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近代历史教科书的现实书写

来源 :第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科书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降,随着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和中国政治体制的更新变革,许多颇负盛名的一流学者文人"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纷纷投身或参与到历史教科书的编辑与出版之中,推动着近代历史教科书内容与形式的不断革新.历史教科书承载了更多的民族和国家的意志.在清末民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学活动都以历史教科书为中心展开的.
其他文献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学校因其地理位置、学生基础、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原因处于改革的尴尬地位.开发校本教材成为这类学校发展的实用选择.武汉市三店中学探索出专家指导、新老教师的教学合作、学生参与等校本教材开发的有效方法.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九年义务制教育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础特征的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各教材的修订工作的推进,劳动与技术教材的编写工作也在其列.通过编写劳动与技术教材,总结了编写的原则和流程,并对教材编写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梳理教科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钟启泉).在今天看来这一命题可以赋予新的含义,即:教材梳理、归纳与重组是学科课程重构的基本途径.北京小学长阳分校根据课程目标对6个年级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再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年级为单位建构学科课程纲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并完成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组合,落实到单元和课时教学设计中.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是2014年刚出版的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梳理和描述,对各类汉语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该大纲将2500个常用汉字分为六个层级列出供教学参考,但由于出版时间尚短,目前学术界缺少对这些汉字的系统研究.同时六书作为汉字教学中的方法之一已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本文从六书的角度解读此初级常用字表,以期为教学提供借鉴.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在初级常用汉字中,形声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诞生.随着新学制的推行,中学数学教科书陆续出版发行.1902-1912年,中国中学数学教科书的出版企业有数十家之多,出版的中学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教科书有60余种.这些教科书有些是翻译的、有些是编译的、有些是外文原版的、有些是国人自编的;编排方式有竖排、横竖混排、横排;数学符号有的采用中国传统数学符号、有的是中西数学符号兼用、有的是完
清末处于中西新旧思想碰撞的时期,随着《癸卯学制》的颁布与实施,新式学堂的兴办,教科书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渐彰显.以《最新笔算教科书》为个案,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编纂者情况、编排形式、理念及内容体系、特点等进行阐释.通过分析发现,该书展现了时代特征,在形式、理念、内容等方面都呈现出中西文化冲突的鲜明特点,作为清末第一套完整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以后教科书编写奠定了基础.
从海峡两岸选取北师大版与翰林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以"平面向量"内容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结构与具体内容两方面进行静态比较.宏观方面,两版教科书"平面向量"内容的编写大体相似;但微观方面,其编写与设计各具特色,北师大版具有学科相容性,翰林版更具直观性与关联性;在数学教师教学、教科书进一步编写方面得到若干启示: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协同配合;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内容之间的统整与连结.
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少数民族教科书政策的目标指向趋同,它在继承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认同整合思想的基础上,为了达成民族整合的目标利用政策及文本作为载体建构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从文化的角度形塑中华民族.历经萌芽、成型、发展三个阶段建立起的中国少数民族教科书政策,以回应少数民族文化权力诉求的方式,促进其对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然而,由于近百年来不同时期中央政府秉持差异较大的民族观念,且面临情状不同的
本文以1933年出版的中学物理教科书《汉译物理学纲要》为案例,对该书的编写理念和教学环节设置等特点的研究,了解中国物理教科书发展史中民国时期美国引进的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发展状况,同时寻找当时美国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模式,总结出该书的成就与不足.并在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下,阐释民国时期引入的美国中学教科书对现代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启示.
本文对近百年来178篇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数量历时变化、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通过研究发现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研究的文献数量由少至多,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重点越显集中,视角与方法日趋多元化.同时也发现,研究方法存在不规范、理论研究薄弱、深度不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对今后教科书的研究趋势提出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