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专业的体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弱伤病负面影响,迅速走出伤病困扰回到赛场。故而,以体能康复产生背景为出发点对其进行概述,并从人体功能态的视角再认识体能康复。研究认为体能康复训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且不同的过程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来实施有效训练,才能转入下一个过程或者阶段,是程序化和模式化的一套体系,主要参与人员为医生、体能康复师和运动防护师以及体能训练师,为运动员身体状态向目标状态改变做出个性化方案,以满足专项训练的需求。不同参与人员的分工不同,运动防护师主要进行防伤,防止正常功能态向失常功能态转变。医生则是进行医学诊断和处方治疗;运动康复师需要进行运动员的伤后(术后)恢复,二者相互配合促使运动员从失常功能态向正常功能态转变。体能训练师主要职责是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促使其由正常功能态向超常功能态转变,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1.体能康复训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且不同的过程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来实施有效训练,才能转入下一个过程(程序),是程序化和模式化的一套体系。根据运动员所处的状态,不同专业人员分担的任务也不相同。如果仅从分工和任务角度来看,康复性体能训练应该包含康复和体能训练两大部分,主要参与人员为医生、体能康复师和运动防护师以及体能教练,为运动员身体转态向好的方向改变做出的个性化方案,以满足专项训练的需求。医生为运动员做诊断和处方治疗;运动康复师是主要负责运动员伤后(术后)的伤病恢复,康复地点在医院或者康复诊所等固定地点,主要是进行异常状态的康复,即康复为主,异常状态康复。运动防护师主要是帮助从医院归队的运动员和正常运动员防止运动创伤的发生,协助医生或者康复师帮助伤后归队的运动员进行其基本运动能力(功能)训练,即防护为主,正常状态防护。体能教练则是对无伤的运动员以提高其体能水平以及高强度训练和比赛时运动负荷承受能力为目的,从而增加其防伤的资本和参加竞技比赛的能力,即提升功能为主,正常向超常状态转化的训练为主此外,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应以项目特征、运动员损伤特点的差异性等为基础,综合考虑动力学、运动学和解剖学以及运动员心理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2.正常功能态在运动训练领域是指运动员能够完成一般训练,包括体能和技、战术训练等,是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基础标准。失常功能态则是在运动训练环节表现为运动损伤发生以及伤后恢复到参加训练的过程中的不稳定状态,时而状态良好,时而状态极差,时而状态可能出现超常,不稳定是这个过程的明显特征。超常功能态是指运动训练领域表现为竞技状态的稳定和超常发挥。3.人体功能态是一个动态过程,先天遗传因素的局限性以及后天环境、背景、条件因素的复杂性,致使其表现出强烈的个体差异性。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不考虑遗传因素(运动员选材几乎可以将遗传限制因素排除)的前提下,运动员所处的时期、阶段、状态以及训练的场地、环境等不断处于变化之中,同时长期、持续和系统的训练所造成的伤病、心理等也是影响运动员状态变化的要素,故而运动员表现出来的功能状态也是在稳定——非稳定——稳定之中呈现波浪式变化。研究结论:体能康复训练正由静态、碎片化传播向动态、系统化转变,伴随其训练理念的普及逐渐形成评估在前、康复训练在后的新型、动态训练模式。运动员所处状态的正确判断是体能康复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其从业者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而在运动队工作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学科基础和实操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体能康复工作是实现伤后运动员恢复的关键角色,需要与医生和教练组进行沟通,以知晓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根据实时身体状态确定运动员所处的康复阶段,以此为基础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监控,来自医生以及教练组的反馈,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以适应运动员状态变化,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合理控制负荷量和强度,从而优化康复体能方案,以达到恢复和提高运动员成绩的目的。也就是说,只有训练、科研、医学紧密结合,协调工作,降低损伤发生率的同时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才能为专项训练和比赛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