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国之间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加剧,使得高等护理教育正日渐向现代化、社会化、终身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化医疗市场的发展,护理人才流动将呈现国际化趋势。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3年引进美国CGFNS国际护士资格认证标准考试,标志着中国护理行业及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已势在必行。树立国际型人才观,加速中国高等护理教育走上国际标准化轨道,培养具有国际服务意识、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护理人才,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今年教育部将对我国医学教育标准进行认证。因此,研究与探讨适应国际化趋势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目的:探讨在21世纪护理国际化的趋势下,所培养的护理本科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并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指标体系,为制定更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培养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等科学研究方法。依据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系统科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估等理论基础,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构建适应国际化趋势的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结果:1、本科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最为重要。调查结果显示,职业价值和态度目标的权重值为0.4638,居于培养目标的首位。2、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中,预防保健、康复及临终护理的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法律及伦理学等知识需要加强。结果显示,预防保健、康复及临终护理的知识权重值仅次于护理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等知识,其后是人文科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法律及伦理学知识。3、作为国际化护理人才,必备的专业基本能力是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和科研、外语应用能力。此外,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信息管理、社区护理能力也是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咨询结果中,临床护理能力的权重值为0.2123,居于能力目标的首位;沟通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和科研、外语应用能力的W值均大于0.5,专家对这些指标结构的认可程度非常高;信息管理、社区护理能力的权重值低于其他目标。4、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值均在0.5的范围波动,本研究中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P值均小于0.01,说明全部专家的评价结果一致性程度高,结果可取。由此构建了面向国际化的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体系,包括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领域的10项一级指标及40余项二级指标,并确定了相应权重值。5、根据专家选择条件确立了咨询的专家组,通过对专家基本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专家权威程度的定量分析,专家组个人权威系数在0.75~1.0之间,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907,结果表明参与咨询的专家群体在专业相关性、学术水平、职务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100%,表明专家对本研究有较高的积极性,为研究咨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结论:本研究以Delphi法为技术途径,通过港澳台及内地两岸四地的护理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论证,确立了一套较科学、系统的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指标体系,明确界定了国际化趋势下的护理本科生在职业态度、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具体培养要求,使目标的可操作性提高,弥补了现有培养目标的不足,基本符合21世纪国际化人才观和我国护理发展的特点。该指标体系对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和适用性,使护理教育评价有据可循,可为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