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相关史料的钩沉编排,呈现了严复、林纾一生中的交游图景,并对二人之间的同异有所比较;同时也将严、林作为清末一代趋新知识人的代表,试图由此略窥清末民初文化界的时代风习及其转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相关史料的钩沉编排,呈现了严复、林纾一生中的交游图景,并对二人之间的同异有所比较;同时也将严、林作为清末一代趋新知识人的代表,试图由此略窥清末民初文化界的时代风习及其转换.
其他文献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明清山东方言背景并且在时代上先后相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清山东方言不同阶段的语言面貌.本文选取其中语义用法较为特殊的程度副词“漫”、“精”、“挺”、“响”、“焦”、“稀”等进行描写分析,探讨它们用法形成的原因.
在新技术、新革命的推动下,微博、微信等当代新媒体所传播和衍生的文化内容使得文化领域呈现众相丛生的局面.信息如此便捷地生产和快速地蔓延,究竟如何甄别和取舍?本文研究认为,面对海量的文章、图片、视频,犹如大浪淘沙,恰如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所指出的那样,必须戒浮躁、求创新、建队伍,才能使得文艺有“生命力”.就是说,
以廖名缙演说思想中激进与保守的两个内在契合点为中心,旨在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文人的学术演说与马克思主义著作都是人类的文化创造,人始终是文化事业的主体,人类的文化创造表现了符合个人和群体审美理想的人类情感与生活,文化作品的倾向性,只要遵循美的规律体现出来,就具有审美的品格和价值.正由于创作主体,即廖名缙与马克思在审美心态、哲学思考上的相融相契,使得廖名缙在当时社会上“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虽然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华夷之辨”或“夷夏之防”的严肃论辩,但并没有中断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步伐.正如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所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一样,汉族文明往往会高于同时期的其它少数民族文明.因此,中国历代正统士人会轻蔑地称少数民族为“夷”,或“蛮夷”、“化外之民”.少数民族也深知其不足,积极向汉民族学习,以改变自身落后的面貌
刘勰论及的作家有一些具有突出的绘画才能,如张衡、蔡邕、杨修、诸葛亮、嵇康、温峤、王微等;其所论及的作品有一些是因图像而成文的,如屈原《天问》、扬雄《赵充国颂》、郭璞《尔雅图赞》、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何晏《景福殿赋》等,而回文诗这类作品则以图像的方式展现;刘勰亦论及谶纬之书、河图洛书、易之卦象等与图像有关的文献.这说明刘勰具备图像的视界,但他对张华《女史箴》与曹植《洛神赋》这两部已被展示的作品却未
在现存的朝鲜、韩国、日本、中国文献中,保存着大量朝鲜诗家评论明清诗歌的内容.这些诗论明显受到中国评论的影响,如有的引用或化用了中国的评论.朝鲜诗家评诗的儒学化特色鲜明;角度、标准、形式、载体丰富多彩;不仅关注著名诗人及诗作,还关注了非著名、非专业诗人的诗歌;评论时引用的部分明清诗歌与中国现存记载有出入.朝鲜诗家的评论关注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兼顾思想与艺术双重标准,部分观点契合了马克
康熙初年,吴乔撰成《正钱录》攻摘钱谦益《列朝诗集》中诗人小传,而招致钱牧斋门生故旧的非难;钱陆灿是牧斋的族孙,他虽在牧斋主盟坛坫时绝不攀附,却在其身后纠驳《正钱录》最力,终使得风波止息.这就是清初文坛著名的《正钱录》公案.然而由于《正钱录》“久佚”,学术界已难知其详,仅有的单篇论文也错谬不断.有鉴于此,重新考订《正钱录》之作年,探究其缘起,梳理其始末,并根据钱陆灿《答许青屿侍御书》辑录新见的《正钱
何若瑶,字石卿,广东番禺人.其生平,《中国历代入名大辞典》有简要记载.《番禹志本传》则详细得多.他为道光戊子(1828)举人,七赴礼闱.庚子(1840)大挑二等,选海康训导.辛丑(1840)成进士,钦点传胪,改翰林院庶吉士.用甲辰(1844)散馆,授职编修.戊申(1848)大考,二等,补授右春坊右赞善.己酉(1849),丁父忧,服阕回京.癸丑(1853),丁继母忧,归,遂不复出.甲寅(1854),
谯周(二○一?——二七○),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人.谯周幼孤,研精《六经》.蜀丞相诸葛亮命为勤学从事,后为太子仆,转家令,徙中散大夫,迁光禄大夫.蜀亡入魏,封阳城亭侯.晋受禅,拜骑都尉,后封义阳亭侯.谯周着述较多,后来陆续散佚.《隋书·经籍志》着录有谯周《论语注》十卷、《三巴记》一卷、《谯子法训》八卷、《古史考》二十五卷、《五经然否论》五卷.现原本均已散佚,传世者为后人辑本.陶宗仪《说
早期的十六国胡族政权如匈奴所立之汉赵(又称前赵),在建立政权之前就与汉族之间有着漫长的杂居史,他们从乡里私学中获得基本学养,又从洛阳的乡党交游中获得文学水平的提升.在建立政权之后,并州乡党是汉赵政权首先启用的汉族士人,与之有着丰富的文学互动.汉赵民族关系的一些特点,可以让认识到,乡里社会是胡汉关系发展的根本基础,从西晋末到十六国早期的文学存续,离不开乡里士人所起到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