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谷氨酸棒杆菌转化法合成4-羟基异亮氨酸的研究

来源 :2016氨基酸产业技术应用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zhan197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羟基异亮氨酸(4-hydroxyisoleucine,4-HIL)具有葡萄糖依赖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活性.本文于L-异亮氨酸(L-isoleucine,L-Ile)生产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YILW中过表达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TCCC11826的L-异亮氨酸羟化酶(L-isoleucine dioxygenase,IDO)编码基因ido,以期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合成4-HIL,并研究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和Fe2+添加量对菌株合成4-HIL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C.glutamicum YILW-IDO菌株能够表达出有活性的IDO,并能够利用菌体自身合成的L-Ile以及培养基中的α-酮戊二酸合成4-HIL.此外,α-酮戊二酸和Fe2+均能影响4-HIL的合成,在其添加量分别为40mmol/L和4mmol/L条件下,培养50h,4-HIL产量达35.7±1.0mmol/L.本研究可为4-HIL及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银耳烘干前处理阶段浸泡时间长短与银耳干品感官质量及营养成分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浸泡吸水时间会造成浸泡水质pH变化,对干品的色泽及松散度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同时发现浸泡时间与干物质和灰分损失呈线性减少关系,而粗蛋白,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以及粗多糖的变化则与浸泡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
为了综合评价绣球菌的营养价值,对其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AARCS)等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原来的6个营养价值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9.543%,其中,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是EAAI和BV,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是CS和AAS.根据试验材料的主成分得
为了提高杏鲍菇多糖得率,推动杏鲍菇产业发展,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杏鲍菇多糖的超声波-内部沸腾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波功率的五因素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与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7%、液料比23mL·g-1、提取时间8min、提取温度90℃、超声波功率475W,在此条件下杏鲍菇多糖得率可达11.05%
以真姬菇下脚料为材料,提取制备得到较高纯度的真姬菇多糖,测定真姬菇多糖对枇杷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真姬菇去蛋白多糖对枇杷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菌作用,ρIC50达到0.56mg·mL-1.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真姬菇多糖处理48h后,枇杷炭疽病菌菌丝发生异常变化:菌丝不规则地肿大和缢缩,细胞壁与对照相比呈现不规则加厚,部分菌丝组织坏死.
L-苏氨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常用作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添加剂.本文就L-苏氨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菌种选育及微生物发酵等作简单介绍,以期为深入研究苏氨酸对相关产品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四氢嘧啶作为一种性质优良的保护性物质,其合成途径仅存在于一些中度嗜盐微生物中.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一种叫做"细菌挤奶"的发酵工艺从中度嗜盐微生物中获得四氢嘧啶,这种方法操作复杂、对反应器损耗大.在本研究中,在大肠杆菌中构建了四氢嘧啶合成途径并通过系统代谢改造提高四氢嘧啶产量.首先,在大肠杆菌W3110中异源表达伸长盐单胞菌的ectABC基因簇,所得菌株能够在不依赖盐激诱导的条件下积累4.9g/L的四
本文对ε-多聚赖氨酸的理化性质、分离纯化及测定方法进行了总括,并对ε-多聚赖氨酸生产菌的筛选、诱变育种、发酵生产现状进行了综述.目前,日本已实现ε-多聚赖氨酸的工业化生产,中国尚处实验室研发阶段,与国外差距较大.对ε-多聚赖氨酸野生菌的诱变与筛选是获得ε-PL高产菌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关键.
谷氨酸棒杆菌中存在复杂的转录调控系统,其调控机制不清晰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代谢工程策略的选择与应用.目前,针对谷氨酸棒杆菌分支链氨基酸合成的转录调控网络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发现了诸多转录调控因子及其靶向调控基因,而其具体调控机制及不同调控模块间的相互作用仍有待进行深入研究.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通量组学等,可以从整体水平展示不同分子层次的生物信息,因而在谷氨酸棒
α-酮基丁酸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添加行业.由于化学法和酶法存在诸多不足,利用发酵法生产α-酮基丁酸及其下游相关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以L-苏氨酸高产菌E.coli THRD为出发菌株,首先构建了α-酮基丁酸基因工程菌THRDΔrhtA△ilvIH/pWSK29-ilvA,其摇瓶发酵产量可以达到16.25g/L.但同时发现目的产物α-酮基丁酸的积累会严重抑制宿主菌生长,干扰大肠杆菌的正常代
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用于氨基酸生产的原料主要来源于农作物.它们的吸收和磷酸化是通过谷氨酸棒状杆菌中PTS系统进行的.这意味着,现今所有氨基酸工业生产菌株都依赖于PTS系统来进行糖的转运.近来,人们发现了一些不通过PTS系统介导,但同时一定程度上受到PTS系统调控的糖转运系统.另外,最近在微生物中发现了另一种葡萄糖转运系统,这使得在谷氨酸棒状杆菌菌株中设计非PTS糖转运系统来替代PTS系统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