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相较于以往,如今运动员更需要保持身体健康和延长运动寿命,以致起源于康复训练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成为现代竞技体育研究的热门话题。现阶段越来越火的核心训练在我国处于"遍地开花"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体能教练将核心训练的重点集中在所谓"核心激活"和"核心稳定性"上面,认为核心训练就是在不稳定支撑平面上的练习,忽视了许多基础核心力量训练和整体力量的发展。本研究从"核心稳定性训练"方向文献出发,参考"核心"、"核心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测试"方向文献,对"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梳理和解读,探讨最适合的核心训练内容和比例,希冀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1.现今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表明慢速、低负荷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减少核心表面大肌群的激活并同时提高核心深层小肌群的激活。虽然这个观点缺少科学严谨的实验证明,但大部分关于核心稳定性的文献和核心力量书籍中都会在核心稳定性的作用中写道这个观点。2.在不稳定平面上进行无负重深蹲、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时,均显示出不稳定平面的躯干肌肉激活程度大于稳定平面,爆发性动作暂无论证;当负荷强度为30%1RM时,非稳定条件与稳定条件下对比核心区的肌肉激活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当负荷强度为50%1RM和60%1RM时,非稳定条件下和稳定条件下对核心区肌肉激活程度已无显著影响;负荷强度高于中等负荷后,也许是因为容易导致受试者受伤的原因,非稳定条件下的研究较少。非稳定条件下的等长收缩练习,肌肉动员和力量输出均小于稳定条件下的练习。可以看出随着负荷的增加,核心区肌肉激活的比例相较于低负荷逐渐降低。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运动是在非稳定界面进行的,在训练中进行这种非稳定界面的训练,往往被认为是非功能性的。而且在非稳定界面进行训练时,大多数是进行自重或低负荷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无法有效促进肌肥大,也就代表无法有效提高最大力量。3.非稳定界面上的深蹲练习,所使用的重量较轻,且动作速度较慢,而力量和速度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界面越不稳定,1RM和动作速度的损失就越大。稳定界面的传统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对躯干的稳定性拥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发展核心稳定性,并且该类练习具有较高的专项性,可以更好的促进训练适应向专项运动表现的转化。没有证据表明杠铃力量训练(如深蹲、硬拉、高翻、抓举)仅仅影响表面大肌肉群而导致躯干表层肌肉力量和深层肌肉力量之间的不平衡。恰恰相反,在杠铃力量训练中,核心部位的肌肉处于较高的激活水平,也有研究表明稳定条件下大负荷练习对核心肌群的刺激程度要优于中等小负荷的不稳定条件。4.躯干稳定所需的力量水平取决于运动任务。在有关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文献中,似乎只有肌肉激活才是重要的,但高度激活的小肌肉群也只能产生低水平的力量。核心区像一座链接上下肢的桥梁,即使再强壮也仅仅是一座桥梁。没有强壮的四肢,核心区域再强壮也不能给予运动员良好的运动表现。5、在竞技体育中,人体的最基本几个动作均需要核心的参与,但在动作中无法衡量核心力量的参与和贡献程度。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核心测试方法均是倾向于肌耐力测试,和在赛场上真正用到的动作模式差距过大,无法体现核心力量在运动中的作用。研究结论:1.在体能训练中,以基于地面上的杠铃复合训练为主,以瑞士球、悬垂带等不稳定支撑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为辅。对于儿童、老年人和初级训练者从康复的角度来说,不稳定训练可以带来力量和平衡感的提高,但对于需要提高运动表现的职业运动员来说远远不够。核心稳定性训练不应以负荷强度作为训练目标,而应强调给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带来一种不同以往的刺激,以促进其对新颖压力的适应。2.在需要核心主动发力的项目中(如排球、网球和标枪),更应注重核心整体性肌群的基础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适当加入单侧力量练习,通过基于地面的相对不稳定训练来提高核心的抗旋抗屈能力,注重三个运动面的训练。3.在体能训练中强调核心训练的周期化设计,要渐进超负荷的进行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作为核心力量训练和核心爆发力训练的基础,临近比赛期时核心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应逐渐增多。4.今后的核心稳定性测试手段要注重与专项技术特点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