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无锡市环太湖新城段水岸景观林的设计原则、规划内容、树种选择、植物配置等作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对策,以更有利于改善无锡城镇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无锡市环太湖新城段景观植物带东起望虞河西至红沙湾,全长24 公里.其中,滨湖区9公里,太湖新城7 公里,新区8 公里,是无锡市区南部与太湖相交处的重要生态廊道,是提高太湖生态质量,保证其水域环境的第一道防线.该地段原址以大量农田为主,辅以部分苗圃和果园.区域内水网密集,鱼塘众多,但多处鱼塘被淤泥积压而废弃.村庄和工厂沿河而建,环境污染严重,对水质影响很大.自2007 年以来,无锡市环太湖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沿岸200 米以内实施退耕还林、退渔还湿、退养还湖,恢复太湖水岸植被生态系统.无锡太湖新城段的绿地树种调查结果表明,该景观带植物选择以防洪抗旱、挡风固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为首要目标,造林树种共156 种,分属于63 科、114 属.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为2.14:1,常绿类树种与落叶类树种比为0.67:1,乔灌木比为2.7:l,其中观花植物57 种,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比约为 2.34:1.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针叶与阔叶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速生与慢生相结合,呈现出复层的林冠结构,突出植物的群体美和季相美.在一定的区域内营造形态特征相似的几个树种组成的林带,涵养林中的生态气候使色叶树种到秋天落叶的颜色更为艳丽,提升了涵养林带的景观价值.植物品种以色叶混交林为主,兼顾常绿景观.同时,根据植物和水位特点,强化水陆交界带的植物配置,建立以芦苇、香蒲、千屈菜、黄菖蒲、慈姑等为基调的湿地植物群落.同时景观设计中还体现了林相分布与气候引导结合的特点,场地内植物群落布置各有侧重,靠太湖侧的林带基本为高大落叶林、靠场地外侧则以常绿阔叶林带为主,中间为阔叶混交林,总体比例落叶乔木占多数,使得夏季有荫,冬季有光,季相区分显著.生态与景观营造既是城市森林的营造目的,又是其营造途径.只有将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两者紧密结合,在生态设计中创造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实现生态效益,才能达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在性质、功能及景观方面突破一般的风景林,营造出绚丽多彩、气势恢宏、意境幽深的城市森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