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战国铜器铭刻中的"萃"字

来源 :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国兵器铭文中习见"萃"字,楚国兵器铭文中有"(粹)"字.从辞例来看,"萃"、"(驿)"二字用法相近,多用在兵器名词的前面;从字形分析,"(粹)"字可能是为明确"萃"字表示"兵车"的字义添加意符而成的字.即出现了楚文字用"(粹)",而燕国兵器铭刻中却保留了"萃"字的现象.这或可认为是战国时燕、楚两国"萃"与"(粹)"字"文字异形"的一种解释.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即《系年》中异源字的整理与研究,考察了《系年》中异源字的来源及其楚化过程,并分析了异源字的成因.
《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日书》"嫁女"篇简177壹原释文作:[癸巳]取(娶)妇,2其夫不出三岁死.本简上端和左半部有缺损,仔细查看图版,原释文所谓"取"恐应是"出"字.在《孔家坡》附
会议
  文人笔记是古人对见闻、名物、古语、史实等的记录。刘叶秋先生所著之《历代笔记概述》将其分为小说故事、历史琐闻、考据辩证三类。历史琐闻、考据辩证两类中集结了大量
会议
由于古文字一字多音的现象比后代普遍,一个汉字或许可以表示若干个声母相远的词,不能机械地认为用同一个汉字所表示的词,声母一定相同或相近.因此,分析文字通假现象,不仅要分
  《俗务要名林》与《字宝碎金》同属敦煌字书,"俗务"指世俗事务,"名"即是"字","要名"指当时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词。本书多记当时俗语俗字,其所载录的,有些是一般字书所没有的,有
会议
《说文》中或有构件全同而构形不同之同形异构字,如果依照文字为求其统觉性,构件位置容有不必拘泥而可易置之弹性而言,凡有文字构件全同而构形不同者,其音义应当无别,譬如:「
会议
通过对河北省9个市34所县城、乡镇初中的44名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城镇初中生错别字情况比较严重;教师逐渐开始认识到教师态度上的不重视、教学中汉字学知识的缺失是学生
马叙伦(1885-1970)《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简称作《疏证》)利用甲骨文材料纠正、发展和补充前人的观点.后人研究古文字问题引用马氏的说法,并加以补正.当然马氏使用古文字资料
甲骨文有"不"、"帝"二字,关于字形的解说,长时间无定论.今结合字形字音及古人训诂相推求,"不"应为"本"之象形初文,象草木之根,而"帝"则为"柢"之表义初文,指树木的主根.甲骨文
本文从字形分析、字构分析以及字素和部件、偏旁的关系以及概念的整合等方面来分析现代汉语常用字的结构,以此来验证这种分析方法较以往分析的清楚、方便与更加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