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名量词的构建理据。对事物“量”的认知是人类共有的基本技能,这种认知深刻地反映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在汉语中,量词作为十一大词类之一,是一个异常庞大、丰富、活跃的体系;而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虽然没有量词这一独立的词类,但是也有其丰富的表量形式,作用相当于汉语的量词,同样形成了庞大的系统。现代汉语量词按其性质一般分为两大类。计量人和事物单位的叫物量词(名量词),计量动作行为单位的叫动量词(郭先珍,1987)。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名量词。本文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语言学的分支之一——象似性。象似性是近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它指的是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也就是说,语言结构是对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的临摹。我们据此推断,名词和量词之间的搭配并不是任意的,它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那么究竟是怎样的联系?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中心问题。象似性主要分为三类,即映像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本文主要采用第三类即隐喻象似性来探讨汉英名量词的认知构建理据。我们认为,隐喻象似性可以进一步分为类比象似(analogical iconicity)、转喻象似(metonymic iconicity)和联想象似(associative iconicity)。根据量词的用法,本研究把量词又分为六类:表示个体事物的量词、表示抽象事物的量词、表示生物群体的量词、表示集体事物的量词、表示容量的量词和表示种类的量词。我们搜集了大量汉英名量词的例子并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分析这些例子来证明这六大类量词与名词的搭配主要是依据这三类象似,即类比象似、转喻象似和联想象似,并总结出了汉英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及导致共性和差异的原因。最后,文章在简要回顾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用象似性来阐释名词和量词的搭配理据,在以往的研究中并不多见,这体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大胆尝试。作者希望本研究对量词习得研究和教学以及汉英量词互译等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