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约占儿科门诊患者60%以上。病原以病毒感染为主,部分可合并细菌感染。然而,在临床实际中,抗生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存在广泛使用情况。由于小儿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脏器的功能尚不完善,对药物的反应性及敏感性与成人不同,故在抗生素使用过程更容易发生耐药和不良反应事件。基于以上小儿机体生理发育情况的特殊性,更需要制订临床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的相应临床指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在幼儿期发病最多,集中在3-7岁,男女之比约为3:2。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感冒"范畴,常见的中医症状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常见的中医证候为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和暑湿感冒。研究研究显示,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05%,肺炎支原体阳性率6.06%,不同病原体感染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比如血常规正常、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者辨证以风寒束表证为主;肺炎支原体、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升高者以风热犯表证为主。中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单独/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检索到的4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指南(《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1999年)》、《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05年)》、《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2011年)》、《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感冒)(2012年)),都不是在循证基础上制定的指南,并且无中医药单用或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内容,所以急需制定一部该内容的指南来规范或指导临床用药。有研究表明中医药有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作用,能抑制病毒、抑杀细菌,还能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此外,在本病初期,尚不能明确病原体时,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具有诸多优势,根据小儿特点,运用中医药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免疫力、标本兼治,制订中医药针对抗生素耐药的临床实践指南,可以规范临床行为,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现实意义。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的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可单用中医药治疗,但混合感染时可采用中医药联合抗生素治疗。本指南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和表里俱热证4个主证,以及夹痰证、夹滞证和夹惊证3个兼证。治疗方面,风寒证推荐使用的汤药是荆防败毒散;弱推荐的中成药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和感冒清热颗粒。风热证推荐使用的汤药是银翘散;强推荐使用的中成药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弱推荐使用的中成药为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解表口服液/颗粒、双黄连颗粒/口服液和小儿退热口服液。暑湿证推荐使用的汤药是新加香薷饮;强推荐使用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口服液。表里俱热证推荐使用的汤药是凉膈散;强推荐使用的中成药为小儿双清颗粒,弱推荐使用的中成药为九味双解口服液、芩香清解口服液及蓝芩口服液。夹痰证推荐使用的汤药是在疏风基础上,风寒夹痰者加用二陈汤、三拗汤,风热夹痰者加用桑菊饮、黛蛤散;弱推荐使用的中成药是清宣止咳颗粒及安儿宁颗粒。夹滞证推荐使用的汤药是加用保和丸;强推荐使用中成药包括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健儿清解液,弱推荐使用的中成药包括清热化滞颗粒和午时茶颗粒。夹惊证推荐使用的汤药是在疏风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强推荐中成药包括紫雪散,弱推荐使用的中成药包括羚羊角颗粒、儿童回春颗粒、小儿牛黄清心散和清开灵口服液/颗粒。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推拿、药浴疗法、灌肠疗法。同时本指南还给出了并发症预防和康复调摄处理原则。本指南将通过培训、网站或微信平台、期刊、学术活动及媒体、书籍等形式推广。本指南应用于各等级医院儿科专业、小儿呼吸内科及全科医生专业的临床执业医师,以及相关的护理人员和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