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跨文化交流,不同文明尤其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已成为当前学术界、文化界的热点.由此而来的问题是,这种交流和对话是如何可能的?在面对本体论语境中的主体间性问题、不可
【机 构】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兰州730000
【出 处】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流,不同文明尤其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已成为当前学术界、文化界的热点.由此而来的问题是,这种交流和对话是如何可能的?在面对本体论语境中的主体间性问题、不可通约问题、彻底翻译或彻底解释不可能性问题时,跨文化交流、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的开展往往是各说各话,流于表面.鉴于此,追随康德,根据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给提供的先验演绎思路,尝试着提出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交流之可能性的一种"先验演绎",为跨文化交流确立一个原则——审美原则.
其他文献
科学研究对象可以抽象为几大类:变化背后或变化之中的恒常性,变化性本身,变化性与恒常性的混合,而科学研究方法已有公认有效的四种:理论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计算研究方法,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许多国家都以积极态势将其与本国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并以与之相关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等尖端技术作为发展战略的重
本文对认知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哲学与人类学反思,在评述分布式认知这一认知进路的基础上,提出其优于延伸心灵假说之处在于体现了认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征,消解传统认知主义以
德性知识论自上世纪80年代由索萨始创至今,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对当代知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索萨用理智德性代替传统知识定义中的确证要素,在他看来,知识应该是产生于理智德
问句逻辑作为广义认知逻辑的分支学科,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在问句逻辑的发展过程中,对预设理论的探究始终是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构成了问句逻辑的哲学基础
国家理想的最终是否以及如何实现必须依靠其本质的合理建构.国家理想的本质反映了国家内部各民族的根本需求并与人类的本质和生命的本质密切相关,这也印证了本需主义的哲学观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否具有不以任何个人、集团,甚至人类整体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一直以来是个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这个谜底的揭开具备了一定条件.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将揭示社
传统物种本质主义认为,物种是自然种类,相对不变,有其共同的本质属性,体现在物种成员的内在结构上.这一观点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和批判,但有其合理性."物种个体论"和"物种多元论
作为客观知识的科学问题,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的过程中,演化的宏观形态有线状、树状和网状,演化的微观形态有链式、辐射式和收敛式.演化的结果在当代科学中呈现出新形态,表
尽管拉图尔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学界对于这一方法的评价并不统一,尤其体现在对其合理性的认识之中.对于这一问题,不仅要注重实验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