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是否还有这样对老师有误解的家长存在呢?其他家长是否只是将怨气憋在心里,却时刻戴着“有色眼镜”,对老师不置可否?由此可见,在家校工作中,班主任应时时与家长联系、交流,避免出现家校沟通的“真空”。特别是老师预感到家长态度有所改变时,一定要多反思,寻找问题的起因,真诚地与家长对话,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有着一个你不能忽视的人,那就是—孩子。班主任的家校联系工作,不能仅仅停
【出 处】
:
第四届无锡市中小学积极德育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是否还有这样对老师有误解的家长存在呢?其他家长是否只是将怨气憋在心里,却时刻戴着“有色眼镜”,对老师不置可否?由此可见,在家校工作中,班主任应时时与家长联系、交流,避免出现家校沟通的“真空”。特别是老师预感到家长态度有所改变时,一定要多反思,寻找问题的起因,真诚地与家长对话,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有着一个你不能忽视的人,那就是—孩子。班主任的家校联系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电话、校信通或是家访上,而忽视了学生的传达。家长对老师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回家后的转述。想要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最好的做法不是跳过孩子,而是抓住孩子的心,只有这样,这座“家校之桥”才不会有裂缝,不会坍塌。
其他文献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对于学校而言,和家长达成教育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家长.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或者只重养不重教,跟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他们的教育方法时常也简单粗暴,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良好的亲子沟通就显得尤为重
什么是班集体的精神生活?即在班集体生活中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精神上的沟通交流,以及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情感、思想的自由表达、精神价值的引领等等.这里所说的“精神生活”不完全等同于通常意义的精神生活,而是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何丰富班集体的精神生活的,促进孩子发展积极品质.
当老师近一年了,这一年,在紧张忙碌的教育教学摸索中,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本人的教学愈发成熟稳重,更加欣喜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语言去交流,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所以,在处理班级事务时,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作为老师,每天都在与鲜活的灵魂对话,相信,只要用对了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很多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核心素养”是当下的教育热词,主要涉及“道德”“能力”“情意”三个领域.素养的形成过程就是后天的习得过程,而小学是各方面素养最重要的启蒙和养成阶段,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则是学生文明素养、个性发展的有利保障.我校自十二五课题研究开始,就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价体系”更新为“多姿多彩葑溪娃校本特色评价体系”,从“身心健康、多才多艺、心灵手巧、聪慧好学、活力四射、文明有礼、有爱仁义、低碳环保、热爱读书、进步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中央电视台一著名公益广告说:“知识改变命运.”这些都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其实,育人,道德比知识更重要.马列主义向来非常重视“德”和“德育”.毛泽东率先提出“德育”的概念,并将其置于德育、智育、体育“三育”之首,可见,德育的位置是不可动摇的.德育的成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成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教师期待是指教师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中,凡是上了“天才”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这个实验使参加实验的学生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可以激发并唤醒学生的潜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同样是一斤米.把它放在米店,值一元钱;把它做成饭,值三元钱;把它做成粽子,值五元钱;把它做成米饼,值十元钱;把它酿成酒,值几十元钱.虽然,起点都是一斤米,经过不同的加工,最后的价格差异竟有这么大.这就如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的班主任能对这些“米”进行积极“开发”,精心“加工”,把它酿成酒.把“米”酿成“酒”这一过程需要“用心”来升温、发酵.用心,说来容易,可要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
班级是师生共同学习、一起生活的家园,它应该成为孕育快乐、创造快乐的一片乐土.班级是否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很大程度取决于班上的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是否快乐?在班级建设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是大有作为且受到尊重和信任的.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将爱心均匀地播洒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就能演奏出属于孩子们的班级进行曲.
生活是德育出发的地方,也是德育最终要回归的地方.德育生活化并非指德育等同于现实生活,它应该高于生活.学校德育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德育生活.要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使其高于其它社会生活,要成为社会生活进步的先导,引领进步的社会生活,走在社会生活的前列.?由于道德来源于生活,因此它必定会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发展特征,抓住儿童生活的重要节点,精心设计有意义的德育
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让他们尽情玩耍,自由成长,享受快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建立信心,从而拥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地面对人生种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