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感染不同阶段HBsAg水平的变化及其与HBV DNA关系的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肝病峰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HBV感染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水平的变化及其与HBV DNA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08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反应方法测定血清HBsAg水平。结果:208例患者中,慢性HBV携带组HBsAg水平中位数最高,为3.90 log10IU/ml;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水平中位数为3.53 10g10 IU/ml,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水平中位数为3.43 log10IU/ml;e抗原阳性肝硬化组HBsAg水平中位数为3.30 log10 IU/ml,e抗原阴性肝硬化组HBsAg水平中位数为3.17 log10 IU/ml。e抗原阳性组HBsAg水平中位数均高于e抗原阴性组(P<0.01),肝硬化组HBsAg水平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ItBV携带组(P<0.01)。血清HBSAg与HBV DNA均存在相关陸,慢陸乙型肝炎、慢陸HBV携带和肝硬化三组HtBsAg与HBV DN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0.48(P<0.01)、0.28(P<0.01)。结论: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的血清HBsAg水平不同,慢性HBV携带者最高,肝硬化患者最低,根据血清HBsAg水平可初步评估HBV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HBsAg与HBV DNA存在相关陸,在慢陸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中HBsAg水平和HBVDNA载量可做为预测和监测疗效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7A的表达以及与HBV相关肝病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70例HBV相关肝病患者[包括慢性肝炎(CH)21例,肝硬化(LC)21例,原发性肝癌(HCC)28例1和1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2、IL-4、IL-17A;分析三种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HBV相关性肝病的变化以及其与ALT、AST、TBI、ALB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3年的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58例采用LdT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治疗前基线ALT水平、HBV DNA载量、HBeAg滴度和HBsAg滴度与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相关性;采用logis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8例合并代谢综合征,及30例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HCV感染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并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随访观察。结果:7例合并代谢综合征及11例未合并代谢综合征HCV基因型为2a型感染的患者均获得续病毒学应答;HCV 1b基因型感染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目的:调查健康人群中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及进行分析。方法:每个检查对象由家长先填写乙肝疫苗接种调查表;对所有人组儿童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后检测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方法检测HBSAg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说明书操作及判断结果。为使这次调查资料真实可靠,调查前统一表格进行登记。结果:本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100%。
目的:探讨结石患者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状况及相关性。方法:本组结石患者共780例,其中胆囊结石569例,肾结石116例,胆总管结石14例,输尿管结石31例,前列腺结石53例。HBSAg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按提供的试剂说明书操作及判断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德国西门子彩超SIEMENS G50型号。结果:本组所有结石患者780例,HBsAg阳性
针对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中存在的实验室污染问题严重,极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作者从实践中摸索出克服实验室污染提高其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立了一套PCR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它是PCR试验成败的关键,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对比分析脾切除术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评价比较两种术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前瞻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将3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亢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例患者,分别行脾切除术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统计对比两种手术前后患者血液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术后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不同剂量和疗程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
目的: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陪伴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的标准化方案与Peg-IFN α减量治疗对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的疗效。方法:选择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GM-CSF陪伴Peg-IFN α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组和Peg-IFN α减量组;以慢性丙型肝炎接受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患者28例为对照组。观察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 α)基因调控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Lieber-DeCarli乙醇液体饲料喂养联合微量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最后2周应用PPAR α激动剂WY14643及抑制剂GW6471进行干预实验。采用酶法检测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
目的: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分布,探索提高丙型肝炎疗效的方法。方法:调查了解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测序分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普通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根据病毒基因型及应答情况等决定疗程,总疗程24-72周,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适当处理。结果: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1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