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互联网+教师”研究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再发展

来源 :第五届北京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强调“兴国必先兴师”.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上提出“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原则,强调要“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互联网+教育”作为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方式被写入国务院文件.落实党和国家发展战略部署,互联网和教师是两个关键要素,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力量深化研究.
其他文献
概括地说,城市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不可持续问题.基于此,当前城市教育发展面临的矛盾可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快速推进对更新教育功能、内容、教学一学习方式与学生素养表现的需要与呼唤,同城市教育与其保持距离、反应迟钝、麻木不仁乃至大相径庭现状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教育系统有必要做出敏锐与适时的回应,其主题应是大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
本次副中心控规力图形成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相对均衡、服务全面覆盖的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设施体系。编制期间,项目组与各设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实时进行紧密沟通,切实保障了基础教育设施用地在副中心控规中的落地,并配合完成了公示工作,回应了大家关切的一些热点问题。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北京未来20年定位发展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以综合创新人才培养引领未来城市的变革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九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深化教育改革,需要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孩子健康幸福成长,有自信、有能力接受未来挑战.
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成为主要实施途径.在改革过程中,教学的关切也在发生改变:过去的学科教学较为重视“双基”训练,凸显共同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而今,教育改革较为重视满足学生的学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基于学生发展共同基础而兼顾个性化发展.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育创新是国际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而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面向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教育是生态文明时代学校发展的新境界与努力方向之一.
在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思想引领,以开放、普惠、共享、优质为发展理念,以促进市民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发挥组织服务指导功能、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健全社区教育服务网络、组织社区教育师资培训、持续优化信息网络平台、开发优质社区学习资源、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各类人群教育培训和创建社区教育特色亮点等途径
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开始出现在联合国的正式文件中,最初界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后来,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步上升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理念和核心战略,内涵延伸为“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学习型城市”的概念最先出现在经合组织(OCED)1992年报告《为了终身学习的城市战略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中指出要“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这赋予了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任务.本文将结合社会治理理论和浙江省社区教育的背景,从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发展的视角,选取浙江省杭州市的四个案例,对社区教育融入城市治理的路径和关键要素进行分析.
美国学者格朗兰德认为评价包括了测评与价值判断两个过程.测评即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定量或质性的信息;价值判断即依据标准,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优劣判断.基于这样的理解,课堂教学评价即指通过课堂观察,搜集教学中定量的和质性的信息,依据事先拟定的标准(或框架),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既是基于经验的一种价值判断过程,也是基于证据的一种推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