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众多不同品种的小麦拔节期及其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年际间有明显差异,从3月13日~4月1日拔节的置信区间为99%.由于气候变暖小麦拔节有提前的趋势,且早熟品种变幅大,拔节期提前明显.拔节期与幼穗分化关系密切,但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最早达到拔节的幼穗分化时期为小花末,最晚为药隔前期.拔节期与分蘖呈正相关,分蘖强次生根量相应增大,分蘖力强、次生根多的品种抗霜能力和缓解霜冻的能力就强.拔节期
【出 处】
:
2006中日低温灾害及其防御对策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众多不同品种的小麦拔节期及其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年际间有明显差异,从3月13日~4月1日拔节的置信区间为99%.由于气候变暖小麦拔节有提前的趋势,且早熟品种变幅大,拔节期提前明显.拔节期与幼穗分化关系密切,但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最早达到拔节的幼穗分化时期为小花末,最晚为药隔前期.拔节期与分蘖呈正相关,分蘖强次生根量相应增大,分蘖力强、次生根多的品种抗霜能力和缓解霜冻的能力就强.拔节期间,茎节拔的越高,抗低温的能力越弱,冻害越重.拔节晚有利于穗粒数的提高,不利于千粒重的增加.与成穗数则关系不大.说明拔节晚也能选育出高产品种.
其他文献
十届四次全国人大通过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未来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素很多,其中农村养殖业的畜禽粪污和生产生活的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生产生活能源短缺是主要因素.农村养殖业畜禽粪污和生产生活废弃物(包括厨厕污水、秸秆等)是我国农村的主要污染源,但也是资源,只要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处理,不仅能够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为建设小康和谐的社会主义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养猪大国,2005年全国生猪存栏4.89亿头,屠宰猪6.52亿头,占世界总屠宰量13.79亿头的49.82%,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出口活猪176.19万头,出口猪肉25.43万吨,占当年产量的0.79%,出口数量非常有限,主要出口地区是港澳和俄罗斯.影响我国生猪和猪肉出口的主要原因是防疫和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目前有机、绿色猪肉生产前景看好,本文介绍了绿色养猪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海南发展
生猪产业是重庆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生猪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县乡财税收入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市生猪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和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此,市发改委和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开展了重庆市"十一五"生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丰富城镇"菜篮子",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相继实施了一批"菜篮子"工程."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禽畜饲养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养殖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并且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但与之俱来的是大量粪便等有机废物的产生,由于他们的不合理堆放和处置,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
2006年1月23日,欧盟通过了"动物保护和福利制度改善的具体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欧盟在关注动物福利和相关制度的立法和实施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次通过的行动计划,将过去的相关动物福利标准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一个制度体系,对于推进欧盟各国政策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中规定,从2007年开始,农户接受政府直接补贴的条件之一是要在饲养管理畜禽时遵守动物福利的有关标准,这就使动物福利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244.8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8.1%.在国际畜产品贸易中,我国的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如我国的猪肉价格低于国际市场40%、牛肉低50%、羊肉低80%、禽肉低30%、禽蛋低30%,按说这种价格竞争优势可使我国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指出动物疫病重创国际畜产品贸易,成为国际畜产品贸易的主要技术壁垒,分析了动物疫病
今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先生根据我国猪业发展中价格波动对猪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提案采用市场化的途径,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完善生猪市场体系.朱玉辰总经理认为,开展生猪期货交易是采用市场化机制,解决价格波动对产业发展影响的好途径,朱总的提案无疑是抓住了猪肉产业链和谐发展的"牛鼻子",这个提案一经提出,生猪期货交易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同时得到了商务部的高度重
本文首先介绍了法国养猪业的生产,而且介绍了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和伊彼得种猪的遗传繁育,及生产性能,最后介绍了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技术与发展。
通过分析安徽省淮北地区近40年来小麦发育期进程以及小麦霜冻害的发生规律,建立淮北地区冬小麦霜冻等级指标,揭示了淮北地区小麦不同等级霜冻害的发生频度及霜冻害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提出了小麦霜冻害农业防御对策.
通过对庆阳西峰气象站近20年观察记载的终霜日期和3~5月份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分析,可以看出:晚霜结束日期有提前趋势,冬小麦返青~抽穗期≤0℃的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低温出现回暖现象、霜冻频率呈下降势态,但极端低温出现日期趋于偏晚,且变幅较大,表明发生霜冻的风险性依然存在,需引起人们关注.同时概述了建国以来该区小麦遭受较强晚霜冻害的基本情况,并总结提出了适宜的防御对策,为科研与生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