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旅游业已经由景区开发时代进入了旅游地系统建设的时代。围绕旅游地展开的资源、环境、产业、市场和感知等课题一直是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话题。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诸多要素的综合概念,是旅游者、旅游企业、管理部门、地方社区、居民、NGO等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决定了旅游地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上述单一要素的提升与完善,更需要整体系统结构的整合、协调、优化与创新。以"联系"和"整体观"为出发点的社会网络理论成为研究旅游地发展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将旅游地抽象为各类旅游联系连接各种行动者形成的旅游地网络体系,结合旅游地运营模式,对其个体网、整体网特征和结构做出展示和比较,并进一步对旅游地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感知与态度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对策,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将有助于拓展以往仅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抓手的社区旅游研究模式,丰富旅游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研究范畴,深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本文基于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着眼于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围绕旅游地网络体系构建、旅游地网络特征测度、旅游地网络感知与评价、旅游地网络的演化与时空特征等主要内容,以旅游地的经营模式为切入点,选取黄山、宏村、西递三种不同经营模式下的旅游地为案例地,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揭示了三地的旅游地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以及政府、景区经营机构、社区企业网络等核心行动者的网络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旅游地网络的影响因素、发展过程和机制、不同经营模式对旅游地网络的影响等问题。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和理论框架体系构建,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章论述了旅游地网络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梳理了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和基本研究方法,并介绍了主要的资料来源。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从社会网络理论、人文地理学与社会网络研究、旅游研究与社会网络研究以及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等方面入手,力求弄清社会网络在旅游地网络研究中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奠定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三章是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构建,进一步明确了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构建了关系分类、行动者分类、网络层次分类的旅游地网络研究框架体系,介绍了本文将要研究的一般旅游联系、政策互动、信息交流等几种旅游地网络类型及其行动者和关系的确定方法,同时说明了旅游地网络的数据获取、评价指标与模型,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和研究技术。第二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四章到第七章。本文在梳理国内遗产旅游地常见运营模式,以及介绍黄山、宏村、西递三个案例地的发展背景、运营模式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三地旅游地网络的研究假设,然后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包括联系规模、同质性、异质性、互惠性等特征在内的旅游地网络的个体网络特征。一般联系、信息交流和客源互送网络中各种行动者的联系对象较为多元,具有一定的互惠性特征,而政策网络中则主要集中在同政府部门的联系。其次,旅游地网络的整体结构。通过对各种旅游地网络的密度、中心度、子群、核心边缘等整体网络结构的分析,揭示了除政策互动网络呈现出以政府部门为明显核心成员的近似星型网络结构的特征以外,其他网络整体结构都较为零散。其中,一般联系网络因联系多元、认同度高而具有较大的密度;而政府在除客源互送以外的各种网络中均占据关键位置,具有较大的中心度,并形成了各种政府相关部门的子群,尤其是政策互动和信息交流网络。再次,不同旅游地网络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一般联系、政策互动、信息交流和客源互送网络的QAP相关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各种旅游联系并非孤立存在的,政策与信息交流网络之间、一般联系与客源互送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同时一般联系网络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其他几种网络的影响,客源互送网络则具有最大的解释力。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不同旅游地运营模式对旅游地网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作用和角色、景区经营部门的角色和地位、旅游地企业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另外,本文还初步讨论了各种旅游地网络的影响因素,认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包括距离、网络的社区植根性、工具性和利益获取程度等。除了对三种不同运营模式下的旅游地网络进行比较外,本文还以黄山为案例地,研究了旅游地行动者对各种联系和网络的态度和感知特征,显示了行动者的属性对其网络态度和感知的影响程度不高,各类行动者对各种旅游地网络都具有积极和正面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并未带来直接的网络联系行为和较高的网络地位。同时旅游地行动者最为看重的是旅游联系和旅游地网络所能带来的收益和网络联系活动的开展情况。最后,本文还对黄山的旅游地网络演化脉络以及时空特征进行了梳理,认为黄山旅游地网络经历了 "无连接—政府主导的星型网络—政府、地方社区企业两个主导网络成分—社区旅游广泛参与下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行动者多元网络"的发展过程,并将随着社区网络力量的不断增强,在未来进入一个社区主导的旅游地网络时代。同时本文将网络演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归纳为旅游地发展阶段及其游客量变化、旅游地政策制度与规划调整、区位和交通变化、历史文化和路径依赖等因素上。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炼了创新点,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旅游地网络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本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努力。首先,实现了社会网络理论同旅游地理学的深入结合,丰富了旅游地社会地理学研究,概括了旅游地网络研究的一般内容和研究范式,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其次,将旅游地网络研究放到不同发展模式的旅游地背景下,不仅全面检验了旅游地网络研究的适用性,同时解释了不同旅游地发展模式与旅游地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再次,将旅游地网络的态度和感知研究纳入旅游地网络研究的范畴中,开始从旅游地行动者参与的视角审视旅游地网络。最后,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支撑,梳理了黄山的旅游地网络演化过程和时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