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同伦分析法研究无限长柱体内角毛细流动解析近似解问题,给出了级数解的递推公式。不同于其他解析近似方法,该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摄动理论对小参数的过分依赖,其有效性与所研究的非线性问题是否含有小参数无关,适用范围广。同伦分析法提供了选取基函数的自由,可以选取较好的基函数,更有效地逼近问题的解,通过引入辅助参数和辅助函数来调节和控制级数解的收敛区域和收敛速度,同伦分析法为内角毛细流动问题的解析近似求解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同伦分析法研究无限长柱体内角毛细流动解析近似解问题,给出了级数解的递推公式。不同于其他解析近似方法,该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摄动理论对小参数的过分依赖,其有效性与所研究的非线性问题是否含有小参数无关,适用范围广。同伦分析法提供了选取基函数的自由,可以选取较好的基函数,更有效地逼近问题的解,通过引入辅助参数和辅助函数来调节和控制级数解的收敛区域和收敛速度,同伦分析法为内角毛细流动问题的解析近似求解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途径。通过具体算例,将同伦分析法与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数值解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了气动附加装置、运行环境对厢式货车气动特性的影响。在实验方面,首先解决了模拟地板、实验雷诺数、堵塞比等在小型低速风洞中进行厢式货车气动特性实验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某一车型的厢式货车,对整流罩、侧裙板、后下封板、牵引车侧翼板等气动附加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进行了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计气动附加装置可以整车的阻力系数降低13%以上,减阻节能效果明显。采用动网格技术
水上迫降性能研究是民用运输机和直升机设计部门为了保证机上乘员的安全性和生存率的需要按照适航规章相关条款必须完成的项目之一。民用航空器入水撞击(water impact)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计划水上迫降(ditching),另一类是无计划的水上迫降(unplanned water contact)。对有计划水上迫降的分析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种情况中,首要问题是保证飞机落水后人员的安全,并且为
层析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omo-PIV)是新近发展起来基于层析方法的流场三维三分量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本文应用层析离散方式将三维空间粒子场一层层析解离散成许多个二维平面,这样就将三维空间简化成二维平面,再对应到投影图像里就将二维图像简化成一维直线,这样通过这样离散简化的办法就可以把一个三维重构问题简化成一个二维重构问题.三维空间重构简化成二维平面重构,这样形式变得简洁,并使得三维重构在计算时间与重构
在跨声速条件下,雷诺数对超临界翼型流场和气动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雷诺数对某典型超临界翼型CH的流动影响.风洞试验马赫数范围为Ma=0.6~0.8,基于翼型弦长的雷诺数变化范围为3×106~10×106;数值模拟计算马赫数为0.74,0.76和0.82,基于翼型弦长的雷诺数范围为3× 106~50× 106.结果表明,雷诺数对超临界翼型下翼面压力分布和流场结构
以海洋中典型浅跃层密度分层环境为背景,利用双缸重力式分层方法获得了密度分层的浅跃层层化结构,完成了在该层化条件下细长体模型的拖曳系列试验,获得了细长体模型激发的内波及其演化规律;通过与深跃层分层环境下相关试验结果的比较,确定了两种分层环境对运动物体源致内波影响的区别。
本文通过对拟序结构的提取和分类方法以及几何特征量统计结果的讨论,以及对可压缩混合层多尺度结构的运动学分析,提出了多尺度结构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了压缩性对于混合区内多尺度流动结构的影响.通过灰度场涨落能谱分析发现,压缩性会增强混合区的湍流特征.当对流马赫数达到0.474时,空间能谱部分波数具有-5/3标度,呈现出与湍流运动速度相同的统计性质.
本文介绍射流自由面波动干涉研究中一种简单实用的流动显示方法——Shadowgraph,并用该方法研究了自由面下水平圆射流与自由液面相互作用的特点.为了能更好的揭示射流自由面相互作用的特点,作者在h/d=1,3,5三种淹没深度下均进行了实验研究,雷诺数范围为1 440~5 52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增加,波纹相对于射流轴线的传播角度逐渐增加,波长和振幅也逐渐增加,法向旋涡强度逐渐增加.当射流出
如今,液滴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打印机,微型泵等微流体领域,但是与液滴相关的众多现象,如马兰格尼效应,接触角和蒸发过程等,过去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详细研究了接触面的不同表面粗糙度对液滴蒸发过程及内部流场的影响。具体为通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得了液滴中间平面的粒子图像,计算了不同接触面温度条件下液滴无量纲体积与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液滴内部速度场和涡量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触
进行了微秒脉冲,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低速翼型和叶栅流动分离的实验研究。对于低速翼型,在分离点前缘施加微秒脉冲激励可以有效抑制流动分离,激励电压,脉冲频率和占空比是流动控制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来流速度的提高,微秒脉冲激励的流动控制效果显著下降,只有纳秒脉冲激励可以有效抑制分离。对于低速压气机叶栅,在叶片吸力面和端壁之间形成了显著的角区流动分离,角区分离与翼型流动分离特性有显著差异。仅仅在
本文尝试展向离散抽吸方法对翼型模型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包括抽吸位置,抽吸量等参数的影响。实验在水洞中进行,基于弦长的实验雷诺数Re=28 000,攻角范围α=-10°~40°。利用表面注入染色液方法判定分离点位置,结合氢气时间线技术探索流动控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展向离散抽吸方法对延缓流动分离有明显效果;抽吸量大延迟流动分离的能力强;弦向抽吸位置变化的影响反映在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攻角范围发生变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