isomalabaricane)型三萜抗癌活性化合物(图1),分别鉴为stellettin A、B、C、D、E、F、G和Geoditin A、B、C。其中,Geoditin C为新化合物,除stelletin A外其余8种是首次从中国海域的该样本中得到。体外均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对HL-60的IC50值在0.001~0.01 mg·L-1。这些异玛拉巴烷三萜类化合物结构中含有长共轭烯链,大都不稳定,单体化合物暴露在阳光下会迅速异构化成为它们的几何异构体,给分离纯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有工作都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获得的三萜类化合物体外均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对HL-60的IC50值在0.001~0.01 mg/L。总三萜类成分对HL-60细胞株有强细胞毒活性,IC50<10-3mg/L。正在进行裸鼠Holly-fiber体内抗肿瘤活性试验,近期可望展开针对总三萜类抗癌活性部位的开发研究。
其他文献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海洋甲藻,其适应能力强、生存范围广,在我国北至胶州湾、南至厦门海域和大鹏湾都有发现,并有发生赤潮的
@羊栖菜属马尾藻科的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为多年生大型海藻,在我国沿海均有生长,还分布于日本和朝鲜沿海。该藻在《本草纲本》草部水草类海草条中记有软坚
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是引起爱滋病(AIDS)的逆转录病毒。从海藻中分离的具有抗HIV活性的化合物和提取物对其它逆转录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HSV)等也有对拮抗活性。现在大多数
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1836年Ehrenberg最早记录了使沼泽、湖泊变红的光合微生物,这类细菌的生长与光的存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人类更深入研究和认识自然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多样性。现在普遍认为,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来研究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也是毒力最强的化脓菌,国外有人称其为“食人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化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存在着疗效较低、副作用大和肿瘤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等问题。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抗癌新药是人类面临的迫切问
海洋细菌BAC-9912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为肽抗生素,对三种致病真菌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s)、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
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 Jaeger),又名“风梨参”,属海参纲(Holothuriae)刺参科(Stichopodidae)。体形很大,长一般为700mm,宽约100mm,高约80mm。广泛分布于我国西沙群群岛和台湾
软海绵属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软海绵目(Halichondrida),软海绵科(Halichondridae)。由于颜色、形状多变,使软海绵的分类鉴定具有一定的难度。Halichondria属软海绵多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