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实施,学科建设在高校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更加凸显.随之,学科治理逐渐成为学科建设中的重要话题.强调多元主体合作参与的学科治理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地方转型高校克服当前学科建设实践中学科失范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地方转型高校学科治理中,教师由于自身因素和外部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处于边缘主体的位置,陷入参与困境.要克服普通教师参与治理的困境,需要从建立校院两级学科委员会、引入
【出 处】
:
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实施,学科建设在高校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更加凸显.随之,学科治理逐渐成为学科建设中的重要话题.强调多元主体合作参与的学科治理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地方转型高校克服当前学科建设实践中学科失范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地方转型高校学科治理中,教师由于自身因素和外部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处于边缘主体的位置,陷入参与困境.要克服普通教师参与治理的困境,需要从建立校院两级学科委员会、引入商谈机制并加强学科治理民主议事程序建设、推动学科治理相关制度建设以及建设学科治理生态文化以培养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来着力,以达到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效果.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目标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教育管理效能的关键指标.学校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实现学校的核心目标——育人,也需要实现学校教育的工具性目标,现代学校制度为多元的价值追求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但是,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工具性驱逐教育的本质,导致教育远离生活,学校教育商品化等学校教育目标发生异化的现象.基于现代化的相关理论,本研究认为
变革时代的教育领导需要有坚韧的品格,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注重寻求学校改革的专业支持,以实际的敏捷行动,以及拼搏与坚持的精神,持续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系统的变革比单个学校的变革更加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无论是单个学校的发展变革,还是系统的学校变革,都要面对失败的风险,都需要有致力于教育变革的坚韧领导.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逻辑强调以均衡发展为战略,以谋求教育质量提升为目标,推动重点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逻辑强调探索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践的创新路径,强化教育的治理能力,分类分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需要以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问题的解决,建设"真善美"统一的学校,走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创新发展道路.
未来学校是时代变迁和发展的产物,是技术革新和学习需求提高的必然结果.未来学校是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机构,本文依托国内外学者对未来学校研究的主要成果,探讨了未来学校的概念,推动未来学校发展的因素,未来学校的特征,对国内外已有的未来学校实践作了梳理,并提出要从不同教育阶段把握"未来学校"的变革特征以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未来学校"的研究展望.
随着中国管办评分离政策不断的深入,教育评估机构逐渐涌现出来.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A省X学会为案例,分别从教育评估机构独立性、专业性、自身监督设计运行情况来分析当前教育评估机构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加强管办评背景下教育评估机构的独立性、提升管办评背景下教育评估机构的专业力、完善管办评背景下教育评估机构的自身监督设计机制.
对困境儿童提供的教育精准支持由精准支持的主体、精准支持的客体、精准支持的方法、精准支持的内容四个范畴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困境儿童教育精准支持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指向.其线索体现为:明确困境儿童教育精准支持提供的主体,它解决的是"谁"来提供的问题;明确困境儿童教育精准支持提供的客体,它解决的是"为谁"提供的问题;明确困境儿童教育精准支持提供的方法,它解决的是"怎样"提供的问题;明确困境儿童教育精准支持提
基于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来研究中国教育管理学的学科范式.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形成的前提是其作为一门具有教育学和管理学基因的综合性质的社会学科,它有强烈的现代学科意识,然后在其学科范式形成的动力系统的推动下,逐步形成本学科自身的学科范式发展体系.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管理学由此进入了一个所谓"多元范式"的时代.
教育实习是全日制教育硕士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中国教育硕士教育实习仍然存在着实习目标不明确,实习内容不丰富,实习方式不科学,实习制度不完善,实习模式不理想等问题.鉴于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的教育实习模式,为中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习模式提出有效性的构想.
特色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学校变革的基本趋势.而当前中国学校特色发展存在概念混乱、方向不明等问题,对国内外学校特色发展理解的差异也有所忽视.实际上,国内对于学校特色发展主要强调其文化性、整体性和稳定性,而英美国家则更多强调学校特色发展的多样性、课程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对此,应辩证地对待中西方认识的差异,统筹处理四个关系,即学校特色发展内在目标与外在目标的关系,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学校自主的关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分析了学生课后时间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类型的课后时间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提出利于学生成绩的课后时间分配方案.在学生课后时间类型中,学生睡眠时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阅读时间,然后是运动时间,接下来是校内外作业时间,最后是做家务时间,课外补习时间、看电视时间和上网玩游戏时间对学生成绩有负影响.初中生需要有适量的校内外作业时间,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非必要的课外补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