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脑梗死后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呈渐进性发展,溶栓时机有时间限度。缺血半暗带理论是溶栓时间窗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MR技术的进步,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灌注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能帮助临床有效地发现和评估缺血半暗带的大小。在半暗带存活的时间内,将血栓溶解,血管及时再通,恢复灌注,就可挽救半暗带区脑组织,这是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理论依据。血管内介入治疗有直接、微创、疗效明确、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势,动脉接触溶栓是目前最理想的溶栓方法。
动脉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颅内出血,但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提高了局部药物剂量,减少了体循环对溶栓药的接触,极大地发挥了溶栓药物的效果。文献报道尿激酶的安全用量为50-300万单位。但由于最佳剂量个体差异较大,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定论。对于超时间窗的动脉溶栓,为减少尿激酶的用量,可采用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做到个体化的用药模式。本报道两病例所用尿激酶总量在50万单位以下,减少了出血风险。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新型介入材料的研发,机械性动脉溶栓技术不断进展,微导管捣碎技术,球囊扩张技术,特别是取栓术应用,使动脉再通畅率大大提高。溶栓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甚至不用。明显减少了致命性脑出血的几率,也为延长“时间窗”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