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燃用柴油—碳酸二甲酯(DMC)混合燃料时缸内辐射传热和壁面热边界层的变化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小功率柴油机分会、基础件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二甲酯(DMC)作为含氧燃料添加剂能够显著改善柴油机的碳烟排放.本文研究了柴油——DMC混合燃料后由于碳粒生成减少而引起的缸内辐射传热量以及壁面热边界层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DMC后排气烟度能够明显改善,并且存在一个最佳添加比例,同时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缸内辐射传热量有所降低,壁面热边界层减薄.
其他文献
供油提前角和天然气替代率是影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LR6105ZQS双燃料发动机对这两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和经验,为双燃料发动机性能提高和后续开发电控喷射双燃料发动机提供依据.
建立了双偏心式提前器几何数学模式和力学教学模型,研究了提前器本身的飞块离心力、传动副摩擦力及喷油泵所带负荷对提前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与教学模型基本一致.最后描述了双偏心式提前器的工作过程,进一步指出开发直列式喷油泵电控提前器或对其燃油喷射始喷时刻加以电控的必要性.
随着内燃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资源和环境两大问题困扰着内燃机的更进一步发展.生物柴油是解决内燃机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替代燃料之一.本文介绍了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和自行研制的生物柴油的独特生产工艺.通过柴油机测试表明,所研制的WD型生物柴油在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烟度排放性能大幅改善.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凸轮、滚轮、挺柱体组合进行分析得到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对凸轮滚轮接触进行了感压纸的测试试验,并和模拟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了滚轮素线改变和滚轮存在加工锥度等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随着国内汽车、内燃机工业大发展,配气机构生产企业也发展较快.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内燃机配气机构行业在配气机构设计、材质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内燃机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随后从现代设计技术的应用、电子零部件的发展和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内燃机零部件技术发展现状.最后,从目前国内机动车市场蓬勃发展的现状着手分析,指出了内燃机零部件行业在国内外市场开拓和自主开发两个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内燃机缸内现象的三维模拟中,网格划分是个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复杂的燃烧室结构以及活塞和气门的运动特性.其中,复杂的几何结构使得网格生成的初始化相当困难,而活塞和气门的运动使得其在不同位置时都必须重新划分网格的计算域.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气门为例的运动件的快速网格生成和动态网格调整的方法,并应用到KIVA-3V预处理中.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设计离心压气机叶轮.通过对不同的离心压气机分流叶片前缘倾斜角度进行叶轮内部流场的三维粘性计算,分析比较离心压气机分流叶片前缘倾斜角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流叶片前缘有一定倾角时,叶轮的扩压作用相对减弱,在叶轮各截面上压力梯度上升,对气体的流动不利,叶轮性能有所下降,而且随倾角增加,叶轮效率和压比下降越多.
本文介绍了我院柴油机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电控系统的研制和联机台架试验情况.该控制系统系统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PIC系列芯片为核心的电控单元,经受了温度、湿热及振动等环境试验验证;选择步进电机为执行器;合理选择发动机转速、进口空气压力和油门等参数,从大量的联机开环试验中获取了最佳控制计划;系统控制软件采用开闭环相结合和分段PID等控制策略.试验证明:该电控系统在稳态控制中稳定性、一致性、可靠性好;过渡态
本文介绍了自行开发的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软件设计思想、方案、台架试验方法及结果.软件开发基于MPLAB集成开发环境,采用PIC芯片的汇编语言平台,指令精简,执行速度快.软件以增压压力为控制参数,喷嘴环角度为输出变量进行压力闭环控制;运用压力偏差大小作为稳态和瞬态控制的判别标准进行瞬稳态控制;采用变PID调节和变控制周期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通过大量的发动机稳态和瞬态试验及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