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思想的現代價值

来源 :澳门理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思想,在中国儒家文化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推溯到中华民族十分遥远的古代。中国人的和谐思想,可以说是极其广泛的,它包括了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还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中西方和谐思想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一些共同的东西。他们都认为,要把和谐社会的构想变成现实,需要出艰巨的努力。和谐社会与不和谐社会的区别,在于它的巨大包容性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矛盾,而是要在承认矛盾的基础上,对各种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寻找出解决矛盾最妥善的方法。中西方都承认,政府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果政治被贪污腐败所困扰,本身又没有决心来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失去民心,和谐社会的构想便会成为一种神话。
其他文献
儒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主体,儒学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儒学作为一种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真精神,是通过精神儒学、学者儒学、学术儒学与制度儒学得以践履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学术承诺的。儒学有自己一以贯之的学术追求与价值体认,它以一种人文精神的形式或隐或显地在历史与当下语境中同人、社会进行交流和对话。儒学有自己对于人、社会与世界的思考与体认,对于历史的遵循与反思,也正是在这种遵循与反思中,儒学发现属于自己的问题与
本文指出,早期的儒家形上学可以看作是努力揭示科学的超人文主义的一门学问,早期的儒家形上学基于一种多维度范式,所以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一种对人类本身及其周围世界更为全面的认识。《中庸》提出,道德提升(我们称之为“意识进化”)超出了可观察到的存在领域,并揭示出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对那些寻求儒家道德提升的高目标——成圣的个体们的必要性。《中庸》也可以作为人们达到这一目标的技术指南。如果这一结果能够得到回应,而且
荀子论孝以“隆礼”为核心,以“性伪之分”,人性本恶为理论基础,主张“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从义不从父”,君恩大于父恩。荀子孝道观念是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是对封建大一统逐渐形成的时代的反映,其孝道观念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即将确立的中央集权封建等级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儒学称得上是中国古典思想或价值体系的代表,儒家文化也算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但儒学或儒家文化都已经成为历史,其历史的积极作用也是有限的。儒学与现代化本身是格格不入的。一方面,儒学本身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它也不可能有助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当代中国需要先进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而不是靠儒学来拯救。
只有通过对话才能逐渐培育和平文化,一种由共存共荣的心态和成人之美的德行所交织而成的文化。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发展和谐社会,一种互尊互信而且谦和礼让的社会。儒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以对话而非争议为特色的生命哲学。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恕道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可以为全球伦理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资源。
儒家伦理发展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其体系非常庞大,其内容极其丰富,其方法极其多重,但就其内含意义而言,则为一致,皆在求为圣人,并以圣人为伦理修行的楷模,儒家伦理的内含也都以圣人、君子为构思的封象,今天,我们如果说,在一个民主且多元化的时代中,不需要那么多的圣人,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圣人,但至少要有一个社会规范,个人行为的标准“如果每一个人皆以个人为主,个人又要以何种标准来和他人相处?因此,即
现代世界面临着文化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等五大冲突,在化解这五大冲突和危机中,需要的是对话。根据作者数十年来对于儒家思想的研究,综合、梳理出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和合”之精髓,提出了“和合学”的理论体系。和合学是中华文化的儒、道、墨、阴阳、法各家及佛教思想的凝聚。根据“和合学”的理解,这种对话是“和合学”的“融突论”中的一种形式。和合学提出了化解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的五大原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需要很多资源的。先秦儒学是我国古代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重要的理论与学说。《尚书》中尧的“克明俊德”与“协和万邦”以及舜的“五典”是我国古代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的滥觞。孔子的“仁爱”学说,奠定了古代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孟子的“仁政”思想与“制民之产”的规划是古代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鸿猷。《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是古代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
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哲学体系,儒家文化的精髓和要义在于讲求“和谐”。儒家“和谐”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继承和弘扬儒家“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同时,也应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握好继承、创新儒家“和谐”文化的基点。
进步、文明、健康、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成员道德内化的自觉调适。王阳明以为,良知生而具有,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只要去欲存理致良知,则人皆可以为尧舜。良知本后天生成,非先天生成:言良知自有,不假外求,在于强调良知内化。良善不仅是社会的认可,他人的认可,更应该是自我的认可’自我的觉悟,自我的信仰’以良善为美,以邪恶为丑:以践行良善为荣,以邪恶作为为耻。良知自有,我与圣人同,不假外求,只需诚意。古今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