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s isolation,PVI)被公认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但单纯肺静脉隔离对于持续性房颤(尤其是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很低.对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s isolation,PVI)被公认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但单纯肺静脉隔离对于持续性房颤(尤其是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很低.对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指南推荐在双侧肺静脉隔离基础上进行左房基质改良.国外学者先后提出了"线性消融""复杂碎裂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CFAEs)消融""自主神经节消融""转子消融"等消融方法.但单独使用上述任何一种消融方法对持续性房颤的效果均欠佳.多数电生理中心采用包括PVI和"CFAEs消融""线性消融"等术式在内的复合消融策略治疗持续性房颤.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提出了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2C3L”策略,即双侧环肺静脉消融(2C)及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3L)。其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以及所有消融径线的完全传导阻滞。2015年5月Europace杂志发表了安贞医院持续性房颤2C3L消融策略与步进式(Stepwise)消融策略对比的研究结果。2C3L消融策略术式固定,方法相对简化,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可以取得与步进式消融相同的治疗效果。与步进式消融不同,2C3L策略有着预设的消融径线和明确的消融终点,不追求术中房颤终止,操作时间和消融时间明显缩短,X线曝光显著减少。
其他文献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亦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t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有时
Brugada综合征是以潜在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和心脏性猝死(SCD)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自从1992年由Brugada兄弟报道Brugada综合征以来,该病已经从一种少见病发展成为年轻人猝死的常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是一种以运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双向型和(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为特征的恶
遗传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病包括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和心肌病.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主要包括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
Marshall静脉(vein of Marshall,VOM)和Marshall韧带(ligament of Marshall,LOM)的基础和临床电生理已经被电生理学家关注几十年.它们的功能早已超越左上腔静脉的残存物,涉及
住院治疗费用是房颤患者的大部分诊疗费用开销。美国在房颤患者的紧急管理中倾向于保守治疗,而加拿大倾向于积极主动,进而影响两国之间住院率的差异,使美国房颤患者较加拿大患者
目前仅有限的研究聚焦于IAST,发现IAST与AF患者的左心房电解剖重构显著相关,与整体EAT显著相关,在PeAF患者中更为明显。三维电解剖标测发现房间隔的CFAEs出现率始终较高,近期的临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明显心房结构重塑、电重塑和收缩功能改变.整个病程中心房纤维化的出现和进展是其标志性结构改变,并被认为
房颤消融后房速是一种重要的促心律失常并发症。心律失常的机制在仅进行了电学指导的肺静脉隔离的患者常常是由于肺静脉局灶或微折返,在这些部位注意避免缝隙出现可减少这些心
随着互联网Web3.0和"大数据"的发展,人类知识的传承和通信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职业招聘领域进一步的发展,招聘方式逐渐多样化.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