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结式"是汉语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句法之一(张旺熹,1999),是一种粘合式述补结构,前半部分为动词,表示动作的行为、变化等;后半部分为结果补语,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补充说明动作、变化的结果。由于汉语动结式的范围大,语义广,与英语的对应形式多样,汉语动结式的习得,特别是结果补语的习得一直是汉语学习者的难题,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引入认知语言理论,借助事件框架理论中的因果事件框架和注意窗的概念(Talmy,1991,1996,2000),对比了汉语动结式和英语结果结构的构成方式,从语义角度解释了汉英表达相同结果语义但形成不同句法形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了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动结式的习得研究,考察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汉语动结式的习得过程。首先,参照英语结果结构的"拼接形式"和"有无方式"两个因素,对汉语动结式作了分类。通过测试考察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对动结式形式和意义的理解,发现初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对动结式形式和意义的理解较差,中级和高级学习者则理解较好;英语母语的拼接形式和有无方式对学习者的动结式形式理解有较大的影响,对意义理解影响较小。通过用英语翻译和图片两种任务考察学习者动结式产出发现,不论有无明确的母语线索的提示,学习者产出动结式都会寻求母语线索的帮助;学习者习得动结式常使用一致性原则、母语策略和目的语策略。根据以上结论,对对外汉语动结式教学的关键时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