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实时的坦克演练仿真,需要对坦克的机动性能进行建模仿真。在逼真度方面要体现出不同型号的坦克在各项机动性能指标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使用了开源动力学引擎。经分析发现履带功能的建模是减少计算代价的关键,因而避开了对各块履带板的直接建模。通过在车轮之间附加约束和对车轮模型参数的调整,间接地体现了履带的功能。总结出了各项机动性能指标与模型参数的关系。通过实验,调整和验证了各项机动性能指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 10019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时的坦克演练仿真,需要对坦克的机动性能进行建模仿真。
在逼真度方面要体现出不同型号的坦克在各项机动性能指标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使用了开源动力学引擎。经分析发现履带功能的建模是减少计算代价的关键,因而避开了对各块履带板的直接建模。通过在车轮之间附加约束和对车轮模型参数的调整,间接地体现了履带的功能。总结出了各项机动性能指标与模型参数的关系。通过实验,调整和验证了各项机动性能指标;测量了不同数量的坦克所对应的计算代价,每辆坦克单步仿真的时间代价大约是0.8毫秒。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实时坦克演练仿真的需求。
其他文献
研究了在含有0.5mmol/L硝酸铅的室温离子液体BMlMBF4中金属铅的电沉积。实验表明,在电流密度0.25~1.0mA/cm2范围内,铜基体和铝基体上均可形成由金属团簇铅构成的光滑金属镀层。利用SEM观察了镀层形貌,XRD研究了镀层组分。
选用基体平均粒径为68μm的铝粉,增强相为SiC颗粒,粒径分为5、7、14μm,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研究了增强相粒径及含量对SiCp/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增强相粒径不变,随着增强相含量的增加,SiCp/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在减小;增强相体积含量15%的SiCp/Al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好于增强相体积含量20%的SiCp/Al复合材料
采用分相法研究了微封装法制备聚苯乙烯空心微球W1/O乳液的稳定性。实验测定了多种因素对W1/O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发现乳化速度和乳化时间对乳液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影响;油相中聚苯乙烯浓度、乳化剂质量分数和水油相质量比对乳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提高油相中聚苯乙烯浓度、乳化剂质量分数和降低水油相质量比都可以显著提高W1/O乳液的稳定性,其中乳化剂质量分数对乳液
以纳米SiO2,OMMT,和纳米SiO2/OMMT等质量比的混合填料为增强组分,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填料以及不同的填充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纳米SiO2/OMMT为填料时,剥离的OMMT片层与纳米SiO2的协同增强作用使得PMMA达到同时增强与增韧。当纳米SiO2/OMMT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和0.5%时,复合材料
通过对铝试样在硫酸中恒流阳极氧化过程研究发现,阳极氧化电位随着氧化时间出现典型的非连续型电化学振荡现象,通过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分析,表明氧化电位的非连续型电化学振荡的现象是反应体系状态、界面微分充电电容、传质过程和电极表面状态等因素共同耦合而诱发的结果,并且阳极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可能存在着氧化膜的生成、击穿、溶解和成孔4个阶段,提出了阳极氧化膜的生成-击穿-溶解-成孔机理模型。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HAPAM)。考察了引发温度、单体浓度、表面活性剂含量、疏水单体含量、单体配比以及引发剂浓度对共聚物表观粘度的影响,利用FTIR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用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仪研究证实了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行为。同时采用Brukerfiled流变仅对
深入研究人体负荷行走的内在规律和生物力学原理,对许多与人体负荷行走相关的器件及装置的研制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基于逆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人体负荷行走的动力学模型,此模型以人体的基本参数、人体负荷实验时的各标志点运动坐标以及地面反作用力数据作为输入信息,计算出所需的人体下肢各环节的动力学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负荷和速度对行走步态参数的影响,为建立中国人的负荷行走数据库做出了必要的准备。
在UG环境下建立的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模型为研究对象,在ADAMS/viow模块下对其添加约束和驱动后,进行动力学仿真。在给定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各执行机构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驱动负载平台实现六个自由度的运动,并通过AD-AMS/Postprocessor模块对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上下铰链的约束力和执行机构的驱动力进行求解,同时得到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避免了大量的数学计算和计算机语言的编程工作,通过C
为了给地震救援队员和指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真实、高效的训练环境,利用仿真手段对地震灾害过程再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具有沉浸感的训练环境,构建了针对虚拟训练系统。首先简要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然后介绍了虚拟训练系统的构成原理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是系统应用情况。
网络无处不在,我们正在被一个网络的世界包围着:航空网、公路网、铁路网、电力网、石油管网、电话网、Web 网、科研合作网、大脑神经网、Internet 网、谣言传播网……。不仅如此,军事上的作战体系也正在成长为一个由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数千万个实体经射频等无线或光/电缆等有线连接组构而成的超大规模的复杂网络。发生于这样的两个复杂网络系统之间的大规模联合作战就是目前军事学术界所指称的体系对抗。对于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