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是指个体面对(或想象)一个或多个个体的情绪情景时,首先与他人进行情绪共享,即情绪之间的感染,其次个体加入认知成分,认识到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他人,并对他人所处境况进行整体评价,最后产生指向他人的伴随着相应行为的情绪情感反应。由此可见共情是人际互动的一种心理现象。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加剧,矛盾冲突不断演化,有效地共情可以促进个体产生亲社会行为,进而有效抑制攻击行为。因此在竞争条件下的共情研究对社会发展与人际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该领域内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将行为实验与事件相关电位(ERP)相结合考察竞争强度对共情的影响。实验利用Strop范式创设不同竞争强度情境,采用3(竞争强度:高、中、低强度)×2(图片效价:疼痛、中性)×2(区域:额区、中央区、顶区)混合实验设计,记录了三组人(每个组15人,共45人)在不同竞争强度下对对手遭遇疼痛事件的行为反应以及ERP。实验结果如下:(1)行为结果发现:a.在不同竞争强度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其中高竞争强度下被试对对手疼痛图片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低竞争强度下的反应时,说明被试在高竞争强度下的注意力较强;b.在高竞争强度下,被试对于疼痛图片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中性图片,说明被试在高竞争强度下,相比中性图片,被试对疼痛图片的注意更强,反应更快。(2)ERP结果发现:a.在情绪共享的早期自动化阶段(N2),被试在低竞争强度与高竞争强度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情绪共享阶段,被试对对手的共情并未受到竞争强度的影响,这是一个自动化过程;b.在晚期的认知评价阶段(LPP),与低竞争强度相比,在高竞争强度条件下,被试对对手遭遇事件的共情显著减弱,说明在认知评价阶段,被试对对手疼痛事件的共情受到竞争强度的影响。由此可见,竞争对共情的影响是分等级的,不同竞争强度下对共情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也为如何在竞争环境中提高人们的共情能力提供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