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国画,无论在表现手法和审美形式上都已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业已成熟和繁荣的中国画仍然需要多种新的表现形式。为了创新的需要,一些艺术家于是在笔墨形式上探究中国画的新出路。焦墨艺术,由于在审美形态上呈现出另一种极致而倍受青睐。焦墨又称渴笔焦墨,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遗憾的是,唐代及此前的画家注重用笔,而忽略用墨。他们所画的山水,至多以焦墨勾勒轮廓,然后用焦墨皴擦几笔。到了北宋,虽然水墨有了浓淡的变化,但相比后人在生宣上那种水墨淋漓的丰富变化仍然逊色不少。元代是画家最重视笔墨的时期,但他们多用淡墨渴笔。名家们有时也会用焦墨作画。譬如王蒙的焦墨画,既营造出深秀、繁密,又体现了苍茫的审美意趣,艺术成就极高。明清时期,程邃等画家虽然经常采用枯笔渴墨绘画,但他们的焦墨画同样表现出苍茫而秀润的审美意境,后世对他的焦墨评价很高。然而,焦墨法能最终独立为一种绘画语言形式,则是在20世纪的中国画的变革中。黄宾虹和张仃传承和丰富了它的艺术表现力。本论文正文部分分为四章,前三章从焦墨的溯源和现状出发,在对焦墨艺术审美表现作简述的基础上,试图厘清其在历代中国画发展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和地位;然后,结合具体的焦墨画家及其作品,尝试分析焦墨画对当时画坛的影响;第四章节结合本人研究生阶段焦墨创作的实践,通过分析前辈们对我个人焦墨作品的指导意义,提出了自己的创作观念。通过对焦墨艺术的审美研究,对焦墨在技法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上提出了个人的浅见。我们在研究前人的焦墨画的基础上,应当着意把握其时代特征,结合自身性格特质、文化涵养和个性特点,力争创作出有一定审美趣味的焦墨作品。本论文一方面着力探讨了古代美术史上鲜有画家画焦墨这一现象。焦墨作为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很少被人关注,犹如现在很少被人提及的黑白照片;另一方面,本文对现当代焦墨作了较简略的分析与研究。现今焦墨画因单纯运用墨色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问感,被认为是形式美在表现局限上的开拓。这是需要在焦墨艺术的实践中进一步创新的。焦墨既能表现出水墨的苍润,又能融合书法的金石笔法。我认为有必要让焦墨黑白的本色美、单纯美、形式美、风骨美、拙重美、肃穆美成为中国画审美形式中不可或缺的视觉效果。鉴于目前国内有关焦墨研究和焦墨画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墨于此,寄希望于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焦墨艺术,进而尝试创作焦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